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南江县寨坡乡洋垭村村史 - 南江县文化馆

今天是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南江县寨坡乡洋垭村村史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5 11:00:48     点击率:3061

村情概况

寨坡乡洋垭村位于寨坡乡西北部,毗邻光雾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距县城47公里,距寨坡乡政府5公里,平均海拔在1000米。全村辖4个自然社,总人口415人,农业人口415人。幅员面积约1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90亩。

过去,洋垭村地理条件极差,气候恶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农电不通,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们一年主要收入来源于养猪、种粮,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500 元,是一个典型贫困山村。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扶贫政策得到了落实,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居住环境、生活习惯、环境卫生、疾病防疫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经济社会事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村共硬化村道路3.2公里,解决了行路难的问题;对全村40户进行了风貌改造,建设了村文化室、卫生室,配备了专职医师,安装了广播器材;二是全村家家户户都通安全用电、有安全饮水、有电话、电视,彻底解决群众照明、饮水、信息问题;三是产业发展,大力推广种植地膜玉米、种植中药材、发展高山蔬菜等产业,改变了农民传统的耕作习惯,使粮食产量成倍增长,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四是大力发展以南江黄羊、土鸡为主的养殖业。目前洋垭村养殖黄羊1000余只、养殖土鸡达2000余只;五是积极鼓励支持农民外出务工,近几年全村劳务输出平均每年130人,劳务产值近75万余元。

洋垭村2014年建卡贫困户26户94人。2014年脱贫5户18人;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1户76人,2015年脱贫1户4人;目前建卡贫困户还有20户72人, 2016年脱贫20户72人,预计2018年脱贫1户2人。“五个一批”规划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41人,易地扶贫搬迁30人,低保政策兜底18人,医疗救助20人。2014年全村人均收入5750元,收入低于全乡人均收入,洋垭村也是全乡典型的高山缺水的天旱贫困村,2013年被评为落后村,2014年被列入全县156个贫困村之一,计划2017年脱贫。

 

村级组织建设

第一任村支书:袁付芳  1954—1968

第二任村支书:吴才贵  1969—1981

第三任村支书:张邦银  1982—1995

第四任村支书:毛永义  1996—2010

第五任村支书:毛绍全  2011—至今

脱贫攻坚第一书记:赵丕武  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

李明俊  2017年5月至今

第一任村主任:毛星月  1954—1968

第二任村主任:张邦银  1969—1980

第三任村主任:张健全  1981—1983

第四任村主任:张邦银  1984—1986

第五任村主任:毛永义  1987—1995

第六任村主任:毛绍全  1996—2010

第七任村主任:王照荣  2011—2016

第八任村主任:袁青平  2017年3月至今

 

洋垭村历史

从古至今一天山间小路(原来米仓古道)从上两乡两河口到达寨坡里,在村中有一条横梁将本村一分为二,河下为一二社,梁上为三四社,这道横梁上有一道大垭口,垭口中有一颗两人难以为合的大杉树,此地是寨坡里的当地人赶上两集镇的必经之地,来去都在此歇脚、休息,从此当地人称之为洋河垭, 建国初期当地人就称本村为洋河垭大队,此后80年代中期,土地下户后洋河垭大队改为洋垭村,从此以后就叫洋垭村。

    

地理资源状况

洋垭村最高海拔2100米,最低海拔750米,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最高气温36度,最低气温零下5度,年均气温16.5度。年降雨量800—1200毫米,年日照数1752小时。乡内有熊、竹鼬、麝香刺猬、野猪等30种珍稀野生动物。洋垭村矿产资源丰富,以花岗石、大理石、铁、铜为主,储量大,品位高,市场前景看好,经济效益可观,急待开发利用。

 

村内重大事件

建国初期寨坡乡人民政府原址在现村活动室处

1960年开始创办有寨坡乡中学小学、乡级各单位

1976年上两到桃园的县道路穿境而过,建成了我村的第一条公路

1976年全村通电     

1977年—1979年创办了一所初中

1999年从四垭到现村委会的村道路

2001年我村盖起了第一坐平房

2008年建起了我村的移动基站,全村通了无线电话

2008年修建了我村的村委活动室

2011年建设了我村的第一个自来水池,实现了部门群众通自来水

2012年陈家山隧道途径洋垭村开工建设

2014年陈家山隧道顺利完工

2015年全面扩建了村道公路2.6公里

2016年建设我村的第一个标准化卫生室,村医:雷军

2016年硬化村道公路3.2公里,并实施了安保工程

2016年实施了风貌改造40户

2016年建设了集中供水自来水池1个,分散供水5处,全村实现了安全用水

2016年实现了广播村村响

2016年实现了我村宽带网络全覆盖

2017年 4G网络开通,覆盖全村

2017年洋垭村一二社的社道路加宽升级实施完成

 

主要交通道路

G244国道穿村而过, 3.2公里长的硬化公路,上两乡到洋垭村一二社的泥碎路面道路2.3公路,2017年解决了我村村民出行难,走烂路的问题。

 

主要经济发展

近年来,寨坡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人民按照“上旱改、抓基础、调结构、攻黄羊、推科技、活流通”的裕乡富民战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奋力拼搏,各项社会经济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我村主要以种植天麻、乌药、元胡等为主的特色中药材,养殖以南江黄羊、巴山土鸡、蜜蜂等为主的特色养殖业,但由于地理位置偏,山高坡陡,土地瘦薄,干旱缺水,经济效益低,目前全村仍然以传统农业为主,外出务工收入占总收入的65%,种植业有中药材、玉米、油菜、薯类等,全村外出务工人员150人,流向山东、陕西、河北、福建、广东、内蒙及省内。

 

村内主要姓氏

洋垭村以李、王、吴三姓为主,占50%,其余姓有:毛、张、陈、赵、周、杨、袁。

 

村风民俗

该村改革开放前,全靠种粮吃饭,肩担背磨,广种薄收,不讲科学,用传统的老品种,产量不高,有些家庭连温饱都不能够自行解决,住的毛草房,改革开放后,人们逐渐科学种田,多良种,产量渐渐地提高,经济头脑逐步适应,在家多收粮,外出多挣钱,现在95%以上的村民住上了砖房,经济条件上了,村民有红白喜事婚丧嫁娶,都要办酒席,家家户户热热闹闹,席上规格是少不了10个盘子,10个大碗,歌调是一品、二苏、三鸡、四鱼、五是、六扣、七肘、八粉、九汤、十肉。

红事出席讲双数,白事出席讲单数。红事首轮要请长辈,从高到低,从内到外。婚事先请介绍人,解放前还兴押礼先生,送亲客,抬轿子,抬箱柜,把柜子。前面,歌调是“柜子走前头,先生儿子”,进新房时要说好“一个柜子四个方,今天进新房,明年就抱双”,“柜子四个角,生儿子读大学”,进屋后要喝喜酒,也要说好话,才能喝酒,“一杯儿圆又圆,生个儿子做状元”“墙上一丛草,风吹两面倒,今天喝喜酒,明年扯背带”。

红事送礼以前一般都是送酒1斤,条粉1斤,大米10斤,豆腐等,女酒送礼,手巾、袜子、饼子、向日葵、花生、客钱(指眼泪水钱)。

白事出席是单数,请客是从外到内,有八大金钢,先生、明锣司,送礼有:火纸、花圈、挽联等。从改革开放后都送人民币。

红事男酒要筹备帮忙,歇客,去女方要摆礼,辞神,上轿,都要放火炮,到女家走人户的都要准备眼泪水钱有(有姑娘请客),回男方时有送亲客8—10人,男方要准备迎亲拜堂,入洞房,闹洞房,正席,散客,谢媒,谢客。

白事(死人发丧),解放前兴做道场,解放后不兴做道场,有入殓,开路,瞻仰仪容,出殡,下葬,吃井,亲人盖白,烧七,烧百期,烧周年(一、二、三周年)。

 

社会发展

村活动室1个,有成套的办公设备(电脑、复印机、打印机),并连通了互联网,提供村两委班子成员工作办公和召开会议。

村卫生室1个,村医一名。

村文化室1个,52平方米,有各类图书2100余册免费为村民借阅。

村公示栏5个,公示所有的政策、文件等资料

 

知名人士

1.吴良伦,生于1903年,把自己的家庭作为川陕游击队同外界联络的据点,多次为游击队提供后勤保障和各类情报。

2.吴太群,生于1974年,在婚后照顾无法下地的老公、正在读书的孩子、常年患病的母亲,多年来不离不弃,于2016年被巴中市人民政府评为“巴中好人”的称号。

 

文化古迹

1.打狗寨:“打狗寨”,相传八大王剿四川,不知是什么人为了防止被剿,上山筑寨防身避难。后来被人发觉,来了一支搜山队,并带有一支搜山狗,当搜山队的人、狗靠近山脚下时,被山上人发现,就从山上掀起大小乱石头,打死了搜山狗,搜山人难以上山,只好退走,后来人们把此山叫做“打狗寨”。

2.观音寨:不知是什么年代,世面上土匪成群结队到处抢人、杀人,人无宁日,红四方面军途径此寨,经当地百姓告知,红四军队出动军队将之消灭,并在此修筑工事,现留下了战壕遗迹,当地人为怀念红军,像观世音一样下凡救世,故后来人们叫此山为“观音寨”。


脱贫攻坚

洋垭村是南江县县委政法委挂联帮扶村,自2015年起,南江县县委政法派出了帮扶工作队到村开展帮扶工作,该单位干部职工分别与26户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刚进村时看到该村的具体情况,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硬化较差,通过争取县级整合资金360万元,前后硬化公路3.2公里,泥碎路面2.3公里,投资10万元开展党员扶贫示范工程,,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向26户贫困户发放鸡苗2000余只,投放在贫困户中;捐赠电视1台,电脑2台,打印机1台,慰问金13000万元,组织村民种植中药材150余亩,高山蔬菜100余亩,栽植核桃树2万多株,养殖土鸡2000只,养羊100只,养牛50头,养猪200头。建自来水池一个,分散供水5处,使全村人民用上自来水,建村村响1个,网络覆盖全村,风貌改造40户,搬迁水田坪聚居点9户30人,设置了村保洁员、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提升了老百姓的收入水平,村容村貌大有改变,我村已于2016年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