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非遗保护 - 南江县文化馆

今天是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南江县朱公乡杨岭山村史 钟山村村史 正直镇育林村村史 南江县寨坡乡洋垭村村史 寨坡乡溪口村村史 元潭社区历史 元潭镇元潭村村史 元潭镇下坝村村史 元潭镇五梁村村史 元潭镇彭家缘村村史 南江县元潭镇檬子村村史 元潭镇凉水社区史 元潭镇回龙观村史 元潭镇韩岭村村史 玉皇观村志 兴马乡饮马池村史 杨坝镇田垭村村史 双庙村村史 李寨村村史 熊家坝村村史 兴马乡红岩观村村史 南江县兴马乡罗岗村村史 下两镇天关村村志 南江县下两镇江口村村史 南江县下两镇柑树坪村村志 五山村村史 南江县下两镇瓦坪村村史 南江镇双元村村史 双桂乡红豆村村史 南江县沙河镇星光村村史 南江县仁和乡钟家湾村村史 坪河镇关坊村史 楠坪村村史 渔坝村村史简编 南江县朱公乡刘家塝村村史 南江县朱公乡百坪村村史 南江县正直镇柳树村村史 南江县长赤镇书房村村史 南江县元潭镇字库村村史 南江县元潭镇石寨子村 南江县下两镇黄坪村村志 南江县双流镇磨垭村村史 南江县双流镇黄垭村村史 南江县双桂乡马桑村村史 南江县石滩乡石河寨村村史 南江县沙坝乡三河村村史村情概况 南江县沙坝乡铧尖村村史 南江县沙坝乡大湾村村史 南江县桥亭乡山寨村村史 南江县坪河镇人民村村史 南江县平岗乡桅杆村村史 南江县平岗乡断桥村村史 南江县红四乡沈坡村村史 南江县贵民乡土潭河村村史 南江县贵民乡双田村村史 南江县贵民乡铧厂村村史 南江县光雾山镇大营村村史 南江县关田乡西坪村 村史 南江县关路乡雄岭村村史 南江县关路乡乡史 南江县关路乡邻江村村史 南江县关路乡苍蒲村村史 西沟村村史 南江县关坝镇五郎沟村史 南江县赶场镇长坝村村 史 南江县赶场镇石龙寨村村史 南江县赶场镇白马村村史 南江县大河镇李家岩村村史 庙坪村村史 流坝乡梅岭村村史 南江县红四乡刘家村村史 凉水社区史 红岩乡红寨村村史 红光镇房龄村史 红光镇柏山村史 南江县和平乡孟山村村史 韩岭村村史 桂花园村村史 南江县云顶村村史 南江县高桥乡五山庙村村史 南江县高桥乡龙潭村村史 箭杆村村史 高家河村史 齐坪村村史 甘溪村村志 佛尔岩村村史 凤仪乡永合村村史 凤仪乡清花村村史 凤仪乡东流村村史 大河镇太平山村村史 白珠村村史 正直镇望龙村村史 南江县和平乡油榨坪村村史 红光镇茨竹村史 南江县赤溪镇西厢村村史 文昌村史 蒲坪村村史 南江县赤溪镇金银村村志 侯家乡北峰村村史 南江县红四乡斜岩村村史斜岩村村史 钟山村村史 坪河镇关坊村村史 南江县坪河镇人民村村史 南江县八庙镇小寨村史 南江县八庙镇乡史 南江县八庙镇普照寺村村史 南江县八庙镇谢家坪村村史 团结乡罗沟村村史 南江县关坝镇小田村村史 南江县关坝镇西沟村村史 南江县关坝镇五郎沟村史 团结乡罗沟村村史 南江县八庙镇小寨村史 南江县八庙镇乡史 南江县八庙镇普照寺村村史 南江县八庙镇谢 家坪村村史

二O一七岁次丁酉年八月编撰

柑树坪村村志 (初稿)

编写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林甫

副组长:周国栋 周安纯

成 员:周强昌 廖 荣 周国亮

黎必强 张东升 黎必荣

撰 稿:赵思发

 二O一七岁次丁酉年八月辑

 


前  言

本村史未写之前我们村召开了村社干部会议,成立了领导班子,讲明了写好村志的重大意义和上级政府对写好村志的指导及具体要求,与会人员决定要写村志,并一致表示,我们这一届的干部一定要写好,存于后人,使他们明白本村的进化和发展,知道苦与甜的由来,达到光前裕后、发扬光大、各献其才之目的,共建更美好的社会而努力。

开始编写。本村能手很多,但有的在外工作、务工,在家的又是干部,加之目前本村正在实施“脱贫攻坚总体战役”,“打造脱贫攻坚封相坪示范点,老房子聚居点”。工作繁忙,无有闲遐。由此,只好聘请东垭村赵思友同志执笔撰写。在撰写过程中,笔者是外村人,情况不熟悉。于是,我们落实了专人负责配合,支持笔者,收集大量的历史和现代的所需资料,组织编写内容。主因本村没有系统的文字记载和所形成的历史档案,难以达到本村历史记载资料真实之目的,以传后人,明知前人艰辛,勤奋劳动,团结奋进,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才得到了美好的今天。

 柑树坪村村志编写领导小组

     二零一七年次丁酉年八月

 

村的沿变

村:是解放前“保”的代替,也是国家给地方基层组织的命名。本村在49年以前属正直区黑潭乡所辖,名叫第十保。历任保长有贾国凡、贾国友、黎松忠、陈友正等。所辖地区有周家沟、李家山、张家湾、廖家塝、毛玉湾、封相坪、黎家山、张家梁、贾家湾、姜家梁、杨家扁、景家坪直至店子河。保址:设于黎宣忠所住之处。

解放后,53年土改运动结束,由原来的区、乡划小,由原来的长赤、正直区、黑潭、文星乡新立一个玉堂区,区长刘新之,同心乡乡长何春,将现在的东垭村、青龙寨村、帽坝村、本柑树坪村划为同心乡所辖,本村为第四村。其余贾家湾、姜家梁、杨家扁、景家坪、店子河仍属黑潭乡所辖。其周家沟、李家山、张家湾、廖家塝、毛玉湾、封相坪、黎家山、张家梁等由同心乡所辖名为第四村。从五三年至五八年六月成立人民公社又命名叫四大队。村址迁徙于周家沟老房。于2010年由上级政府统规统建村委办公室。由老房子迁于龙此咀处至今。于一九八零年实行土地责任后再次命为柑树坪村。

柑树坪村此之由来是:老村子房子旁边,早年不知是周姓何人所植了一棵柑子树,长得很大(一尺直径)果实又大又好吃,这里人外出,别人问:你住何地?这人便答道:我住周家沟柑树坪。就此这里的人就叫柑树坪。于80年土地承包后,上级政府指令村由原来的12345数字之村名改为地名、山名、寨名,由此本村以地名而定为柑树坪村。

 

本村概况

柑树坪村辖周家沟、张家湾、李家山、廖家塝、毛玉湾、封相坪、黎家山、张家梁等地,是由姓周黎李张赵杨等主要姓氏组成,五个村民小组。

柑树坪村居下两镇西南方向,距下两镇14公里。是元顶山脉众多支脉的延伸。坪均海拔850米,辽阔的幅员面积15。85公里。山林面积1222。38亩。耕地面积3709亩。现有327户1364人。其中贫困户103户,贫困人中448人,非农业人口36人,劳动力651个。其中个出务工的388人,有共产党员28名,主产水稻、玉米、洋芋等作物,95%的人都是从事务农生的农业人口。

四九年前这块美好的山林和肥沃的田地却被黎松志、周南文、陈友正、张佐帮等十五户地主所把持,全村105户、400余人的农民群众深受地主阶级的地租和债利剥削,及社会上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沉重的负担,加之政府官员们只给老百姓的重担而不顾百姓的生死。由此,老百姓的生活过得极为困难和痛苦,更无力抗御天灾人祸。如穷苦农民黎新忠一家五口人在大旱之年全被饿死,极为痛苦的是,五口人(即夫妇二人,孩子三个)已饿死四个,孩子死了妈未死,而妈将孩子身上肉煮熟充饥,结果当妈的还是死了。还有李光x一家几口人,也是相同而全死。


一九四九年冬,春雷一声震天响。全国解放了,新中国成立了。一九五0年,建立了新的权力机构—四村农民协会,过去搬家帮长工的受苦人赵新昌成了当家人为村长,李明寿为农民协会主席,他们组织带领全村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当年冬天,我村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暴风骤雨式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土地改革。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大打当地的地主恶霸土毫劣绅,没收了地主的田地、房屋、耕牛、农具和钱财。当时叫政府所定的赔偿罚款,对地主、富农阶级在经济上彻底打垮,政治上真正地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土改运动历时一年多一点。对地主、恶霸实行了该枪决的就枪决,该判刑的就劳改。五三年继续进行对土地改革复查属漏划的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清理出来了。同时还进行了清匪反霸、禁因禁毒斗争。农民分得了田地、房屋、钱、粮等胜利果实。取消了地租实行了减退押和不合理的苛捐杂税。五二三这两年农民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积极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大量地捐钱捐粮购买飞机大炮支援朝鲜战争的胜利。一九五上年组织了互助组,五五、五六年成立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五七年建立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真正地掀起了合作化运动的高潮,在这几年中农民组织起来了,进行换工互助改善住居。我村解放前原有30多户住的茅草屋全部变成了新瓦房。


农民有了田地房屋耕牛农具,勤奋耕耘,无有不合理的剥削制度加之国正天正心也顺了,农民几年喜获丰收,广大劳动群众生活有了改善,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踊跃购买国家经济建设公债卷(后国家时行号码登记兑计息偿还了的),却喜在心里笑在脸上,扬眉吐气地表示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指向哪里,我们就奔向哪里。一直奔向共产主义。

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为在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与党的奋斗目标相距较远,本村还有103户,448人未脱贫,更入贫困村这行列。在此,本村正在实施“脱贫攻坚总体战”,打造封相坪“脱贫攻坚示范点”,老村子“聚居点”美丽新村建设,为加快步伐跟上全国人民的一并行列,早日实现小康社会而努力。

 

本村历届领导干部 

届    次   时     间  支 书  村 长  文 书

第一届     1958-1961  赵新昌  杨天志  周安光

第二届     1961_1964  杨天志  赵新昌  周安光

第三届                黎必荣  黎必强  周安光

第四届                黎必强  周国汉  周安光

第五届                周国汉  黎必强  周安光

第六届                周国栋  黎必荣  李文荣

第七届                李文荣  黎必豪  黎必荣

第八届                李文荣  林 甫  黎必荣

第九届                林 甫   周安纯  周国栋

 

本村领导干部在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工作任务和奋斗目标。如50—58年,这个历史时期,是组织发动领导农民群众,推翻旧制度建立新政权,实施人民民主专政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通过审定阶级成份,组织成立革命的阶级队伍,进行减租退押,清匪反霸及禁烟禁毒等工作,清除了社会上的残渣余业的伟大革命斗争。

五四年至五七年由民主主义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制定了统购统销政策。在城乡开展了“大鸣”“大放”“大争”“大辩论”的政治运动。这场斗争右斗争,农村了坏分子,城市里出现了反社会主义分子,机关学校出现了右派分子等等。当时对这几部份人都进行了处理,后在70年代中又进这些人进行政治上的平反昭雪。

农村基层干部主要带领群众建立了初、高乡农业生产合作社,带领人民群众走集体化共同富裕道路,大量改土造田,坡地变梯地,修塘凿堰,增加食产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还帮助改变住居条件,由原来的草房换成了砖瓦房三十余户。


五八年下半年以后成立了人民公社。由原来的中国共产党南江县下两区东垭乡支部委员会之牌子改为:中国共产党南江县下两区东垭人民公社委员会。乡政府改为南江县下两区东垭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乡长变为社长。东垭乡由何而来?于1956年同心、东垭两乡合并时因同心乡成立不久牌子是用纸而写好贴于木板上。而东垭乡刚解放就建了乡,牌子是由县上统一刻在木板上的,为了不毁所刻之牌子便被县政府定为东垭乡。

人民公主成立后,村之名变为大队,组变为小队之称,本村变为东垭人民公社四大队几小队之称。于五八年秋收后,以小队地方方圆,农民生产劳方便,划为作业组,致此而今老一点的人都习惯叫我这里是几小队几作业组的口语。秋后将收的所有粮食全部集中收存。开办了公共食堂由大队统一支拔,以大小人口定量分下食堂在办食堂时,国家工作人员有粮票,人人穿衣买布用布票。同时,耕牛农具山林等都由大队统一支配,这就是人称为的“一评二调”所刮的“共产风”,人民群众的工资由小队干部所定公社审定发下来,强劳动力每月计3.5元。这时,有人所唱论调干不干三顿饭,做多做少,自已方便,到了月底,还有三元。由于没有解决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未到位,正如有些人所说的那样“吃饭打冲风,干活是磨阳工”。这样食堂每天光消耗,粮食产量连年下降,开初所收老百姓的粮一年吃光至1959年,而1959年所产粮食交了国家的征购后所余下的粮数目及其微小,公共食堂走向开不起伙的地步,持续到1961年下半年。党中央作出英明决策----解散了公共食堂。

五八年至六六年这个历史年代正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合过渡到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党中央发出了高举人民公社,大跃进,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这为三面红旗,“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人民要学解放军的伟大号召,国家还在全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狠抓革命,猛促生产。在人民群众中进行了阶级教育和两条道路斗争教育。在干部中进行了四清<即清政治、清思想、清经济、清组织>教育提高觉悟,坚定立场,达到团结两个95%(即95%的干部和95%的群众)。


在大队小队里进行了由大队所管的土地,山林、耕牛,农具实财权下放,搞了“四固定”。以小队核算,以国家、集体、个人三坚固的按劳分配的政策公社大队审核生产小队分配,一直到八0年土地承包责任制其小队统一分配,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工业学大庆”方面县进行“大办钢铁的高潮”。乡也组织“五匠”人,开办了公社社办企业,(社办企业的项目有:铁二厂,木器加工,缝纫,农机站,食品加工组)。农业学大寨方面,大搞农田小利我村修堰30多个,农业生产争取做到旱涝保收。在此间政府也发出了“以粮为纲,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号召,做到一手抓粮,一手抓钱,达到粮钱双丰收,还另选配了多种经营大队长专抓多种经营生产。还在66年起至68年69年才停的文化大革命 ,干部挨斗,群众离开生产岗位,工农业生产下降。进入70年代于72年开展了全面性整党建党运动对党员进行了一次严格的审查,以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也要真正入党的目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了“改革开放”,国家由以政治建设为中心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驳乱反正,平反昭雪等一系列的具体政策,采取消阶级等解除了大量的高层知识分子和高级科技人员,为改革开放准备了大批的建设人才,在农村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滥用集体土地建房,滥砍乱伐集体林”。的三大国策。各级领导提出了“要得富,先修路”。本村于70-80年代建修村社道路十九点八公里。于2010年后陆续全部硬化。

九十年代至二十世纪来,在农村取消了农税提留。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取消了城市居民定量供应粮食。进入加强两个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向科学发展,为实现小康社会而迈进。

2010年至现在,在党中央的指挥下,大力反腐倡廉。由扶贫攻坚转为脱贫攻坚阶段,直奔小康社会努力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本村历届主要领导干部,经受各个运动斗争的考验,没有一例在政治上受打击,组织年受处分的干部,而是民拥党的好干部。如赵新昌同志自50年就任村的领导人,直到82年退休,工作时历时30余年。周安光同志任大队会计、村文书连任五届,历次运动检验都是两袖清风,甚至赵新昌被誉为地县劳动模范。周国栋同志任职三年连续荣获县市省的荣誉表彰。他们的所得结论,是他们忠诚党的事业,认真忠实的听党的话,严于律已,忠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努力奋斗的结果,故名垂青史。


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光荣、正确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缔造者----毛泽东同志等领导人,领导全中国人民,进行了反帝、反封建,长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终于推翻了压在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于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建立起而今强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建国以后,无产阶级专了政,代替了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战胜并代替了资本主义。深受压迫和剥削的劳苦大众从那暗无天日的旧社会里解救了出来。从此得到和享受了光明、温暖及爱戴,在政治上翻了身,劳苦大众取得了当家作主的地位。得到了人人平等的权利。尤其是女人在旧社会里,年幼缠小脚,不准出家门。严格地以“三从四德”之约束,在政治上没有地位,解放建国以后,实行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取消并根除了“男尊女卑”“买卖婚姻”和由父母包办的强迫婚姻等恶俗。总之,广大劳动人民在解放建国后得到了最高梦想—人人平等成真

在经济发展方面,自解放建国后,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指挥各级领导干部,带领全国人民,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勤俭建国之精神,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努力生产,劳动致富等号召,并执行了党的一系列的方针、政策。由此,调动了全国各界人士和全国人民的劳动积极性,发展速度成了一个飞跃接着另一个飞跃。于20世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国防,军事,科学技术及各个方面,位居世界强国之一的行列。取代了各方面落后的旧中国之称。人民的生活过得美好,家家通电或天然所,户户有电视,吃上了自来水。人人用上了手机,人不出家门可观天下之闻。

本村人民和全国各族人民一样,在党中央和习近平主席的正确领导指挥下,在全国人民群众中解脱了温饱之生活问题。除全村农户大力发展养殖业,经济作物产业外,还有养牛大户1户,养鸡大户3户,茶叶500亩,花椒260亩,万寿菊380亩。向着更高的要求-----住上安全美好的房子,过着生活宽裕的日子,树立起良好的风气,养 成优良的习惯之美好的目标发展。

 

文化教育的发展

建国前本村范围内,只张佐帮,周楠文,黎松忠等地主富农阶级家庭和他们这个阶层有亲戚关系而又富裕之家的子女,方有上学读书之机会,而广大农民群众之女,生活极其痛苦,连性命都难保住,读书从何谈起,由此能读书识字的数目是很小,那些地主,富农和富裕阶层之人在乡村中发起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之论调,还有你辱穷苦农民子女的谬论说,你们听嘛,那穷人生下的娃儿,叫的声调是哈哇!哈哇!二字,此哇是农民在耕田中使唤中的口令:指叫那牛“停”不往前走了的意思。形容农民的子女乃辈辈都是种田之命,而我们发财之人家庭所生的孩子,叫的是“子曰”,“子曰”。指颂读孔子之书的声调,形容那富豪之子,生下来就聪明,是天生读书之命,无居下品之运。

解放后五一,五二年党和政府结合土改运动,分别在本村辖区内梨家山,廖家塝,兴办了村小学两所,先后有赵子尧,赵轮初,张俊杰等老师任教,同心乡在帽子坝地主赵北辰之房子内兴办了乡中心小学,开办人周安奠,吴国忠,赵致中等老师任教,穷苦人的孩子有了上学读书的机会,后固生员减少,加之党和政府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等于90年代淘汰了不合格的老师,集中于乡中心小学,撤销了全乡村小学。

而今本村有小学至初中学生百余名,高中生六十八名,大学生七十一名,研究生有周安乐之次子周X生,赵中鼎子女,赵冬梅。博士生,周思通子女周玉梅等对我村的文化事业,,有无法计算的发展。

除适龄儿童上了学读书外,于54至56年广大农民群众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兴办了“农民识字夜校”,又叫“农民夜课班”。夜校之规则。

一、上课时间:每天下午天黑前到校点名,学习两小时。

二、学员对象:凡年龄在60岁以下的属文盲的男女农民,特别是十八九岁的小伙子和大姑娘必上夜校。

三、师资来源。1在本组内识字的,由群众推荐可作民校教师。2解放后的小学毕业生,未升起初中,回家生产劳动的,可任民校教师。凡中心学习辖区内的民校教师和各个村小老师配合。由中心校校长指定专门老师辅导,备课教学,统一检查,统一考试,考试后,凡能识500个字的学员,认定为脱盲学员。

四、在上课时专心读书,写字,不准说笑话和说怪话。

五、尊重老师,哪怕老师是学员的晚辈,在教室内也不能喊“那娃儿”,某“孙子”之称呼,必须要喊“某老师”,凡抽背书时,学员要站起来背诵,以礼貌对待老师。

六、在农民夜校里所读诗籍《农民三字经》《农民速成识字课本》这些书都是由政府统一编印发下来的免费书。

据笔者所忆《农民三字经》内容略写几句作以记载:

天荒荒 地荒荒不识字是文盲,不能写,不能讲,有痛苦,心里藏,不怨爹,不怨娘,旧社会,害人狼,穷家人,整年忙,佃种地,像牛羊,交完租,剩把糠,种田人,吃不上,哪有钱,进学堂,一盘菜,一碗饭,有些人,白吃饭,不推车,不担担,靠剥削,享安然。……

 

水洞沟私立中小学 

赵向东,男,1962年,大专文化,柑树坪村一社人,南江县第八届政协委员。水洞沟私立中小学校长,创建人。

赵向东老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能让山村的孩子读书不失学,在加人的支持下,于81年创办了南江县最早的私立中小学,开始,用自己的住房,自制木凳,招生60多人,开始走上艰难的办学之路。

1985能自筹资金,在自己承包田地内建了土木结构的教学楼,扩建了运动场,添置了教学设施,扩大了设备和招生范围。1988年秋,县教育局批准,开始招收初中学生,由于信息,交通的限制,2006年又同本村杨政老师,帽坝村冉宗尧老师之人共投资100万,由柑树坪村水洞沟中小学迁X于东垭街道,新建了四楼一低的师生宿舍,教室,教室办公室,实验和微机室等综合教学楼,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

学校开设幼儿园,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共十个教学班,教师20名,学生达500多名,此学校毕业共500多名考入研究生,工程师,大学本科生的和大专生数百名,为上级输送了大量的合格人才,使本村的文化发展也大大的加快了速度。

 

医疗卫生事业

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享受了前所未有的关怀。建国后,五0年起,在农中开展常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即现在的环保)对农户所住的房子周围和除阴沟进行定期整治去污弃泥,屋前屋后,室内室外,经常进行有乡卫生院医生,村这干部组成的检查组,进 行逐户检查不走过场。检查后,在农户门上张贴或用粉笔写上“最清洁”“清洁”“不清洁”之标志。如果你扯了标志还不行,必加追究。以达到户户爱清洁,人人讲卫生的良好习惯之目的。

不仅如此,县区住院医生,常带显微镜和医疗器械到农村,为人民群众检查钩虫病”,小儿种牛痘,防麻疹等。人民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广大农户门上都贴有”爱国卫生公约”。

随即在六十年代建立以村或大队为单位的卫生站由李进学、张阳(张东升)康桂兰三人组成李进学任卫生站站长(后又叫x大队合作医疗站)在乡卫生院的领导下进行工作。

李进学,男,1943年生,小学文化,60年参军,65年退伍复原。参军在3042部队卫生科学习卫生员护士,医学知识和业务。65年返乡后任本大队卫生站站长工作,2010年退休,接替人李文革。

李文革,男,1966年生,于1986年在南江县卫校学习毕业,领取了行医资格证,现任本村卫生站卫生员。由于他认真学习,群众欢迎,于是他的药店开得较为红火。

 

国家工作人员和革命军人 

国安奠,男,1917年七月生,速师毕业,属同心乡小学创始人之一,后迁徙东垭小学,在东垭乡小学任教直至退休。周老师一生以德为重,他不仅教书育人,而且还精通中医,为众多病人解除疾苦,受人敬佩,1978年退休,2006年逝世,享年89岁。

郭文质,男,1928年2月生,1948年于南江师范毕业,在新华宝山庙任教。52年在玉堂小学任教 (玉堂乃今红光镇)。当年调南江县上两区桃园乡搞中心工作,53年调入同心乡小学后改为东垭小学,任校长后又调往元潭后又调回东垭任校长。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退休。现 90在家休养。

周介白(本名安维),男,1931年生,初中文化,土改时参中工作历任赶场区、长赤区区长,桃园农场村场长, 碑铁厂厂长,南江县工商局局长,人士教科委等82年退休。

刘继琼,女,曾在南江县妇联工作后在南江县火电厂办公室工作直至退休。

周国志,1933年,1955年参加工作,曾任东垭乡文书党委书记等职务,1997年退休,2013年逝世,享年80岁。

周安直,男,1924年生,于1946年被拉壮丁去参加国民党之兵,解放战争中,上海之战中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56年退伍回乡后,由政府调入南江县委党校学习文化后,历任仁和乡副书记,下两乡东垭乡治安员, 场坝铁厂副厂长等职务。

周原文,男,1928年生,1955年参加工作一直任东垭乡信用社任主任,直到退休,2005年逝世。

周怀钦,1917年5月27日生,1951年参工。在黑潭乡小学后勤工作,1957年调长赤中学,当采购中,出纳中,保管员,工会主席,治安委员等职务,1980年退休,1999年逝世。

黎怀忠,男,1927年生,解放前在玉堂乡小学任教,1953年在黑潭小学任教,后调入正直小学任教。历任教导主任等职务。小学高级职称,1990年退休,2005逝世。

杨泽民,男,1930年5月生,小学文化,先后在东垭、元潭乡工作,历任公社会计辅员、党委书记、副书记等职务,1985年因病逝世。

周安生,1939年生,中专文化,1958年参工,在南江上游钢铁厂办公室工作,后任东垭乡广播站站长,农电管理站站长,197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9年退休。

陈秀康,男,下两仁和乡陈家坡人,1936年4月16日生,巴中师范毕业,1958年到东垭小学任教共30余年,中级一级职称,历任东垭小学工会主席,1978年出席县文教代表会等,任教时与黎家山黎孝松之女黎必明结婚(男到女家)。

周国举,男,1956年4月14日生,曾任东垭小学校长,下两小学副校长等职务。

周安德,男,1946年5月生,中师文化,学校毕业后一直在东垭小学任教,1995年受县教委表彰,小学高级职称。2006年退休。

周国孝,男,1948年1月3日生,初中文化,1971年参工,先后在凉水水、东垭乡政府工作,2002年退休。

张前容,男,1949年10月生,平昌师范毕业,1979年参工,一直在东垭小学任教,历任教研组长、工会主席、财务内审组长,小学高级职称,县级表彰一次。

赵子爵,男,1941年生,1964年参工,历任县委办公室主任、科协主席、人大教科委主任,1996年病退。

黎克兰,男,1949年生,中师文化,一直在东垭小学任教,曾任小学教导主任,小学高级职称。

张佳齐,男,平昌师范毕业,先后在下两中学、南江第四中学任教,系黎孝悌老师之外侄。

黎孝悌,男,1942年生,中师文化,先后在长征乡碑河小学任教,后调入东垭小学任教,小学高级职称,2000年退休,2005年病故。

周安福,男,1949年生,中师毕业后在下两中学任教,在工作中病故。

周安禄,男,1962年2日生,中专文化,下两中心信用社工作。

周奎文,1951年5月生,初中文化,1979年参工,一直在下两中学后勤部工作,2012年退休,于2015年病故。

李进稳,男,1954年生,大专文化,1981年参工,先后任长征乡党委书记、元潭乡乡长、东垭乡党委书记,东垭、高桥乡人大主席、下两镇党委委员、东垭社区原党支部书记,于2012年退休。

杨政,男,1971年生,1990年参工,一直在赵向东水洞沟私立学校任教,2007年——2010年任东垭社区文书,2010年——2017年任东垭社区主任、网格员、文化站长等职务。

周国民,男,1940年生,1958年参工,一直在东垭乡卫生院从事医务工作,共四十三年,于2001年退休,在乡卫生院任期内曾任财会工作和院长职务。

周全文,男,1918年4月26日,1934年参加红军,历时两年,1953年参工,先后在同心乡小学任炊食员后调入东垭乡政府当职工历任炊食工作,1980年退休,2003年冬月逝世。

周安述,男,1961年生,于1981年参工,先后在东垭乡人民政府、下两镇人眉开眼笑 府当职工至今。

张绍德,男,1953年生,中师文化,1970年参工,先后在吴家沟、帽坝村小学任教后调入东垭小学任教,1995年末退休,因病逝世。

周国凯,男,高中文化,1980年参工,历任元潭乡副乡长,党委书记、凉水乡党委书记、平岗乡乡长等职务,于2011年退休。

 

本村革命军人

黎精忠,男,1921年生,父黎云谱,母吴氏,双亲早逝,由叔父黎娟谱所养,12岁时,即1933年参军童子团,193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在部队里从士兵起当号兵,历任号兵连长、营长等职务,于一九四七年退伍。其妻是青海省人,五四年回到黎家山,买木料修房子,后因妻子过不惯此地生活,回到了女人原住地,于是黎也就落籍于青海省贵德县河阳镇,于1960年逝世。

周吉文,1918年生,1946年被拉壮丁去当国民党的兵。在解放战争中,此部队起义,从此,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屡立战功,五三年退伍回家,1984年因病逝世。在政府领数十年的定额补助款。

周坤文,男,1930年生,1950年参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政府安置于黑龙江省“北大荒”工作,因身体支持不了,于1961年回到本村任多种经营大队长,民兵连长职务20余年,于2015年因病逝世。

周德昌,男,1953年生,1972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部队表现好,“见义勇为”,为了救别人而牺牲了自己被追任为烈士。家人被追任为烈属。

 

蓬勃发展的族文化 

家谱,族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他不仅记录着该家族的来源,还包罗了该家族的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

毛主席说:“收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也可以为人文地理、家居地理提供宝贵资料。朱熹也从礼制长幼尊卑的角度指示“不编家谱将紊乱世系,后患无穷”。

一个人要修身齐家,治国天下却连自己的祖宗和长幼卑尊都不清楚。显然不能立足社会,更不能说有什么抱负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教育局、文化部、国家档案局字(1984)第七号文件规定通知,家谱是国家宝贵文化财产,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民族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家族以及地方史资料,对研究历史、帮助炎黄子孙、华人华侨、追根溯源、认祖归宗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由此,本村是由周黎张孝赵廖杨林夏等姓氏组成的——柑树坪村所辖五个社。随着社会的发展,家族的兴盛,各个姓氏陆续地续修了宗谱、通谱,发展得非常之快,有的已经续修成功已印发至族人,有的正在续修之中,如周姓于2009年已纽修完成,如赵姓、杨姓等都进行了续修。

汝南氏周姓达孝家风为传承新议族规:

1、周姓是中华民族的一部份,凡我族后裔必须爱国守法,无论从事工、农、兵、学、商各行各业,必须各行其事,各专其业,奋发向上,利国利民,共创和谐社会。

2、我族后裔必须知本明源,不忘祖宗,个人命名切忌重用祖宗名讳,必须依张取名,长幼有序,不乱伦理。

3、必须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和睦兄弟情同手足,无论亲疏,不争强弱,关照孤寡,尽心尽责,扶老济困,友善族亲。

4、教育子女,尊重文明,从小训导,礼貌礼仪。古人云“书能化愚”,为父母必须尽力送子女求学上进,勤耕苦读,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5、凡我族人必须勤俭持家,科技致富,广大生计,光明求财,治家待人,忍字为重,不得交流匪类,不得引诱赌博,不得沉醉酒色,不得败家误国。

6、凡我族人,不论为官为民,必须反腐倡廉,主张正义,办事公道,广采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待人有礼有节,光明磊落。

7、无论何时何地,遵守社会公德,以文明知礼为荣,以愚昧野蛮为耻。结朋交友,以信义为重。

8、凡我族人,无论何时何地,必须保持民族气节,以振兴中华、造福人类为己任。

9、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少年兴则宗族兴、民族兴。凡我族少年,不分男女,均应“志存高远”追求科学与进步,反对愚昧和专制,面向世界与未来,为全人类的自由、和平与幸福献身。

概括起来就是,忠贞报祖国、诚敬孝父母,友爱待兄弟,信义交朋友,恭敬事师长,和睦待乡亲,全面育人才,专精勤事业,勤俭持家务,忍仁成争斗,情爱结婚姻、守身禁非为。

 

天水氏赵姓琴鹤家风续修新议族规: 

承传宗太祖赵匡胤建训

联族无亲疏   世世如织麻

无恃富而轻贫 勿恃贵而轻贱

各宜念之  勿负联嘱 


赵姓新家劝八则:

人类社会已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规范我赵姓族人之言行,经续修、《赵氏通谱》编辑组,反复讨论修改“新家劝八则”,望我族人自觉遵守,规范自己的言行。

一、劝我族人创业建功,开拓进取,与时俱进,报效祖国。

二、劝我族人要孝敬父母,热爱兄弟姐妹,尊老爱幼,构建和谐家庭。

三、劝我族人和舟共济,互相帮助,共同发展,造福于自己,也造福于社会。

四、劝我族人与邻里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维护安定团结,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五、劝我族人尊宗敬祖,继承“春节”,“中元节”,祭祖“清明节”扫墓之传统,保护好祖宗之坟墓,保存好祖先之遗物、遗著,其中有价值的可捐给国家文物部门。

六、劝我族人遵纪守法,维护社会公德,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七、劝我族人革除“重男轻女”、“婚丧嫁娶”,“搞铺张浪费”等陋习,提倡“男女平等”、“勤俭节约”的社会新风尚。

八、劝我族人教育子女,奋发读书,奉献社会,为祖国争光,为赵姓添彩。

 

义和家见的黎姓族规(古)

一、忠承“义和家风”,近宗远族,木水可分,本源则一,不致同室操戈。

二、本族人,每遇到祠堂祭拜先祖,务须祭品丰洁,衣冠整肃,坐立老幼尊卑有序,跪拜有仪,无故不到者,是为忘本,严加训诫。

三、孝敬父母,生奉养,死丧葬时既无终天之根,也无哭声、无悲哀、衣衾棺木,无诚信,并演戏,以 作乐者,俱干禁例,违者以家法,再抗送官究治。

四、婚姻为人伦之首,嫁娶从俭,勿索重聘,切勿忌其贫富议婚,男方女方初通,必须庚书作聘,女方具备红庚回答,至检迎娶遗嫁之事,各量贫富置备,戒奢从俭。

五、凌孤欺寡,吞谋财产者,必加严戒,不率者以家法,再抗者,交官究治。

六、族中年幼子弟尤宜严加教约,勤奋读书,有志向上者无力送读者,族人可酌助,达到读书明理,因足为阖为族光荣。

七、本族人以勤俭为本,不得令其骄纵嫖赌浪荡,游手好闲,族中有不艺不业者严加惩戒。

八、族中忍让为先,丁口既繁贤否不一口角,凡值有事必待之,以忍处之,以让勿致失和滋讼,倘两争不已,传至祠堂剖以是非,理屈者严加戒斥违断不服者责以家法致于。

九、族中如有不务正业,结交匪人,带刀游荡,赌博滥酒,恃强逞横,为非作歹等种种劣行,严加惩戒,不服者送官究治。

十、西洋八卦,白莲红阳等一切邪教,倘族中如有误习各种邪教者,务早改悔以由正道倘从而改及悔而复习者以愚照例严办决不容隐。

 

本村周姓德重医高周安奠简介:

周安奠,男,1917年生于东垭乡周家沟,父亲周炽文,以务农为生,家境贫困,家虽贺酒留读书种子,年幼时由父送入私塾学校读书,成优生,十三岁投奔彭××为师,苦学中医,后来在南江速师读书毕业后,学业有成,从事教育为主行医为辅的人生历程,四九年后,解放初期,积极投入革命,选为农会主席,认真学习大力宣传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令,五三年成乡小学创始人之一,五五年由同心与东垭两乡合并,建立东垭乡中心小学,在新建校舍和礼堂中带头参加建校劳动,四处采购木料,星期天都不回家休息,精打细算,节约之口粮,都用于建校工人充实生活,微薄的工资,积蓄起来,给工人垫支工人的工资。此建校工程,由于是土木结构,在天下雨时,他将自己床上的油布用来遮盖土墙,使工程不受损失,他除任课外兼任东垭乡政府和本学的财务工作,他的帐目清楚、收支有据、无有差错,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办公,深受领导信任和群众敬佩。他任教三十余载,为国家培育了无数有用的人才,桃李遍天下,为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不仅教书育人,还精通医技,为众多病人解脱疾苦,在学校内师患病就诊,从不收费分文。为了预防疾病,他将自己的工资到药店买回中成药或有空就到山上挖回中草药在学校里用大锅熬起预防药,让师生们服用,预防其疾病。他除给师生治病外还给众多百姓治病出诊,从不收群众一分钱,深受百姓赞誉。

他不仅是一位好师长和名声远扬的名医,还是一个大孝子。他的母亲早年患病双目失明,是他亲自服侍,端茶递水,煎汤熬药,背出背进,即使外出,也要吩咐家人和子女细心照顾,从不懈怠,二老百年归世,他披麻戴孝,厚礼安葬,而今二老墓碑建成,赢得周姓族人的赞誉,2003年周老师83岁寿诞众亲友以“福寿苑”之寿匾赠于此老,以作对他功德的赞誉,2006年8月17日因病逝世享年89岁,在追悼会上致词说:“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大有益于人民的人,这种评价,显然是公允的,名符其实的。

此宋太宗皇帝三十五世孙世界名人。

  

赵子爵简介

赵子爵,男,1941年8月生,汉族,大专文化,南江县下两镇柑树坪村一社人,祖父红军烈士,父母地县劳动模范,本人八岁始读古书,1955年加入中国共青团,初中和巴师学生会主席,1964年参工后,1966年3月入党,获西师函授大专,省地县党委、省科技进修学院结业。科管工程师职称,正科级干部职级,省地县先进个人,出席过中国科协延吉州科协主席代表会议。任过乐坝乡党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之年,沙河区革组乡企副组长半年,县委办秘书和科长16年,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兼委室主任5年,县科协主席兼党支书5年,县政协委员5年,1996年病退后,受聘县级部门整理档案8200卷,编写史志鉴50部,著印抢救性诗文集8部共约2400万字,任县老科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及副会长10年。还在世界级、国家级社团刊物发表获三等奖以上作品200余种,获荣誉称号100多个,任“世界汉诗协会副主席”、“世界杰出华人协会会员”、“世界教科文卫委委员”、“中国国学会会员”、“省诗联学会会员”、“市县作家协会会员”等荣誉职务20多个,诗文作品和个人简介入世界级、国家级《宝典》书籍58部,获各奖品100多件,2015年同彭丽媛等人被联合国中华传统文化交流大会组委委会,联合国《中华传统文化宝典——联合国当代中国艺术名家展作品集》编委会表彰为“中华传统文化杰出传承人”,邀请去联合国总部纽约交流经验、参观展览,本人因多病无法前去,其诗词作品20多首被选入《中华宝典》,其肖像被列入《宝典》封面人物,并聘为荣誉副主编,作品和简介被印发全球,联合国名义授给了奖章、奖牌、奖杯和《宝典》书,2016年又被联合国授予“2016中华文化杰出代表人物”,颁发了荣誉证书等两年连获联合国名义表彰,创造了全国退休干部奇迹。

 

墓碑文化 

水有源,树有根,人人都有父母亲,父母养育儿辛苦,儿女长大报亲恩,报恩的方式很多,在生让父母吃好、穿好、享受好,百年归世时厚礼安葬等,还有一个重要的表达方式,就是为死去的父母立一个墓碑,将父母的功德刻写在墓碑上世代传承并发扬光大。

古代遗留下来的墓碑很多,但无论是墨法、工艺和雕刻,可以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本村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事打墓碑的名工巧匠越来越多,更专业化了,所以艺技都有很大的提高。

本村黎必和与东垭村孟武贤在五村干水库河里,开办了一个石材加工厂,就用把梨子垭质地坚硬的大青石采集出来用吊车运到厂里,用水磨电锯改制成各种规格的石板石料,巴中、通江、平昌等地在建筑方面所需者都前来订购,在销量不景气时,他们就大量改制成碑料,如碑墩、碑柱子等部件,都做得上棱上线,且通过机器磨制光滑,只是碑帽,用机器截好磨光的三角形石料稍作加工,一座墓碑就制好了,它的最大优点是石质坚硬,年久不会风化。

然后由本村的名工巧匠周安举、周安定的精心雕刻那钻龙、凤凰呀等花草,其分外生动活泼,引人瞩目,受人称赞,销售量和销售范围及其宽广,远至巴中、南江,近至左邻右舍,都前来订买,有时黑夜加班,都成了个供不应求的局面。

本村几个姓氏的坟营将成墓碑林了,大大的丰富了墓碑文化,为在多年后续修宗谱奠定了续修资料基础。

在此期间,光靠石匠师傅的工艺学不够,重要的还是那张字板上所写的文序和字迹,此人就是1928年所生的老生先郭文质,在乡小学任校长30多年,特写一手刚劲有力的楷书字,他的学生赵思发从80年代至二十一世纪,这个碑厂所售之墓碑全是他俩所写的碑文,常受群众赞誉,美言不绝等等。

  

清明节扫墓与祭祖 

旧社会到了清明节,要办清时会,清明会的主要人员各族的会首,每个族都有清明会的田地,无有田地耕种的可以租种,每年所交的租粮,用于清时会开支。

到了清明这天,族人各户的全部男成员(包括小孩)聚集到会首家里,聚齐后,敲着锣鼓,整队向该族所有的坟上挂上用“白皮纸”作成长条用钱钻子打七个圆形的环名曰“挂青”,以示对亡人的悼念。

挂完清后,回到会首家,这时饭菜均已煮好,堂前大开晏席,凡到者都可入席,大饱口福后,下午各自回家。

以后每年到了清时节,均又是如此,所以叫清明会。

2007年3月5日清明节,山西省洪桐县大槐树举行了盛大的寻根祭祖大典。中央电视台、山西电视台、嵬嵬电视台三家联合主持并作出现场报道,因为在六百多年前,很多移民从这里走出去,遍布十八个省市及海外新加坡等地,这些移民的后裔,而今在清明节回到洪桐县大槐树下举行寻根祭祖大典与会一万多人。

2010年—2017年世界赵姓后裔,在河南省、巩义市赵匡胤墓前,连续八年,举行了三万余人参加的皇陵拜祖大会。

整个拜祖仪式是,先从祠堂请出先祖牌位,在供奉台上,然后献五色土、四海水、三牲(牛、猪、羊),五谷种和三十四种水果,最后,由省、市、新加坡、香港等地参会人献花兰,献毕后,由山西省付省长宣读祭文,最后全体参加者向先祖牌位三躹躬。其它我们四川人的先祖又在何地呢?经考证,大部分四川人祖籍,都是湖北省、麻城孝感乡。本村几个姓氏的祖先究竟在何地呢?根在哪里?有的姓氏已经考证清了,有的还正在考证之中……

  

民俗风情及民间文化

热爱祖国,光宗耀祖,孝敬父母是中华传统美德。“孝”字本身是一个象形字,土字如一撇表示老年人的髯子,儿子扶着年老的父亲,是孝字的本意,根据传统孝的含义,尽孝应做到:

第一,统一认识,端正观念。“孝”作为伦理道德和行动准则,深深地参透于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之中,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所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在“德”字的体系中,明确提出第一项就是“孝敬父母”不是说市场经济,只看到利润,不讲道德,没有祖业继承,就不应该尽孝了,而是应该明白,没有父母,便没有自己。今天的财富也有他们的汗水和积累。因此,越富越有亲情,就越不能淡化,越富有越要孝敬父母,共同来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

第二,尽孝首先是奉养,在农村要保证父母老了有饭吃、有衣穿,生了病要送到医院治疗,使老人健康长寿,在城市父母要有生活来源,也要关心他们的生活问题,常回去问安,节假日多回家团聚,使老人开心。

第三,作为一个公民,首先要热爱祖国,爱家乡,遵纪守法,不赌不嫖,不做违法的事,即对国家对社会有闪,父母也不担心,违纪犯法就是不孝。

第四,孝敬父母,顺从父母心意做事,要在国家法律允许范围内去做,如听父母的话,勤奋学习、劳动、工作,做到成绩,老人欢喜就是孝,善从父母去做就是孝,父慈子孝,子孝父心宽。

第五,父母去世后,要进行安葬,自轩辕皇帝提出“人死入葬”以来,已有五千多年历史,安葬亲人是人类的良知和理性,古人主张“慎终追则”,今则认为厚养薄葬。火化后农村在不占耕地的原则下以入土为好,城市应葬入公墓,子女应在父母逝世的日期和生日作些较文明的追念活动,使子孙不忘先辈。

本村周安奠老师不但是一位师长,而且在家里还是一个大孝子,他的母亲早年患病双目失明,他亲自服侍,端茶退水,煎汤熬药,精心护理,即使外出,也是吩咐家人和子女,细心照顾,从不懈怠,直到母亲82岁寿终,亲自披麻戴孝,厚礼安葬,如今给二老立了墓碑,为周姓尊老爱幼作出了表率,深受人敬仰。

众认孝星周奉昌,他有80多岁的父亲周国儒,奉昌未成家,争需外出务工挣钱,却父亲在家无人照料怎么办?在这两难的情况摆在奉昌面前的疑难,奉昌想了想作了决定,便在帽坝村请了赵思旭,每月拿贰仟元的工资,专门照顾父亲,老年人有人照料了,奉昌也就放心地出门挣钱去了。

专题报道的孝星陈旭,本村四社人,家有精神失常的老母,他要外出务工,家里老母无人照料,陈旭由此无法外出,便在家里搞发展养殖业,将他准备成家的积蓄款修了养猪场之房,他在家成了养猪大户,养了二十多头猪,其中有母猪三头。就此,陈旭在家每天给母亲洗脸、梳头、洗衣服、煮饭、买药治病。老母付仕贵也生活得很好,陈旭在家把母亲也养了,家庭也发展了。

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美德,弘扬以德报恩,构建感恩文化,南江县委书记在县委中心学习组学习会上强调提示:

1、要用感恩文化夯实道德基础。

2、要把感恩文化当成特殊追求,党的惠民政策改善了民生,人民群众都要感恩于党,人民群众从拥护党的领导,每个党员干部要求感恩于人民,与人民和谐共生,每个公民都要感恩于社会,人间亲情,血缘赤诚交融,每个家庭成员都要感恩于家人。

3、要把感恩文化传承于子孙万代,要以感恩的理念执政为民,构建执政为民的大好局面,要以感恩的理念回报社会,培养知恩图报的责任情怀;要以感恩的理念、待人处世,达到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要以感恩的理念营造以德报怨的社会风尚。

 

孝 母 词 

尊重祖训走一遍 夫觉帽失两相联

宝玉遗失半村上 速去深潭洗尘先

遵规守法四个词 叫我孝母书一篇

上报四恩敬天地 下济三 善为先

子孙虽愚书着读 光宗耀祖报亲娘

提起父母恩如天 费尽力气话编长

人人都有父母养 敬老扶幼理当然

个别只顾妻儿暖 竟把父母丢在边

说父道母有意见 不怕别人笑不良

请君看娘生儿苦 生儿养子苦万千

受孕初月心胆寒 体虚感觉病渊源

娘胎二月如甘露 茶饭懒吞柔如棉

时到一月容貌变 头又重来夜难安

怀孕四月四肢生 眼花模糊胃发酸

足了五月五脏发 腰屁腿痛食难吞

半载六月心决慌 行走摇晃心不安

腹内七月分七窍 食娘血肉胆心寒

娘怀八月八宝全 坐卧不安怕风钻

着到九月分娩近 遍体不安饭懒吞

满足十月儿见面 血浴儿身在临盘

难言孕胎十月苦 恩重山邱非一般

生儿难关今已过 养儿一日似年全

一日三餐娘咽下 通乳兑尿还母娘

苦缺奶乳用糊凑 昼夜需喂好几遍

三九严寒不觉冷 怕是婴儿受饿伤

幼出麻诊和感冒 父母五脏进刀枪

为父求医脚跪软 为娘临床求神仙

饮食到口自不吃 用嘴送入儿嘴边

婴儿撒尿难控制 满床湿润怎能搂

只能自己卧湿地 燥处让儿湿自眠

连年忙肆心甘愿 日光夜暗笑咪咪

儿在喉哭娘心哭 为娘心酸无处啼

屎尿杩把心不厌 寒心日冷洗衣裳

一遇两岁日夜抱 肩膀酸麻不怨言

四字全非成了罪 人人学善抱母恩

三龄四岁学说走 父亲人高学矮先

五龄六岁刚会跑 怕火怕烫怕水淹

小孩七岁送入学 怕儿愚莽怕师坚

又怕同学来欺侮 只愁在校不安然

好田为妞费一半 吃穿让儿自补裳

尽自家财培育子 若到才能喜洋洋

安排职业求媒灼 想办事业娶媳先

讲聘礼  欢喜然 室内家具则排场

父母到此心酸热 为的儿媳偕百年

东邻求借西邻找 自己甘爬赋台上

亲戚朋友来支援 只盼生孙接香烟

娶媳到家了心愿 那晓一生忙又联

听媳叫婆实新鲜 婆婆嘴笑耳柔边

每日收甘并晒润 抱孙劳操受熬煎

为爹学做帮工汉 忙碌丫鬟是婆娘

懂礼儿媳问温暖 不肖三日眼如獐

讲起上辈腹意见 妯娌姊妹闹翻天

兄弟财产争长短 媳妇娶入各自娘

同胞血缘今不讲 鼠目寸光顾眼前

双亲急得寸肠断 茶饭不吃叫皇天

应求和睦家庭发 孝顺上辈理当然

一同合和家庭富 分贝为贫苦黄连

五更清醒想一想 今日抱子为那般

孝顺会生孝顺子 忤逆又养不良男

请君观看檐滴水 点点相印在阶前

羔羊跪乳人人晓 小鸦报答十八天

南烧香来北拜佛 不敬父母为那般

大家应信自己佛 每人各有佛两尊

生奉学习王祥样 病治惠帝孝心存

亡葬董家遇仙子 永祭丁兰心则专

忠孝结义真君子 纤巧两字穷到根

仓颉帝君把字造  所制文字有根源

不信先看此犯字 已成猪狗苦万般

再若不信看罪字 忠孝结义统用完

 

 

本村礼仪

柑树坪村不仅是文明之村,同时也是一个礼仪之村。“礼”早在周朝初期,周公制“礼”,随着历史发展,人类的进步,对于周公制礼的内容有进一步的发展和论述。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指示不学礼,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身处事。

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没有礼的危害——人不能生存,事不能成功,国家不得安宁。

由于“礼”包涵着“礼貌”之意,即指与人交际,对所持有的诚意和气,谈吐文明,举止廉恭的待人接待的方式。所以,上面那些言论也表明礼貌的作用早就受到人产的重视,并且体现在我国社会生活的各处领域。从刘备对诸葛亮的态度上最能体现出他讲礼的优良品德,刘备得知诸葛亮是一位大贤,就屈尊降贵,三顾茅庐,终于感动了诸葛亮愿意出山,辅佐刘备完成统一大业,固而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本村大部份的村民都姓周,他们也续修了宗谱,明白了周公制“礼”之源,其余的黎、赵、张、李、杨等姓的人也如此清楚,历代以来都很注重礼仪,周公制礼之举,使中国成了礼仪之帮,享誉世界。现代社会要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本村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共谋和谐家庭,要达到和谐,就必须从我做起,每个家庭做起,要求人人通晓礼仪,处处以礼相待。

 

家庭礼仪 

家庭礼仪是指家庭成员或至亲好友在称谓、庆贺、馈赠、待宾作客与协调关系等方面应注重的礼节或遵循的方式。目前,家庭教育衰落,世风日下,有的把自己的父亲叫“老汉儿”、把母亲叫“老太婆”。甚至有一个大学生在学校里扬言“要耍一百个女朋友”,父母知后,严格教育了一顿,其学生对另一学生说:“狗日的老汉儿把老子打得……”呼者无意,听者茫然。为此,崇尚家庭礼仪,整治家风就显得特别重要,好的家庭礼仪,必须给家庭带来温馨,形成互敬互爱的良好家风,必然会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凝聚力,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和事业的兴旺发达,常言道“家和万事兴”就是这个道理。

称谓就是称呼,它是家庭礼仪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恰当的称呼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在规范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家庭成员互相尊重,互相爱护,搞好家庭团结,在家人中也要注意使用“文明”语言,“你好,谢谢,请坐,请上座,对不起”等,对外来客人要有“迎”、“送”礼节,做到来去满意,努力构建和谐家庭,平安家庭、文明家庭、诚信家庭。

  

交际礼仪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人际交往逐渐频繁,交流信息,联络感情,语言就显得特别重要。语言、书面语、口语及体态三大美,语言是展示心灵的窗口,集中反映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文化素质,聪明才智和思辨能力等多种内存因素,礼貌而得体的语言,将会为你人生的小船扬起顺利的风帆。

称呼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我国是文明古国,古人在称谓上十分讲究礼节的。一般来说,称呼自己和家人用谦词,称呼他人和长辈用尊敬词语,体现“自我谦虚”尊重他人的传统美德。

有个故事叫“五亩路”足以说明称谓和礼节的重要。

有个老头在山上砍柴,一个过路的年轻人在山迷失了方向,就大声询问老头儿:“嗨!要到山下还有多远?”老头儿看了年轻人一眼,就随意答道:“五亩路。”年轻人感到很惊异就又问:“你们这里怎么用‘亩’计算路程远近呢?”那老头便反问道:“你们那儿呢?”年轻人说:“我们那儿是用‘里’计算。”老头儿意味深长的说:“你都不讲里(礼),所以,我也就不讲里(礼)了。”如果那年轻人以礼询问,其答案与上截然不同。

现在的称呼:一般有职务称呼,王书记、李乡长等;有姓名加同志“姓名称”,如张××同志、随××同志。还有“亲属称”,如表叔、某姑父等还有“人称代词”相称的。当今社还使用师傅、老师、先生、小姐、女士等之称呼。

 

庆贺礼仪 

庆贺是指家庭成员或亲友之间欣逢重大喜事时,而其恭贺与良好的祝愿之礼仪。如向长辈亲友祝贺生日、乔迁新居、喜结良缘、进入添丁(满月酒)毕业晋升(学酒),参军参工,出国留学等。根据民间传统习俗,在庆贺和祝愿各大喜事期间,所有到场之长辈、亲友和喜宾,往馈赠一些礼品(大部是钱)借以联终感情,增进友谊,这种赠礼的前提是本着对方亲友礼尚往来的高低决定送多少。过去一般相互之间送大米10斤、条粉贰斤、豆腐一模、黄豆10斤,其余是送钱。婚男最亲的房亲叔伯、姑父、舅父、姨父等还要搭红(即买一节布料6尺或7尺长)。遇嫁还要“添箱”(即做一个柜子或做一口箱子、蚊帐、毯子、支顶一对,水壶一个等陪嫁物品)。

红事:婚、嫁筹备请帮忙的,歇客(女子哭嫁)给眼泪水钱,男方礼尚到女家进行摆礼第二天早上女方办正席饭后辞神,与长辈辞上轿,女方送亲男方接亲到屋后拜堂入洞房。中午正席,中午饭后谢媒。

谢媒:主持人讲:常言道,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买田谢中,接亲谢媒,从古到今,代代都兴。今天主家礼物薄,我代主家把话说,寅时去了卯时来,谢你的酒,吃了富贵又长久,谢你的茶,吃了富贵又荣华,谢你的肉,吃了又添福来又添寿,谢你的糖,吃了寿缘长又长,谢你的烟吃了子子孙孙坐高官,谢你的钱,荣华富贵万万年。媒人致词,给亲人取红包。主持人讲:你把财拿走了,我又给你送转来,“要不要得”,新人说:“要得。”主持人说:一送一来千百载,二送贵子在你屋来,要不要?新人答:“要。”三送三元并吉庆,四送珍珠和玛瑙,五送五子登科早,六送东南西北财,七送七星来拱照,八送八面威内来,九送九子打黄伞,十送十全大美来,要不要?新人答:“要。”玉笔挂在大门外,轻轻一点状元来,要不要?新人答:“要。”说得好,真是好,还有一个不能少——红包,红包给后又说:“说你有你就有,后面的凉水变浇酒,说你发你就发,后面黄泥变朱砂,前面栽的摇钱树,后面栽的聚宝盆,摇钱树来聚宝盆,朝落黄金夜落银,朝落黄金有斗大,夜落银子用秤称,要是三天不去捡,银子堆起大门坎。”

多谢财来多谢财,一文去了万文来,多谢宝来感谢宝,正月的梅花就谢了,祝你们幸福美满,百头偕老,健康吉祥,事业荣昌,谢媒典礼到此结束。鸣炮……


快速发展的交通运输 

建国以前,艰难的交通运输,没有公路,一切运输全靠人力搬运,做生意的上汉中背火纸去,背棉、布匹转来,几百里路,往返须时间一月之久。老百姓交公粮往300里路远的江口(今平昌县)背,老百姓吃盐到东河背回(今木门),要想吃桔子、甘蔗,要靠小商贩在恩阳背运来下乡卖,才能买到吃上。

解放后1954年国家政府组织人民群建修了巴南公路,此年间国家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相应的以区建立了粮食管理站,从此粮食解脱了背江口,只是背下两区粮站了。1977年许下东公路建成了,接着以乡建立了粮食收购点,非农业人口、国家工作人员口粮定量供应,都在东垭粮点收购。

1954年后党和政府大量改善农民群众的需求以区建立了供销合作社应以乡成立了供销人社由区供销社统一领导、统一核算。食盐、煤油、布衣料、猪肉都是以人定量、凭票供应(那时国家工作人员是粮食供应证),下乡吃饭街道饮食店使用粮票,在街上无粮票吃不到饮食。缝衣服、买布要购布证,营业员不能走私,开后门,买肉统统到食品站,凭票购买,煤油、食盐、火柴,以户发有折子,以月按人口供应(此票证使用,分别在80、90年代全被取消,供销社、食品站的工作人员全部下岗)。供销社供应老百姓的大量物资全由供销社六个常年专业队搬运背至东垭。其中,化肥供应数量大的,分下生产队,组织群众到下两背回来,统一分配,1977年下东公路修通了,货物有汽车运输,东垭供销分社解散了6人常年专业搬运队。

除上述运输外,人们赶场,办事,走亲,干部到区、县开会,全都是步行而去,步行而归;甚至乡党委书记吴国厚等干部到达县地区开会也是步行四天而去,四天而归。

从八十年代起大搞交通建设至二O一三年,本村接通了至黑潭、至红光、至下两的交通道路,还社社通了公路,而今80%的农户也通了公路,全村共修公路19.8公里,其中已硬化10公里,经济也发展了,全村买有大小汽车87辆,其中:货车7辆,小车80辆,摩托车行之成群,不甚列举,不仅运东西用车运,而且走亲访友、赶场办事、送孩子上学,不分远近都习惯乘车而不习惯走路了,数十年来交通运输之大难题,由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解除了这一痛苦之忧。


本村鼓乐和龙灯狮子

黎家山鼓乐于解放前由黎松忠、贾国友、黎向明、阮召明、谭永杰等人组成了鼓乐队,吹唢呐,在休闲时定时进行学习,训练 ,打牌子锣(即白事送葬的牌子,打唱大戏之牌子),打围鼓,即坐成一个圆圈,有人唱驱散,唱到该打锣时,就很有节奏的牌子锣打起来,锣鼓、唢呐停了,唱的人接着又唱,搞得热热闹闹的,项娱乐叫作“打围鼓”,又叫作“唱板凳戏”。因为它没有戏台,所唱者既无道具也未化妆。

解放后,此鼓乐队,大部分遇乡邻民众便请去白事送葬,即可出行。因历时较久,成员业务熟悉,动作整齐,深受民众欢迎,常有赞誉。

黎家山的龙灯、狮子队,是东垭乡境内,唯一无二的。当地民众于1954年伟大的土地改革运动结束,为了庆祝运动胜利所建而成,绵延至今,当时的成员有:黎孝松、黎孝昌、黎向明、黎怀忠、黎信忠、黎松忠等人组成。

九十年代至今,主持人:黎新仁、黎必强。

成员有:黎孝达、黎必豪、黎必和、黎必红、黎必勇、黎必荣、黎必旭、黎必中、黎必甫、林甫、杨新元、周治平、周凯、杨星辰、杨星杰等人组成。

 

龙狮吉祥语

龙灯狮子一路行  欢喜来到主家门  锣鼓龙灯齐来舞  端来朝贺富裕民

这家主人真是好  龙狮一到把烟找  今日龙狮庆贺后  又进财来又进宝

亲热主人是这家  龙狮一来找烟茶  今天龙狮耍过后  人又兴来财也发

狮子 狮子       口含金子        龙灯老壳        清吉太平

狮子掉过头      一股银水往内流  要流井它流      金砖银砖支枕头

龙狮把头抬      四季广进财      龙狮庆贺后      新春福自来

龙狮把头瞌      全家四季都快乐  龙狮耍过后      子子孙孙上大学

龙狮出来猛又怪  地场小了耍不开  各人安全各人保  大人把小孩抱在怀

  

周老头忆党恩

我的名叫周安钦,一九二三冬月生,

今年已活九十几,朝朝代代记得清。

旧社会的苦受尽,日日夜夜盼天明,

春雷一声震天响,全国解放天地新。

新中国成立真高兴,专打土豪和劣绅,

推翻各种旧制度,实行土改把田分。

反动势力全肃清,穷人当家定乾坤,

多亏党的好领导,救出了天下受苦人。

穷人当家翻了身,党的话儿记在心,

互助合作就是好,一天一天面貌新。

一步一步向前进,党与人民心连心,

合作化运动掀高潮,政权巩固粮猛增。

人民公社来建立,集体化道路上阶梯,

按劳取酬是政策,三坚固原则要坚持。

自力更生齐发奋,力争上游人人明,

过渡时期总路线,国家建设大跃进。

十一三中总精神,改革开放暖人心,

交通建设大跨越,汽车开到了我们村。

农电事业齐奋进,家家照明是电灯,

户户都吃自来水,手机电话不离身。

扶持三农党决定,项项政策为人民,

脱贫致富是方向,扶贫攻坚暖人心。

努力创新建文明,八荣八耻记在心,

和谐社会早实现,贫困变成小康村。

党指道路方向明,山区建起新农村,

产业结构大调整,休闲娱乐望美景。

党的恩情比海深,人民幸福谢党恩,

以前朝代我数尽,数来数去数当今。

海水作墨当当纸,党的恩情难写尽,

子子孙孙跟党走,世世代代传党恩。

初识字少水平低,敬请领导多指正。

  

根据农时节气变化预测气象谚语 

初一下雨满天红,初二下雨戴斗蓬

雨下初二三,一月晴九天

雨下十八九,伞把不离手

雨下四月八,四缺不用扎

雨下二十五,后月无干土

星星密硒脱皮,星星稀破雨衣

毛星和毛月,一定会有雨

月亮代火大火三天,小火连夜灌

打雷惊垫前,不算是丰年

惊垫动了风,冷到五月中

清明要明,谷雨要淋

立夏不下,犁耙高挂

小满不满,干断田坎


农耕谚语

雨水节,把树接,过了惊蛰节,耕田(地)不能歇

春分春分好点花生,植树造林美过清明

清明种瓜,车载船拉  要种四季豆,莫过清明后

惊蛰早,谷雨迟,春分殡苕正当时

过了芒种不种棉,过了夏至不栽田

小满栽秧家把家,芒种栽秧普天下

芒种栽秧天赶天,夏至栽秧时赶时

五月栽苕重一斤,八月耕田半碗油

九月耕田没搞头,八豌九豆十大麦

寒露早,立冬尽,霜降挖苕正当时

误了一年春,十年理不伸

春争日,夏争时,农事宜早不宜尽

  

中国工农红军所唱歌词 

努力!努力!努力向前进!向前进,杀干净不平等的人。

不平等,向杀净,再把土地分,建一个新世界,人人有名。

 

五十年代共产党员所唱之歌词

我们的党从群众中去,我们的党在群众长。

什么人最可怕?享乐和腐化。

什么人最可怕?瞒上又欺下。

什么人最可怕?功臣自居,自私自利到处抓一把。

 

民间山歌 

小伙伙来小伙伙,你歌没得我的多,

屋里我有几旋子,坡有还有几岩壳。

小伙子你那门烟,不知死在哪一天,

背上背个灵牌子,手里拿个引火帆。

问:你唱山歌那门猫      答:我唱山歌本不猫

  乘机妙算那个高     乘机妙算孔明高

  文笔韬韬哪一个     文笔韬韬孔夫子

  是谁吼断党阳桥     张飞吼断党阳桥

  山歌好唱难排头     情妹爱朗难开口,

  画匠难画天花板     木质难修转角楼。

 

背二歌 

背二哥来有条球,打杵抱在怀里头,

背上背子就要死,放了就是何儿流。

 

 

笔者的话(后记)

笔者赵思发,不是本村人,住于东垭村,男,现年76岁,50-56年读书,小学文化,于196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党龄51年。

此次记述该村村志的过程中,因无系统的文字所形成的历史档案。故此,只能走访老干部、老农民和本人的回忆,记录整理而成,在回忆、记录资料收集过程中,这些人大部份是农民和历任过该村社的干部,加之本又是一个13岁停水的农民,显然是水平低。在记录整理中,难以做到突出重点,缺乏观赏及收藏价值,对后人的启发面宽和深度难以达上级和该村领导的要求和目的。这里我相信,今后,该村还有不少的夜明珠努力去发掘,会写出令人瞩目的记忆,传之后人,名留千古。

                     二O一七年次丁酉年九月上旬撰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