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非遗保护 - 南江县文化馆

今天是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南江县朱公乡杨岭山村史 钟山村村史 正直镇育林村村史 南江县寨坡乡洋垭村村史 寨坡乡溪口村村史 元潭社区历史 元潭镇元潭村村史 元潭镇下坝村村史 元潭镇五梁村村史 元潭镇彭家缘村村史 南江县元潭镇檬子村村史 元潭镇凉水社区史 元潭镇回龙观村史 元潭镇韩岭村村史 玉皇观村志 兴马乡饮马池村史 杨坝镇田垭村村史 双庙村村史 李寨村村史 熊家坝村村史 兴马乡红岩观村村史 南江县兴马乡罗岗村村史 下两镇天关村村志 南江县下两镇江口村村史 南江县下两镇柑树坪村村志 五山村村史 南江县下两镇瓦坪村村史 南江镇双元村村史 双桂乡红豆村村史 南江县沙河镇星光村村史 南江县仁和乡钟家湾村村史 坪河镇关坊村史 楠坪村村史 渔坝村村史简编 南江县朱公乡刘家塝村村史 南江县朱公乡百坪村村史 南江县正直镇柳树村村史 南江县长赤镇书房村村史 南江县元潭镇字库村村史 南江县元潭镇石寨子村 南江县下两镇黄坪村村志 南江县双流镇磨垭村村史 南江县双流镇黄垭村村史 南江县双桂乡马桑村村史 南江县石滩乡石河寨村村史 南江县沙坝乡三河村村史村情概况 南江县沙坝乡铧尖村村史 南江县沙坝乡大湾村村史 南江县桥亭乡山寨村村史 南江县坪河镇人民村村史 南江县平岗乡桅杆村村史 南江县平岗乡断桥村村史 南江县红四乡沈坡村村史 南江县贵民乡土潭河村村史 南江县贵民乡双田村村史 南江县贵民乡铧厂村村史 南江县光雾山镇大营村村史 南江县关田乡西坪村 村史 南江县关路乡雄岭村村史 南江县关路乡乡史 南江县关路乡邻江村村史 南江县关路乡苍蒲村村史 西沟村村史 南江县关坝镇五郎沟村史 南江县赶场镇长坝村村 史 南江县赶场镇石龙寨村村史 南江县赶场镇白马村村史 南江县大河镇李家岩村村史 庙坪村村史 流坝乡梅岭村村史 南江县红四乡刘家村村史 凉水社区史 红岩乡红寨村村史 红光镇房龄村史 红光镇柏山村史 南江县和平乡孟山村村史 韩岭村村史 桂花园村村史 南江县云顶村村史 南江县高桥乡五山庙村村史 南江县高桥乡龙潭村村史 箭杆村村史 高家河村史 齐坪村村史 甘溪村村志 佛尔岩村村史 凤仪乡永合村村史 凤仪乡清花村村史 凤仪乡东流村村史 大河镇太平山村村史 白珠村村史 正直镇望龙村村史 南江县和平乡油榨坪村村史 红光镇茨竹村史 南江县赤溪镇西厢村村史 文昌村史 蒲坪村村史 南江县赤溪镇金银村村志 侯家乡北峰村村史 南江县红四乡斜岩村村史斜岩村村史 钟山村村史 坪河镇关坊村村史 南江县坪河镇人民村村史 南江县八庙镇小寨村史 南江县八庙镇乡史 南江县八庙镇普照寺村村史 南江县八庙镇谢家坪村村史 团结乡罗沟村村史 南江县关坝镇小田村村史 南江县关坝镇西沟村村史 南江县关坝镇五郎沟村史 团结乡罗沟村村史 南江县八庙镇小寨村史 南江县八庙镇乡史 南江县八庙镇普照寺村村史 南江县八庙镇谢 家坪村村史

村情概况

龙潭村位于高桥乡西南部,东接悬峰村,西接下两镇的老君村,北邻五山庙村,南抵神潭河。幅员面积3.46平方公里,最低海拔300,最低海拔1050米,距南江县城70公里,距高桥乡政府5公里。全村耕地面积627亩,林地面积3000亩,辖3个社,167户,647人,劳动力280人,60岁以上的老人135人,设1个党支部,党员18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村社干部5人。村辖区的地形地貌上齐狮子背1050米的高峰,下齐王家河坝,神潭河绕村而行,村内有水库一座,容水4万多立方米;有5公里石合堰,象一条长龙管辖龙潭村和悬峰村800多亩土地,极具有生态旅游开发的价值,全村的景观发展有狮子背、青龙咀、观音岩、道子梁等多处同,值得观赏和开发。2014年全村人均收入5750元,收入低于全乡人均收入,龙潭村也是全乡典型的高山缺水的天旱贫困村,2013年被评为落后村,2014年被列入全县156个贫困村之一,计划2018年脱贫。

 

村级组织建设

第一任村支书:赵柱清  1954—1960

第二任村支书:石美南  1961—1964

第三任村支书:周明安  1965—1977

第四任村支书:石美南  1978—1985

第五任村支书:陈科全  1986—1992

第六任村支书:李武光  1993—1997

第七任村支书:石仁礼  1999—2016

第八任村支书:陈科全 2016年9月至今


脱贫攻坚第一书记:

邓  伟  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

何益强  2017年5月至今

第一任村主任:石美南  1958—1962

第二任村主任:罗义安  1964—1968

第三任村主任:李武光  1969—1991

第四任村主任:康中林  1993—1995

第五任村主任:苗六昌 1996—1997

第六任村主任:石仁礼  1998-2000

第七任村主任:陈科明  2011—2013

第八任村主任:苗  玲  2014年

第九任村主任:陈科全 2015—2016

第十任村主任:魏仕国  2017年3月至今

 

龙潭村历史

在新庙子脚下有一个很深的水坑,称为龙坑,听古人说:“天旱就要去打龙坑,把水抽干,天就要下雨,干旱时期,组织大批人员抽龙坑,抽干后里面有一石头,象一要条龙在蜷缩在下面,石背上刻有很多文字,落名于戌子年。上世纪70年代天干旱时把这个水坑抽干过,石头上面确有很多文字。解放初,佘家院,苗家山,五山庙等地形成一个龙会单位,在1957年成为大队,取名叫龙潭大队,在上世纪90年代时,大队变为村,取名为龙潭村。

 

地理资源状况

龙潭村年平均气温25℃,年均降雨量1000mm,无霜期300天,四季雨量较少,气候较为温暖,其中一社一年四季无雪感觉。植物种植上百种,珍稀树木100多种,两栖动物10多种,爬行动物几十种,山内有野猪、猴子、野猫、山鸡、竹鸡等多种动物,各种鱼类都能生成,村内养有大量的牛、羊、兔、娃娃儿也养殖成功,鸡鸭养殖普遍存在。

 

村内重大事件

1976年龙潭村新庙水库峻工,5公里的土堰形成

1988年全村通电

1991年龙潭村改建学校,盖起了第一座平房(人工运材料)

1991年新庙水库石合堰5公里建通

2000高燕路通车穿过二、三社

2005年龙潭村修建第一座砖房

2011年修建村活动室

2016年全村硬化公路6公里

2016年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一个,村医:王健

2017年新建村民聚居点1个,10户44人

2017年建自来水池1个,家家通自来水

2017年4G网络开通,覆盖全村

2017年实现了广播村村响

 

主要交通道路

高燕路穿村而过,都是硬化路,华溪口大桥通本村主干道,5.5米宽,3公里长的新路正在建修硬化,2018年家家通硬化公路,解决了出行难,走烂路的问题。

 

主要经济发展

主要种植业有核桃、花椒、万寿菊、猕猴桃等产品,养殖业有黄牛、黄羊、兔、蜜蜂、鸡、鸭等,但由于地理位置偏,山高坡陡,土地瘦薄,干旱缺水,经济效益低,目前全村仍然以传统农业为主,外出务工收入占总收入的70%,种植业有水稻、玉米、油菜、薯类等,全村外出务工人员160人,流向上海、陕西、福建、广东、青海、内蒙及省内。

 

村内主要姓氏

龙潭村称苗家山,苗姓是大姓,占20%,其余姓有:陈、王、康、魏、罗、雷、石、赵、周、冉、杨、刘、 邓、丁。

 

村风民俗

该村改革开放前,全靠种粮吃饭,肩担背磨,广种薄收,不讲科学,用传统的老品种,产量不高,有些家庭连温饱都不能够自行解决,住的毛草房,改革开放后,人们逐渐科学种田,多良种,产量渐渐地提高,经济头脑逐步适应,在家多收粮,外出多挣钱,现在95%以上的村民住上了砖房,经济条件上了,村民有红白喜事婚丧嫁娶,都要办酒席,家家户户热热闹闹,席上规格是少不了10个盘子,10个大碗,歌调是一品、二苏、三鸡、四鱼、五是、六扣、七肘、八粉、九汤、十肉。

红事出席讲双数,白事出席讲单数。红事首轮要请长辈,从高到低,从内到外。婚事先请介绍人,解放前还兴押礼先生,送亲客,抬轿子,抬箱柜,把柜子。前面,歌调是“柜子走前头,先生儿子”,进新房时要说好“一个柜子四个方,今天进新房,明年就抱双”,“柜子四个角,生儿子读大学”,进屋后要喝喜酒,也要说好话,才能喝酒,“一杯儿圆又圆,生个儿子做状元”“墙上一丛草,风吹两面倒,今天喝喜酒,明年扯背带”。

红事送礼以前一般都是送酒1斤,条粉1斤,大米10斤,豆腐等,女酒送礼,手巾、袜子、饼子、向日葵、花生、客钱(指眼泪水钱)。

白事出席是单数,请客是从外到内,有八大金钢,先生、明锣司,送礼有:火纸、花圈、挽联等。从改革开放后都送人民币。

红事男酒要筹备帮忙,歇客,去女方要摆礼,辞神,上轿,都要放火炮,到女家走人户的都要准备眼泪水钱有(有姑娘请客),回男方时有送亲客8—10人,男方要准备迎亲拜堂,入洞房,闹洞房,正席,散客,谢媒,谢客。

白事(死人发丧),解放前兴做道场,解放后不兴做道场,有入殓,开路,瞻仰仪容,出殡,下葬,吃井,亲人盖白,烧七,烧百期,烧周年(一、二、三周年)。

 

社会发展

村活动室1个,有成套的办公设备(电脑、复印机)提供村两委班子成员工作办公和召开会议。


村卫生室1个。

村小学建于1991年是村第一座平房,用石头、钢结构,四个教室,目前无班级,学生转入高桥小学读书。

村文化室1个,50平方米正在装修,有各类图书2000余册免费为村民借阅。

 

民间艺人

1.打石匠:范荣升,民国初来自于巴中化成,与本村村民结为夫妻,会锥刻人物、刻字等技术,传承徒弟20多个。

2.杀猪匠:苗桌荣,解放前后,杀猪都需要他,现在传承三代。

3.纸匠:刘明成,解放前后都靠技术造纸,从竹到加工一道技术造成草纸。

4.铁匠:苗升荣,解放前后手艺卓绝,能制造斧头,各类刀具、锄头,农村各种常用铁器,传承徒弟1个。

 

知名人士

1.郭关成,生于1919年,走雪山过草地都是走完全程,身负重伤,双手子弹残疾。

2.赵柱清(健在),生于1919年,政府登记在册老红军。

3.苗泽荣,生于1920年,小学文化,曾任高桥乡党委书记。

4.苗登昌,生于1940年,初中文化,曾在南江县纪委工作。

5.苗树基,生于1947年,高中文化,曾在南江县政法委工作。

6.苗旭东,生于1957年,高中文化,现在巴中市人社局工作。

7.邓  荣,生于1969年,博士学位,现在上海交大工作。

8.康厚德,生于1980年,博士学位,现在西南交大工作。

9.黄  智,生于1989年,研究生,现在成都工作。

10.陈科全,生于1956年,高中文化,曾任高桥乡成人教育专职干部,高桥乡治安员,元潭乡治安员,国土员。

 

文化古迹

1.新庙子:这座庙子修建清朝,面积300多平方米,地形险要,有观音菩萨刻在20米高的大石岩上,前面建一庙宇,左右设置各种建筑配套,香台是一块长3米、高2米长方形大石头,解放前每年的2月19日(农历),观音娘娘的生日时都很热闹,穿衣挂金,把观音菩萨打办得很漂亮,象一个活菩萨一样,香火特别旺盛,庙内从早到晚要闹一整天,在这个庙里做过道场,唱过大红,解放后,庙宇无人照管,现已垮塌,观音菩萨在文化大革命时把容貌破坏,现在还有人供奉香火、烧纸、供果。

2.观音岩:分上观岩和下观音岩,上观音岩在1000米的高峰顶上,下观音岩在华溪口的200米处,都在苗家山的一条山脉上。从下观音岩上山时,过路人员都要用一根小木棍放在观音菩萨的前面,传说可以治“腰痛”。下山时过上观音岩的观音菩萨面前都要看一眼,表示下山无危险。两个地方都是过去的要道之路。

3.狮子背:是一个地名,位于现在龙潭村3社,是一个上山狮子,头顶1050米,狮子背下有一座祠堂,由苗氏修建,建于道光18年春,盖以青瓦,  正堂内后面有三座大碑。没有坟墓,碑上刻有人物和字迹,前面有一红楼,左右是箱房,可以住人,建筑为四合院,祠堂正面的两根白水柱,高1.5丈,直径为1.2尺,是马桑树做成,树形很标准。这个词堂在37年红军扎了一个团,住了三个月,在离祠堂的500米处扎了一个营,走后前在祠堂里面开过会,在祠堂100米处杀过坏人,用深坑葬掉。由于管理不善,该祠堂现只剩下几块碑。

4.道子梁:长800米,宽100米,地形平整,海拔1000米,在民国初,有一帮人在这个地方,练过武(跑马射箭),在山顶上看得很远,山边上挖有很多的战豪,可以攻打三星寨,1937年狮子背住扎的红军随时在这战豪里观察攻打三星寨的白军,距离1000多米。

5.青龙咀:海拔1000米以上,是一个地形象一条龙盘据在一座山头,有嘴,有尾,取名为青龙咀。

 

山歌民歌

一、太阳出来四山黄,扯根毛草套太阳

    太阳套在松树上,一天更比两天长

二、太阳落坡四山阴,四山凉水冷冰冰

    劝君莫喝冷凉水,喝了凉水冷了心

三、草帽子儿满天飞,好久没有到一堆

    说不完的知心话,流不完的眼泪水

四、大田栽秧排对排,脱了草鞋穿花鞋

    知道贤妹心肠好,夫妻一场不好谈

五、一个田儿四角方,又栽辣子又栽姜

    辣子没有姜有味,家花没有野花香

六、山对山、岩对岩,婆娘娃儿穿草鞋

    出门一声山歌子,进门脸就垮下来

七、绣花鞋儿脚上蹬,贤妻看了冷了心

    今天出门做啥子,外面还有心上人

八、当今孩儿得教训,随时都要放在心

    尊老爱幼讲孝敬,时刻不忘夫妻情

九、活人要活上等人,父母恩情似海深

    国家大事放首位,家庭和谐事办成

十、改革开放政策好,家家户户心来表

    国强民富走世界,全国人民幸福康

 

脱贫攻坚

龙潭村是巴中市统计局挂联帮扶村,自2015年起,巴中市统计局派出了帮扶工作队到村开展帮扶工作,局干部职工分别与35户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刚进村时看到该村的具体情况,基础设施硬化公路较差,前后投资硬化公路1.84万元,投资1万元开展党员扶贫示范工程,向35户贫困户捐赠3.5万元,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购买小鸡300只,投放在部分贫困户中,捐赠2.5万元改善村级办公室设备(桌椅),争取县级整合资金120万元硬化公路4公里,组织村民栽植核桃树2万多株,养殖土鸡2000只,养羊100只,养牛100头,养猪200头。建自来水厂一个,全村人民用上自来水,建村村响1个,网络覆盖全村,土坯房改造30户,新建聚居点1个10户40人,村容村貌大有改变,确保2018年全面完成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