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非遗保护 - 南江县文化馆

今天是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南江县朱公乡杨岭山村史 钟山村村史 正直镇育林村村史 南江县寨坡乡洋垭村村史 寨坡乡溪口村村史 元潭社区历史 元潭镇元潭村村史 元潭镇下坝村村史 元潭镇五梁村村史 元潭镇彭家缘村村史 南江县元潭镇檬子村村史 元潭镇凉水社区史 元潭镇回龙观村史 元潭镇韩岭村村史 玉皇观村志 兴马乡饮马池村史 杨坝镇田垭村村史 双庙村村史 李寨村村史 熊家坝村村史 兴马乡红岩观村村史 南江县兴马乡罗岗村村史 下两镇天关村村志 南江县下两镇江口村村史 南江县下两镇柑树坪村村志 五山村村史 南江县下两镇瓦坪村村史 南江镇双元村村史 双桂乡红豆村村史 南江县沙河镇星光村村史 南江县仁和乡钟家湾村村史 坪河镇关坊村史 楠坪村村史 渔坝村村史简编 南江县朱公乡刘家塝村村史 南江县朱公乡百坪村村史 南江县正直镇柳树村村史 南江县长赤镇书房村村史 南江县元潭镇字库村村史 南江县元潭镇石寨子村 南江县下两镇黄坪村村志 南江县双流镇磨垭村村史 南江县双流镇黄垭村村史 南江县双桂乡马桑村村史 南江县石滩乡石河寨村村史 南江县沙坝乡三河村村史村情概况 南江县沙坝乡铧尖村村史 南江县沙坝乡大湾村村史 南江县桥亭乡山寨村村史 南江县坪河镇人民村村史 南江县平岗乡桅杆村村史 南江县平岗乡断桥村村史 南江县红四乡沈坡村村史 南江县贵民乡土潭河村村史 南江县贵民乡双田村村史 南江县贵民乡铧厂村村史 南江县光雾山镇大营村村史 南江县关田乡西坪村 村史 南江县关路乡雄岭村村史 南江县关路乡乡史 南江县关路乡邻江村村史 南江县关路乡苍蒲村村史 西沟村村史 南江县关坝镇五郎沟村史 南江县赶场镇长坝村村 史 南江县赶场镇石龙寨村村史 南江县赶场镇白马村村史 南江县大河镇李家岩村村史 庙坪村村史 流坝乡梅岭村村史 南江县红四乡刘家村村史 凉水社区史 红岩乡红寨村村史 红光镇房龄村史 红光镇柏山村史 南江县和平乡孟山村村史 韩岭村村史 桂花园村村史 南江县云顶村村史 南江县高桥乡五山庙村村史 南江县高桥乡龙潭村村史 箭杆村村史 高家河村史 齐坪村村史 甘溪村村志 佛尔岩村村史 凤仪乡永合村村史 凤仪乡清花村村史 凤仪乡东流村村史 大河镇太平山村村史 白珠村村史 正直镇望龙村村史 南江县和平乡油榨坪村村史 红光镇茨竹村史 南江县赤溪镇西厢村村史 文昌村史 蒲坪村村史 南江县赤溪镇金银村村志 侯家乡北峰村村史 南江县红四乡斜岩村村史斜岩村村史 钟山村村史 坪河镇关坊村村史 南江县坪河镇人民村村史 南江县八庙镇小寨村史 南江县八庙镇乡史 南江县八庙镇普照寺村村史 南江县八庙镇谢家坪村村史 团结乡罗沟村村史 南江县关坝镇小田村村史 南江县关坝镇西沟村村史 南江县关坝镇五郎沟村史 团结乡罗沟村村史 南江县八庙镇小寨村史 南江县八庙镇乡史 南江县八庙镇普照寺村村史 南江县八庙镇谢 家坪村村史

三河村位于沙坝乡西部边缘,距县城50公里,距沙坝乡6公里,幅员面积3.6平方公里,两个村民小组,全村129户528人,贫困户25户97人,设1个党支部,党员18名,其中预备党员1人,村“两委”干部4人,村社干部6人。村辖区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峰突兀,绝壁临空,沟壑深切,岩洞遍布,有千年古柏树、香子崖、青鸾山、绿水堰、清代石刻等古迹景点。全村有耕地553亩,林地资源4559亩。安全饮水工程1处,解决全村95%的人口安全饮水问题;车行平桥2座,硬化村道公路2.3公里。 

 

历 史 沿 革

三河村原名三溪河,它是由龙洞沟、绿水堰、硝洞沟三条小溪汇织而成,古老的三溪河仅有二十来户人家,一百多口人,靠耕耘种植维持生活。

 

地理资源状况

三河村年平均气温23℃,年均降雨量900mm,无霜期达到300天,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雨量充沛、气候宜人,植物物种800多种,珍稀树木达300余种,现查明全村两栖动物有18种,爬行动物有10种,   三河村四周群山环绕,方圆二十华里,有九岭(鼎)山、黑马山、黄草包、攒家山、青龙山、小寨山等团团围绕。山中有奇异怪洞,古老的柏树,常有飞禽走兽出没,有珍贵的动物如麝香、刺猬、金鸡等;有名贵的药材如天麻、首乌、海螺七、地苦丹、党参等;有珍贵的土特产如茶叶、木耳、香菇、蘑菇等,总之举不胜举,古人曾流传着一句顺口溜“牵黑马,吃黄草,饮绿水,下三溪,赶龙洞,跨小寨,吐潭溪,上九鼎”的说法,这不仅说明了三河村的四止界畔,更说明了三河村环境优美,是个富饶美丽的好地方。

 

村内重大事件

1978年三河村自建小水电站

1978年修建绿水大堰

1982年修建水洞子大堰

2007年三河村村道公路修通

2008-2009两年修建社道路7条

2008年三河村修建三座砖房

2011年硬化村道公路2公里

2016年联通信号全覆盖

2016年加宽和硬化村道公路4.3公里

2016年新建蓄水池一座,全村用上自来水

2016年三河村完成村文化活动室、卫生室标准化建设

2016年修建车行平桥2座;

 

村级组织建设

第一任村支书  张怀让

第二任村支书  宥清林

第三任村支书  陈跃华

第四任村支书  石争先

第五任村支书  丰江兰

第六任村支书  王德伟

第 一 书 记: 张  玮(2015年8月-至今)

第一任村长    宥清林

第二任村长    李仕早

第三任村长    岳万军

第四任村长    任万玉

第五任村长    李  恒

第六任村长    王映明

第七任村长    袁石虎

第八任村长    任万玉

解放初期有党员5名,现有党员18名(其中预备党员1人)。


村内主要姓氏

谢姓是村中的大姓,约占20%,岳姓约占15%,其余姓氏有李、张、袁、何、王、刘、杨、岳、郑、耿、周、白等。

 

主要交通道路

三河路从西清街道至三河村上坝,1社有桥梁一座,2社有桥梁一座,其中有5条社道路未硬化。村民出行比较方便。


主要经济业态

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土豆、核桃、茶叶、中药材和南江黄羊、土猪、土鸡养殖等,但由于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地理位置偏僻,加之山高坡陡、土地瘠薄,经济效益低,目前全村仍以传统农业为主,外出务工为辅,收入不稳定。全村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种植业包括玉米、水稻、薯类等;养殖业主要包括土猪、黄羊、牛及小家禽等。本村外出劳动力100于人,主要流向河北、河南、广东、陕西及省内。

该村栽种核桃树300亩,其中养牛大户刘文光、岳中原、余祖兴,年收入5万元以上;养羊大户岳学云、李帮云、岳大菊,养殖黄羊200余头。

现在部分村民主要依托旅游发展,开办农家乐,现有农家乐5家,接待能力200余人,平均年收入3-5万元。

 

村风民俗

该村改革开放以前山上的村民大多刀耕火种,广种薄收,住木垒茅草房和窝棚。经过社会发展和村民自身努力,现在90%以上的村民住上了砖房。民风淳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解放后无一例刑事案件。全村村民大凡有红白喜事婚丧嫁娶都要置办酒席,酒席规格至少主菜两墩两扣(两碗坨子肉两个拼碗),加上其他菜品每桌8-24个菜品,忌讳“十大碗”(因十碗与石碗音同,认为猪才用石碗),红事酒席菜品及每轮出的桌数必须是双数,白事酒席菜品及每轮出的桌数必须是单数,红事男酒首轮先请老老外家老小外家,红事女酒正酒先请介绍人、押礼先生、娶亲娘子、陪姑娘、抬箱抬柜的抬脚儿、明锣师,再请老老外家老小外家老小姑娘等,就餐时红事可以随便重盘子,重的越高越吉利,白事严禁重盘子,如有宾客不懂重了盘子,马上就有人纠正,轻则遭人白眼,重则遭主家亲戚辱骂。全村村民皆主动帮忙,自发随礼。过去村民相互之间送礼,一般送包谷米10斤、海带1斤、白酒1瓶,关系好的另送豆腐1箱(由10斤黄豆制成)如遇嫁女,最亲的房亲叔伯还要“添箱”赠送陪嫁物品,现如今村民随礼皆送现金。

红事(婚嫁):筹备帮忙、歇客、(女方)哭嫁(给眼泪水钱)男方摆礼、出嫁(辞神、踩斗、上轿)、女方送亲、男方接亲、拜堂、入洞房、闹洞房、正席、谢媒、答谢帮忙人员、谢客。

白事(死人发丧):唱孝歌、道场做法、开路、入殓、瞻仰仪容、出殡、下葬、烧七。

 

社会事业发展

村活动室:三河村有村级活动室1个,有成套的办公设备,提供村两委班子成员工作办公和召开村民会议。

村小学:2010年按国家政策合并入西清小学村

卫生室:三河村有村卫生室1个,村医岳斌远。

村文化室:三河村有村文化室1个,有各类图书1200册,免费为村民借阅。

 

民间艺人

1、 岳铁匠:本名岳现义,生于1931年,死于2001年,擅长打制火枪,斧头、镰刀、锄头等农具

2、 石正袁:生于1930年,死于2003年,擅长吹拉弹唱,参与婚丧嫁娶,远近闻名。

 

知名人士

三河村有悠久的人文史,早在光绪年间(1871年至1908年)先后考上了三名状元,俗话说:“一进三溪河,一声能喊答应三个老爷”。

他们分别是蔡老爷,本命蔡绍周,又名蔡毕田,五品顶戴,曾担任过县官,州官,三省巡抚官,晚年迁居西清,现阳坡村,在易家沟下河处修了一座桥,名叫西清桥,并把“西清桥”三个字刻在河岸的大石头上至今醒目,桥连接住宅的一端立有八字衙门,直到六十年代末,西清供销社加工腊肉失火烧个精光。西清桥建成后,无论天晴或下雨,来往行人都从桥上通过,方便了几代人。直到两千年后,由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行人的生命安全,将原来的朽木桥改建新的钢筋混凝桥。

谢老爷,本名谢伦恩,外号谢东林,一生从事教育事业,他所教的学生一考便中,为祖国培养了多少爱国人士和栋梁之材。一九三三年红四军到达通、南、巴,建立了红色政权,人们享受了太平,谢伦恩为了感谢共产党,感谢红四军,盼望永久和平幸福,就在廖家屋后的山壁上刻有“江山千古”四个大红字用作纪念,后在六十年代末,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将四字覆盖,用土红写上“毛主席万岁”,至今醒目。

白老爷:本名白发祥,外号白金马,又名白金波,一生平易近人,勤劳节俭起家,从来不虐待佣人,不拖欠工钱,更不做为非作歹的事。他为了庆贺三榜(即三个老爷)同名,激励后人发奋读书,便在红刺塘后的山石上刻有“榜花争艳”四个大字,文革期间破四旧时将几字覆盖写上了“中国共产党万岁”,至今醒目。

三河村人民爱祖国,爱国家。早在一九三三年红四军带领当地民众在工包梁修筑了战壕,至今还留有战壕的痕迹。当时用做重点防线,保卫家园,保卫小寨宿营地,防御反动暴乱和王匪(即王三春为首的土匪)的掠夺和侵害,红四军走后,王匪果然来当地抢劫,当地人民和阳坡村部分人民全都离开住家,搬到小寨宿营。王匪多次攻寨,塞上的人们用早以准备好了的滚木蹓石抵御。王匪攻寨未遂,气极了点火烧了谢家扁的民房,狼狈逃走。确保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一九三三年,当地爱国青年冯登成便参加了童子团,和大部队一起加入了革命战争,经过训练后,因本人身强力壮,历任重机枪班班长,部队入党,曾参加过南海、淮海两大战役,身负多处伤,为全国的解放战争建立了功勋。解放后,因本人无文化,不能留任重要工作,只能回地方发展党员,协助地方民兵工作。解放初期党员特别少,他穿着草鞋,背着干粮,徒步到达县地区过组织生活,为整个达县地区发展党员,随着党组织逐渐扩大,后就在县或当地过组织生活,为地方培养党员。此人一生正派,严以律己,从不图名图利,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虽他因病早逝,但他的精神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数英雄人物还看今朝,六十年代以前全村仅有高中生4 人,六十年代至今有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18  人,博士生 1 人,大学毕业生11 人,在校大学生9  人,复原退伍军人20 人(包含已故人员),后起之秀层出不穷,他们都分别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工作或学习,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总之三河村人民是勤劳勇敢的人民,忠贞爱国的人民,诚实守信的人民,我们在党和各级政府领导关怀下,全村人民万众一心,团结奋进,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家乡变得更加美好贡献一切力量。

 

文化古迹

三河村风景旖旎,有千年古柏树、香子崖、青鸾山、绿水堰、清代石刻等古迹景点。


脱贫攻坚

三河村属于省级贫困村,由四川光雾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挂联帮扶,自2014年10月以来,公司派出了驻村工作组和第一书记,分别与全村25户贫困户结对帮扶,从资金和物资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先后投资1.2万元对一座水泥桥进行恢复重建,投资2万元扶持党员示范工程,投入2万元发展村集体经济,为贫困户捐赠现金2.8万元帮助发展产业,投资4.8万元维修加固水利设施,对全村两条主要堰渠进行维修加固,并争取省级旅游发展资金50万元实施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组织村民实施新植核桃261亩,核桃低产改造1100亩,发展红心弥猴桃100亩,中药材100亩,养殖土鸡2000只,养蜂100桶,养殖黄羊500只,养牛100头,养猪300头,维修整治渠堰5.5公里,建供水站2处,建通信设施1处,农村土坯房改造18户,改造硬化村道公路4.3公里,新建聚居点2个,村容村貌大为改变,2016年12月全村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