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非遗保护 - 南江县文化馆

今天是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南江县朱公乡杨岭山村史 钟山村村史 正直镇育林村村史 南江县寨坡乡洋垭村村史 寨坡乡溪口村村史 元潭社区历史 元潭镇元潭村村史 元潭镇下坝村村史 元潭镇五梁村村史 元潭镇彭家缘村村史 南江县元潭镇檬子村村史 元潭镇凉水社区史 元潭镇回龙观村史 元潭镇韩岭村村史 玉皇观村志 兴马乡饮马池村史 杨坝镇田垭村村史 双庙村村史 李寨村村史 熊家坝村村史 兴马乡红岩观村村史 南江县兴马乡罗岗村村史 下两镇天关村村志 南江县下两镇江口村村史 南江县下两镇柑树坪村村志 五山村村史 南江县下两镇瓦坪村村史 南江镇双元村村史 双桂乡红豆村村史 南江县沙河镇星光村村史 南江县仁和乡钟家湾村村史 坪河镇关坊村史 楠坪村村史 渔坝村村史简编 南江县朱公乡刘家塝村村史 南江县朱公乡百坪村村史 南江县正直镇柳树村村史 南江县长赤镇书房村村史 南江县元潭镇字库村村史 南江县元潭镇石寨子村 南江县下两镇黄坪村村志 南江县双流镇磨垭村村史 南江县双流镇黄垭村村史 南江县双桂乡马桑村村史 南江县石滩乡石河寨村村史 南江县沙坝乡三河村村史村情概况 南江县沙坝乡铧尖村村史 南江县沙坝乡大湾村村史 南江县桥亭乡山寨村村史 南江县坪河镇人民村村史 南江县平岗乡桅杆村村史 南江县平岗乡断桥村村史 南江县红四乡沈坡村村史 南江县贵民乡土潭河村村史 南江县贵民乡双田村村史 南江县贵民乡铧厂村村史 南江县光雾山镇大营村村史 南江县关田乡西坪村 村史 南江县关路乡雄岭村村史 南江县关路乡乡史 南江县关路乡邻江村村史 南江县关路乡苍蒲村村史 西沟村村史 南江县关坝镇五郎沟村史 南江县赶场镇长坝村村 史 南江县赶场镇石龙寨村村史 南江县赶场镇白马村村史 南江县大河镇李家岩村村史 庙坪村村史 流坝乡梅岭村村史 南江县红四乡刘家村村史 凉水社区史 红岩乡红寨村村史 红光镇房龄村史 红光镇柏山村史 南江县和平乡孟山村村史 韩岭村村史 桂花园村村史 南江县云顶村村史 南江县高桥乡五山庙村村史 南江县高桥乡龙潭村村史 箭杆村村史 高家河村史 齐坪村村史 甘溪村村志 佛尔岩村村史 凤仪乡永合村村史 凤仪乡清花村村史 凤仪乡东流村村史 大河镇太平山村村史 白珠村村史 正直镇望龙村村史 南江县和平乡油榨坪村村史 红光镇茨竹村史 南江县赤溪镇西厢村村史 文昌村史 蒲坪村村史 南江县赤溪镇金银村村志 侯家乡北峰村村史 南江县红四乡斜岩村村史斜岩村村史 钟山村村史 坪河镇关坊村村史 南江县坪河镇人民村村史 南江县八庙镇小寨村史 南江县八庙镇乡史 南江县八庙镇普照寺村村史 南江县八庙镇谢家坪村村史 团结乡罗沟村村史 南江县关坝镇小田村村史 南江县关坝镇西沟村村史 南江县关坝镇五郎沟村史 团结乡罗沟村村史 南江县八庙镇小寨村史 南江县八庙镇乡史 南江县八庙镇普照寺村村史 南江县八庙镇谢 家坪村村史

五山村位于高塔乡人民政府驻地正北方,东邻关门乡擦耳岩村,南与前丰村相连,西和大佛村隔溪相望,北与东榆镇接壤。东西宽1.1公里,南北长3公里,幅园面积3.3平方公里。最低海拔680米,最高海拔1080米。全村辖3个社,168户,658人。


自解放以来,五山村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就单划行政村,新中国成立后,起名新华大队,直至人民公社解体,因村内有连绵起伏的五座山包,远看高矮,大小一致,矗立于天边,故而更名为五山村。

村内有洞子沟,卷洞碑,石匣子等地名。据说,1933年红四方面军徐向前部解放四川时,途径此地,傍晚时分,国民党军队及地方武装,围追堵截,加之天又下着雨,为了让大部队转移,留下了一个班的战士阻击敌人。7个战士在班长的带领下,将松树梁上的小树砍成1,2米高,在乡亲们的大力帮助下,给每棵树上绑上斗笠和蓑衣。再让战士们在300米外隐蔽好。敌军一到,乍看漫山遍野全是‘红军’,下令开枪射击,而红军战士也开枪还击,枪声持续到深夜,双方才停火。待到天亮时,国民党兵才发现上了当,浪费了弹药。气愤的指挥官下令继续追击,姝不知又在800米外的洞子沟再次遭到红军的有力打击。洞子沟两面山高百尺,中间不足50米,是一条必经之路。红军战士利用悬崖上的大岩壳,用石头垒了厚厚的石墙。其空间足足100多平方米,内设伙房。至今仍保存遗址。


五山村658人,民风淳朴,与周围村民和睦相处。解放战争结束后,1951年,在四川省土改工作组的直责指导下,进行了土地改革。1953年开始,在国家的号召下,逐步完成了农业合作化。1959年建立了人民公社,五山村隶属新店人民公社。

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逐步席卷全国,五山村也未能幸免。我村部分党员,群众受迫害,被批斗,游街示众,弄得人心惶惶,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981年,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人民公社解体。我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承包到户。从此,五山村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家家户户养猪喂牛,逢年过节,杀猪宰羊。

1974年,八高公路建成通车,高塔人民第一次看到解放牌汽车,大型拖拉机。1976年,高关公路从我村境内开工修建,成为途经我村的第一条公路。1996年,高塔至青春村村道又从我村通过,成为我村境内的第二条公路。1999年,在乡人民政府的组织下,射高公路的贯通,成为我村第三条过境公路。同时,全村人民抱着要致富,先修路,不通路,不罢休的决心,各社人民掀起了修路高潮。从此,全村几乎家家户户通了公路。2016年,通过争取国家交通项目,群众出资32万修建底基层,国家补助160万硬化路面,历时9个月,一条宽4.5米,长3.4公里的村道路全面硬化结束。从此,告别了五山村不通水泥路的历史。人民欢心鼓舞。


建国后,上级党组织非常重视五山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除在外地工作入党人员外,村民王吴中,高大福,方绍尧,石开翠等同志在50年代末被发展为第一批党员。高大福曾担任支部书记3年,王吴中曾担任支部书记近30年。在他们的带动下,不少进步人士先后加入党组织,冮佰玉,冮怀均,先后担任党支部书记,现党支部已发展党员18人。村主要干部4人,平均年龄40岁左右。成为全乡最年轻的党支部。

五山村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动员全村人民改土地,大造深翻地。第二任支部书记带领全村人民修堰池,建水利,开荒建茶园。改革开放后,大批劳力逐渐外出打工,成为我村村民致富的主要途径。

1986年,在第三任支部书记的组织下,广大村民筹资筹劳,安装接通了电力线路,人民的生产,生活用上了电。90年代,家用电器普及到家家户户,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逐渐开始改变住居条件,慢慢的用清水条石垒墙,修建平顶房。到如今,全村大部分家庭住上了安全房。2016年,在现任村两委的带领下,争取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修建了聚居点,全村人民有望在2017年底,全部住上安全房。

2017年,村两委抓住机会,在全村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切实解决了全村人民人畜饮水困难,家家户户用上了安全放心的自来水。同时,移动公司,电信公司将网络安装到村,百姓用上了4G手机,看上了网络电视。全村村民参加了新农合,新农保,‘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理想已变成现实。


五山村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村民重视教育。改革之初,很多地方在利益的驱使下,大批的青少年辍学经商。而五山村一贯奉行‘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作风,积极兴办教育。1979年前,我村没有教室,村委会领导就借用村民堂屋办学。没有教师,就请我村当时有文化的张宗荣同志来任教。1979年秋,全村人民出资投劳修建教室3间,教师宿舍2套。有学生50多人,两个班。全村的适龄孩子都进了学堂,教师也由乡小学统一调换,朗朗的读书声响彻全村。不幸的是1983年,村小被乡小合并了,连幼儿园都搬到乡中心校。从此,村小没有了。但是,历年来,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巩固率达到100%.好多孩子考上了高中,大学。为国家输送了大量人才。

五山村能人辈出。村民刘德汉参军复原后,当上了教师,曾担任小学校长30多年。村民刘德兴,刘德武,参军复原后,在乡镇工作退休,曾担任乡党委书记,乡镇长20多年。村民刘德军,参军复原后,在南江县法院工作至退休。还有刘向东,现任民政局副局长,等等。他们都为家乡做了不小的贡献。


五山村在以张鹏程,王秀飞为村两委主要负责人的带领下,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穷乡僻壤,今日已是水,电,路,气样样都通。聚居点,产业园,逐一呈现。省道木涪路穿过我村,无疑将彻底改变五山村的命运。五山村像一条巨龙,正在向着现代化的蓝天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