11
南江县关坝镇镇史 朱公乡乡史 南江县寨坡乡乡史 燕山乡乡史 南江县兴马乡乡史 南江县双流镇 南江县石滩乡史 上两乡史 仁和乡史 桥亭乡乡史 坪河镇 平岗乡 南江县下两镇镇史 团结乡乡史 南江县天池镇乡史 南江县沙坝乡乡史 红光镇镇史 南江县贵民乡乡史 南江县贵民乡乡史 南江县贵民乡乡史 南江县关路乡乡史 南江县赶场镇镇史 南江县大河镇镇史 柳湾乡文化史 柳湾乡文化史 流坝乡史 乐坝镇镇史 南江县汇滩乡乡史 侯家乡 红岩乡史 红四乡乡史 黑潭乡乡史 和平乡乡史 光雾山镇镇史 南江县赶场镇镇史 凤仪乡乡史 关田乡乡史 赤溪镇乡史 北极乡乡史 四川省南江县高桥乡乡史
侯家乡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是典型的传统农业乡。该乡红色文化底蕴十足,滋润了大批的优秀人才。
位置境域与建置沿革:
侯家乡位于四川省南江县西南部,距县城52公里,东邻红光、西接双桂、北靠长赤,南与和平、旺苍木门隔河相望,行政区域面积33.37平方公里。侯家乡古名太平场,清朝时,当地侯姓家族建场镇于此,命名太平场。解放前隶属青龙乡,解放后置乡,因乡政府驻地于新华嘴而得名新华乡,1958年改设新华公社,1982年,实行地名确认,因乡政府驻地为侯家梁,故为现名。2015年,侯家乡辖太平、龙洞、玛瑙、灵官、赵家、广教、白珠、北峰、罐山、拦马、石寨等11个行政村及侯家、九顶等2个社区。
环境、资源与人口:
自然环境与资源 侯家乡自然资源丰富,有着丰富的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有乔灌木树种百余种,落叶乔木34种、常绿乔木19种、落叶灌木27种、常绿灌木26种,是以粮食种植和牲畜饲养为主的典型山村农业乡。2015年,耕地面积10042亩。全乡地势东西高、南北低,境内最低海拔520米,最高海拔812米。地貌以低山为主,山、岭、丘、坝俱全,带状地形明显。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8℃左右,年日照1700个小时,年无霜期300天左右,年均降雨量1200毫米。乡政府驻地居县城52公里,“长九”(长赤—九顶) 公路横贯境内,村道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境内村村相连,境外连接双桂、红光、旺苍木门等,群众出行非常便利。人口 2015年全乡有4717户,14411人,非农业人口554人,农业人口13857人。
经济发展:
2015年,全乡总产值8134万元,其中农业收入4079万元,种养殖业收入4055万元,已发展村集体资产有限公司11家,人均纯收入7170元。
第一产业 侯家粮食作物分大、小两春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小麦、土豆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以油菜、烟叶、棉花、花生、洋葱等。80年代以烟叶和洋葱作为主要经济作物,罐山村的洋葱产量非常大该村一场不去东凡卖,东凡就断货。截止2015年,全乡发展订单农业1150亩,主要发展翡翠米、灯笼椒、儿菜等优良品种。大力改造了农田水利设施,努力创建新型农村生态循环绿色农业示范基地,抓好病虫害防治、动物防疫、农机设备维修、科技培训种养殖户等服务工作,完成乡兽医站的改建工作。退耕还林224亩,建成葡萄园100余亩,西瓜园80余亩,七彩经济林60亩。
第二产业 石寨村素有人工造纸的传统,19世纪该村村民主要以造纸为生。该造纸均属史纸,又名“草纸”每年有3、4吨史纸上市,2000年后,机制草纸进入市场,对我乡造纸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辖区内的小造纸厂逐渐减少,慢慢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工业比重逐渐减少。
第三产业 改革开放以后,第三产业逐步兴起,主要以个体工商户分散经营为主。服务业比重逐渐增加,渐渐取缔了第二产业。
社会状况:
乡镇建设全乡有两个集镇,侯家街道和九顶街道。侯家梁街原为太平场,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与石庙街共同承载着全乡14000余人的商品集散任务。截止2015年场镇面积达到130亩,森和家园聚居点全面建成,水电配套设施齐全,侯家梁街道黑化2000米。移动、联通、电信网络覆盖全乡,基本实现了户户通电话;自来水普及率达90%;有信用社、邮政储蓄等金融机构;组建专门的环卫清洁机构,配备了清洁专用车和保洁员。垃圾中转站也在规划建设之中,有望实现垃圾不落地管理。
基础设施建设 :
截止2015年,全乡共硬化乡村道路60余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修建水利塘堰216口,小型水库5个。改造乡政府大楼一栋,修建派出所和便民服务中心各一个。新建村委会办公楼11栋,改造卫生院办公楼两栋,村级卫生站11个,学校校舍两栋。农网改造升级全面完成,各村也完成了自来水管道建设,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文化体育:
截止2015年全乡共建成了14个图书室,农民夜校也正在建设之中。白珠村和龙洞村的文化活动室也基本完成了配套设施。
教育:
全乡有九义校一所,完小一所,罐山、石寨、拦马三个较偏远的村分别设村小解决了学生读书难的问题,教职工共50人,在校学生400余人。侯家乡九顶小学,2004年被列为联通希望小学。并新建教学楼一幢,建电脑教室一间,购置电脑26台。学生公寓及学生食堂新建完工,已在2005年秋季投入使用。截止2015年,全乡所有学校均实行了营养餐计划。
医疗卫生:
全乡有卫生院2个,正式职工12名,拥有床位6张。侯家卫生院被确定为中心卫生院,列为国债项目,确定为一级乙等综合性卫生院。各村均设有村级卫生站,并配备了村医各一名。2005年,在全乡推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截止2015年,全乡农村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了98%,基本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
名胜古迹:
候家乡有四处景观和红色文化遗址在当地闻名遐迩。红四方面军宣传标语、蚕丝庙、龙洞岩、藏兵洞等极具挖掘与开发价值的古迹。徐向前总指挥和中共地下党员吴继武在侯家的事迹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孕育出许许多多的优秀人才。
拦马墙 位于拦马村四社(原九顶乡辖区),传说两军交战,一方败北,将军单枪匹马败走至拦马墙处,眼见追兵将至,将军与马皆仰天长啸,忽见追兵退走。时人以此马为神马,建一堵墙,取名石虎山,以拦住神马,福佑乡邻,拦马墙由此得名,该处有一有石壁,至今隐约可见一白马跃然壁上。民间由此感念,于此建一庙宇,斯祈福民间。虽是乡间小庙,香火却极其旺盛,每年农历2月19日,慕名前来祈福的人络绎不绝,当地风俗前来祈福必放鞭炮,因此这天拦马墙外烟雾缭绕炮声不断热闹非凡,更有许多商家看准商机在此贩卖,为拦马墙增添了几分繁华。
夫妻林:位于广教村四社广教寺梁,相传此处是古代一富家女与一穷小伙因封建思想的束缚未能结为连理枝后的殉情之处,此后该地生长出的松树无论大小,皆从根部至树干30至40公分处,干分两支,甚为奇特,约一亩有余形成了一片松林,固民间称之为夫妻林。
大寨遗址 位于龙洞村 社,长500米,高9米,最高处达12米,全用3—4吨重的方石块砌成,砌筑工艺精巧,上方有城墙一样的垛口,寨后三面均是悬崖峭壁,寨前只有一个寨门,寨上面积30亩,且修有水池四口,可供1000人饮用,解放初期,古柏参天,民间初年有庙宇,站在后寨远望,正直、旺苍山水尽收眼底。后寨右下方10米处,有一个人工开凿的岩洞,面积400平方米,战时可容1000人,且洞子中泉眼一个,可供50人全年饮用,上下洞中只能在峭壁上爬行,后寨左下方峭壁上有两个天然生成的岩洞,中间相通,当地人称之为牛鼻空。1932年冬红四方面军在张国焘和徐向前的带领下在川北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国民党军队对红四方面军进行了疯狂的扫荡。徐向前总指挥亲临实地观察后在大寨建立了抵御敌军进攻的阵地,在此红四方面军利用高壁寨的有利地形与敌军激战十个多月,最终取得了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寨子在大跃进时期被毁,如今寨子上已建果园,到春暖花开季节,寨子上游人如织,是侯家旅游胜地。
龙洞岩泥塑:龙洞岩位于侯家乡龙洞村高壁寨,清朝初年修建一座庙宇,殿堂高大雄伟,雕梁画栋,中殿供奉有如来、观音等神像,如来端坐中间,坐像高达4米,观音手持净瓶立于左,财神怀抱金银立于右,肤色红润,衣衫颜色鲜艳,个个栩栩如生。左殿供奉桃园结义,刘备拔尖二目平视立于中,关羽右手持青龙宴月刀,左手捋美须,面色红润体态端庄立于左。张飞手持丈八长矛,圆眼虎须立于右,颇有即将出征沙场之势。右殿供奉千佛,后壁泥塑以悬崖峭壁为背景,一千个佛均为十五厘米高,整齐的排列在悬崖上,称之为千佛岩,佛像表情动作千姿百态,衣服颜色五彩缤纷,真乃泥塑一绝。大殿前阶岩上塑一弥勒佛,袒胸露乳,面带笑意,迎接四方香客。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也体现出了侯家乡的泥塑技术与人情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