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正直镇育林村村史 - 南江县文化馆

今天是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正直镇育林村村史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5 11:03:53     点击率:4142

一、 概况

正直镇育林村位于正直镇西面,三叉河、龙潭河南侧。距正直镇场约于3公里,小地名牛肚坝。东与荆江村燕子岩相接,南与印合村姬家湾相连;西邻双流乡松林村的红岩洞、面落溪村的温家坡;北抵望龙村与三叉河分界。全村幅圆面积3.8平方公里,辖4个社,327户村民,1237人口。有耕地面积 1090亩,山林面积1250亩,海拔高度600—900米,地势、南高北低,坡度为30℃左右,村内梯田层层、气候温和、日照充足、交通方便,是一个宜居宜业的好地方。


二、 村落及村名的由来

育林村在明朝时称贾家村,现存古坟碑和贾家祠堂遗址为证。清朝初期又立过吴垭乡。民国时保甲制为正直第六保。辖原菩船乡的面落溪村,松林坪村。解放后面落溪村、松林坪村划为菩船乡管辖,而牛肚坝为正直公社八村(八大队),90年代初改序号村为地名村时定为育林村。小地名称为牛肚坝是因为该村边缘方圆形似牛肚,村内若干奇石形似牛型,中坝地形平坦,故称牛肚坝。


三、 主要姓氏宗族

早期贾姓人家已不知去向,湖广填四川时张姓人家来此定居至今。张姓是本村主要姓氏,人口最多,以轶有徐、朱、刘、吴、陈、林、梁、方、余、郑、贺、马、向、李、惠、佘、曾、喻、何、汤、杨、温、曹、黄、龚、熊三十多个姓氏。本地居住比较久远的是张、徐、朱、刘、吴人口占比例最大。

姓氏能多反映出了社会变革人口变迁的历史,但该村村风淳朴、邻里友好、团结友爱,姓氏中无争斗派系矛盾,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四、政治经济状况

解放前村内掌权的是地主豪绅,土地掌握在地主、富农手里,一般老百姓只能在他们手中租地耕种做零工,生活是民不聊生,还饱受苛娟拉丁的折磨,政治上无地位,生活无保障,经济无来源,这是当时的政治时代的普遍现象,坝里流传着“生了儿子是老蒋的、挣了票子是张廷榜的”。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土地改革,农民分到了土地,有了耕种的自主权、建立了农会,走过了初级社、高级社,集体大生产等发展阶段,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生产小组、生产队、大队革委会等基层群众组织,政治上有了地位,人权上有了自主,生活上有了提高,生产积极性高涨,改土造田、兴修水利、建校办学、科学种田、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人人安居乐业、队队生产争先。本村生产条件较好,大生产时的粮食产量各项工作都是公社里的红旗大队。

改革开放后,加强了村党支部、村委的建设、开办茶厂建设、认真落实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了集体生产吃大锅饭的历史,土地承包到户,村民种粮积极性提高了,推行良种良法,农民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生活有了充分保障,同时也扩大了养殖业的发展,经济发展水平日益提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民意识的转变加快,外出务工、经商的越来越多,村内经济主要来源是粮食生产、务工、经商三大类,现常年在外务工的约300人,年收入约1000万元,经商约30人,年收入约300万元。全村年人均纯收入9000元,在全镇比已达到中上村发展水平。

经济收入逐年提高,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环境发生了极大改善,2015年前,全村改土坯房为平房的120多户,占总户数约35%,在村外各大城镇购商品房的50多户,占总户16%,2015年起实施扶贫攻坚,享受政策扶持,建新农村聚居点3个,解决贫困户34户住房,随迁户31户,危旧房改造85户。使住房环境、交通出行、安全饮水、农用电力、宽带网络达到了城乡一体化水平,村民家用电器齐备、农用机械得到普及,村内农用汽车、小汽车、摩托车已达到100多辆,而今村容村貌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


五、 交通、水利、企事业状况

1、交通

80年代前,村内有一条东起燕子岩、西至磨盘石、南至姬家湾,横穿村中的石板路,是村内唯一一条交通要道。也是原菩船、双河近万人赶场来往的主要道路,每逢赶场天,挎包背兜、肩扛手提的乡亲小贩络绎不绝,熙熙攘攘,好一派繁荣景象。大家的粮、油、食盐、布匹还有专门的背老二常年人力运输,爬燕子岩、歇牛王庙、过磨盘石、穿洞子、翻花观子,是一条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物资交流往来的要道。

80年代初,正直至双流的公路从三叉河经过,改变了菩船、双流的交通路线,村内的石板路行人稀少了。1985年村道公路经燕子岩、过三社跨四社、到磨盘石、上印合村修通。1988年二社社道路经四社大石坝过牛王庙到村子上修通。2013年牛王庙到村活动室村道路修通。三社、一社社道路也相继修通。全村共有公路11.8公里,其中水泥路5.8公里,村内公路环绕四通八达,出行十分便捷安全。


2、水利

育林村原来的水源主要靠南北纵下几条溪沟引水上田。在毛主席“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指示下,从初级社、高级社、大跃进时期都在大力兴修水利,一社长丰水库、茶山堰塘、四社的木厂沟牛王庙堰塘、二社的方堰塘、寨子湾堰塘,全村大小堰塘共十多口,二社在印合村桥 里修建了长达两公里多的堰沟,三社从菩船松林村赵家沟修建了长达三公里的“新民堰”,一社在大桥沟也修有堰沟,堰塘结合水源丰实,全村90%的土地能引水上田,全村安上了自来水。


3、企业

高级社、大跃进时曾办有石粉厂、打米厂等企业。七十年代村支部村委确定开挖横路梁500亩荒山为茶山,开挖后实种茶面积400多亩,还有耕地、水田三十余亩,投产后年总收入10万元左右,净利润5万元左右。投产后并建起了茶厂,能自采、自制加工茶叶。茶园投产给集体增加了积累,同时也给全村社员增加了收入。2013年将老茶树挖了改成梯田,种上了大叶茶、生长良好,现已投产。


六、文化、卫生状况

解放前有一所私塾,少数富裕人家的子弟才能入学,大多数老百姓都是文盲,1950年村内在文昌宫办了小学,老百姓普遍接受了基础教育,村民的文化素质有了提高。

1975年,在天灌田建起了新小学,新小学校历经3年,全村村民自力更生,打条石、筑土墙、烧青瓦、抬木料、修起了占地2亩,建立面积800多平方米的石木结构学校,可满足小学1-5年级全班级教室和教师住房,还有偌大的石拱门礼堂。

正面全土墙,两侧条石墙体,正房二楼全木板楼,有村委办公室、村卫生室、村民大会议室,雄伟壮观,可惜汶川大地震出现危险,被拆除了,后来在原址建了现在的学校。

民俗文化活动,解放后村内有文艺队,主要自编自演,川剧、话剧、小品、相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参加过县、区、乡的大型演出比赛获得了奖励。

如今以张继敏、朱建平为代表的红白喜事礼仪文化活动、活  跃,传承发展了现代民俗文化。以张仕超为代表的石木雕刻艺术 远近闻名,体现了村内文化特色。


七、卫生保健事业:解放初期,张绍伯、郑功超、康吉安学医,成为村里第一个赤脚医生。五八年成立了村卫生站,相继有李常经、张绍碧、陈函熊从事医疗卫生和村卫生室工作。现在实行合作医疗保障制度,门诊、住院国家补贴且解决了村民看病贵的问题,村内建起了标准的卫生室,解决了看病难的问题,村民健康需求有了基本保障。


八、风景及名胜古迹:境内地势较为平坦,约15-20°的坡度,有五条溪沟,南北纵贯,四磅梯田由下而上,田坝中又有突起的小山丘,长着苍松翠柏和许多参天古树装点着育林的景色。张家祠堂、老君庙、文昌宫、古庙子、牛王庙就建在其中,周边还有明清时期为了躲避贼人在石壁上人工建造的石洞子。

1、张氏宗祠:该祠在大清道光年间开始筹建,宅基定在石寨子前,坐东向西,宅基占地面积510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365平方米,从奠基烧砖瓦、陶瓷文物、备木料、施工建修经过三个阶段,历时三十余年,几经会首、前赴后继、终将祠堂建成,祠堂前为八卦吊顶的乐楼,后为五岳朝天的正殿,两边为厢房,中有天井院坝,张氏宗祠四个大字嵌在前大门正上方的万岁牌中,大门两侧垟上有石窗户,窗户上雕刻“张、寿”二字。

祠内为正殿神龛,供奉历代宗友祖考,祭祀碑、复起会碑、建祠碑竖立两旁,阶沿上方有金字匾额数道,其中有皇恩宠赐巴图宵大人张碧禄的“武魁”匾额悬挂上方,前庭为乐楼,南北两侧为厢房,乐楼下还有枪房体外观雕龙画凤,扳爪座脊,陶制品木雕刻相嵌期间,建修别致典雅大方,解放后曾住过居民、知青、办过武校,文革中受到严重破坏,现已垮塌,仅围垟完好,用火砖砌码,每块砖上有“张氏宗祠”四字,原来是有名的花祠堂,祠堂院坝土改时操练过民兵,内石乐楼是文艺表演、唱川剧的好地方。


2、雷破石的故事:一社居民聚居点边,有一巨石为“雷破石”原为一块整石面积400多平方米,分上下两层,圆形上小下大,如磨与磨盘一样,摆在张家院子屋前约100米远的地方,石面光滑平整,地势南高北低,正海公路从石脚下经过,石上阳光充足,随时有微风吹拂,是天生好晒场。

据传说,院子里很久以前住着三兄弟,秋收时都争着在石上晒谷子,因占石坝子多少不匀,经常发生口角,甚至打架斗殴,有一年又是秋收时节,三兄弟为晒谷子为占石坝子多少不均而争吵,吵得面红耳赤。忽然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眼看天要下大雨,三兄弟一边收谷子,仍然争吵不休,草草收完谷子,互不打招呼各自回家,还为石坝子问题吵得咻咻不已,雨越下越大、雷越响越急,忽然“轰隆”一声巨响,一声惊雷震得地皮发抖,三兄弟不敢在街沿上吵,急忙躲进自己屋里。

不久雷声停了,雨也慢慢住了,三兄弟又去照护自己的谷子,走到院坝边往石坝上一看,都惊呆了,原来这么大的一块石头,一场雨过后怎么破成三砣,距离宽的有丈余,最窄处都有两三尺,痕迹崭新。三兄弟默然无声,互不理睬,可心里都明白,是刚才那声巨雷把石击破了分成三砣,意在叫我们各占一砣,不要再争了,从此以后这个一分为三的石头人们都称它为“雷破石”,自此以后三兄弟各占一份,没有争执逐渐和谐睦邻相处,故事流传至今远近闻名,许多人慕名前来参观。夏天是乘凉的好地方,夏天酷热全院子的人都到雷破石去乘凉,老人讲雷破石的故事生动有趣,大家听得津津有味,正是:“兄弟为石起纷争、天公怒打抱不平,惊雷劈分千钧石、弟兄改过依然亲”。


3、寨子石与洪把式的故事:张家祠堂后面有一巨石,人们称它为寨子石,座落在断岩下的乱石中,有约20米高四面峭壁无处可上,上面有20平方米面积,可种粮、菜。八大王剿四川时,为了躲避杀戮,洪把式(剃头师)等人想上此石逃难,在大石旁小路口码了个寨门有两米多高,用一长石作碑搭在两边码好的垟上,然后测距离到寨顶的最低处,做长梯攀爬而上,带上粮食、砍了柴禾挖了水井,在上面过生计,如贼子来了则要把梯子拉上去,上面住着十几人贼子无可奈何,只有等待时机,可时间长了,断粮缺水无法生活,取水要到寨子脚下水田挨着活水处才能取到水,有一天寨子上无水,从寨子上观看没有人动静,于是洪把式叫人来放下木梯,取拾水具去挑水,正在取水时被躲在暗处的伏贼发现,洪把式虽会武功,但终因寡不敌众,被杀死在田里,从此以后人们称这个田为“洪把式田”。

寨子石挨还有一包叫“仍子包”据说也是八大王剿四川时,某将军携家眷逃到这里,战事危机、仍子逃难,以后人们称此包为“仍子包”。


4、风洞梁:村西侧有一山梁叫风洞梁,山是空的,有一大洞,里面住着蝙蝠数百只,歇在黑石黑庄庄的吊在石上,晚上便出来觅食。另两个洞,洞突很深,冬天冒热气、夏天吹凉风,近邻住户热天都要到此乘凉,是避暑的好地方,在风洞梁上部还有个摇劲石也很奇特。


5、洞子:村周边,明末清初时凿有很多洞子,用来防避敌人而求生存,牛王庙岩壁上有黑洞子,此洞子远看黑面黑色,所以称黑洞子,雷破下悬岩上凿了很多石洞,大的有一间住房那么大,几洞互相连通,还有粮仓、水井、食物存放地方、睡觉的地方,厕所等都有,在堰旁一石上还刻有凿洞人的名字和打洞子的痕迹。

下边河沟里还建有暗洞子,可供几十人居住生活。在寨子湾还有利用洞突分别建造了“人洞子”猪洞子维持生活、求生存,这些都是前人们留下的文化遗产。

包包坟的来历:尚进祖到牛肚坝 占位业,当时很混乱,土匪强盗极为猖獗,家住包包坟山下的花屋基,有一天土匪强盗来他家抢劫,他和家人与之搏斗,土匪人众,他抽身上了房顶,用瓦块打土匪,土匪不敌逃走,他从房上跳下不料脚踩在碓窝里扭断了脚干,又加之受伤未能治愈而逝,当时家贫没有棺材,家人永席子卷了抬到山上安葬,刚到墓地突然下起了雨,家人把尸体放在墓地就走了,等雨过后在来掩埋,吃过午饭无安葬时奇迹却出现了,看不到尸体,只见许多蚂蚁在忙碌运土,已经将尸体掩埋了,人们也就没有惊动蚂蚁,第二天看坟已成了一个大包,蚂蚁也不见了,方才焚化纸钱进行叩拜。自此以后人们便称为“包包坟”,传为佳话,流传至今。


6、四合院石塔的典故:四合院是育林村最大的院落,住有二十几户人家,在两侧一田边有块大石头,上面建有一石塔名为“六书亭”,赵家沟的水流到磨盘石下,有一齐坎,是一天然瀑布,水声受高岩的影响回声特别大,名叫响滩子,住在坝里都听得到响声,特别是兴天晴下雨特别响,涨洪水更是爆响,四合院处正坝上沿,响声直冲而来,住在院里的人互相说话、摆龙门阵都听不清楚,于是修起了“六书亭”,这座石塔里面塑有一尊归声菩萨,用来吸住水声,果然亭子修起以后,四合院听到水响的声音则小了,人们说话对方也听得清楚了。


7、牛王庙的故事:在正坝东头磨刀溪边傍岩石有个牛王庙,里面塑有牛王菩萨,很灵验,它能保一方的耕牛平安,每年许愿还愿的人不少,过年过节也有许多人去焚香、烧纸、挂红、放鞭炮,来祈祷自家的平安,1989年张世超、朱国华等把小庙装点一新,牛王菩萨也穿衣画像,显得更有灵气。庙前有个小坝坝两株古柏,庙后原来有一株檬子树已被砍伐,还有一株大松树被风吹番了头,庙脚下有石条石墩可供背东西的人歇气,坝边有石墩可以坐,沟里有水可用来洗手、洗脸、洗脚,还有凉水可以解渴。这里是赶场和过往行人歇脚休息的好地方。


境内的文昌宫、老君庙等均在70年代拆除,旧址上做了耕地或坟地,已不存在了。

正是:石城印合群峰映,地脉廷伸到育林。千亩良田好地方,山青水秀人杰灵。


九、名人简录

百多年来村内名人无数,生平事迹详情难考,只作简单记载。现在外年轻人士,生平事迹未定论者不述。

1、张星魁:民国时期人文,本名朝贤、祖籍四社人,族长、为人公平正直、英明果断,民事纠纷无不赖以评断,吸烟常用一大旱烟袋,如有纠纷不能亲临,根据事实作出裁定以大旱烟为凭证临场公布,群众无不信服。

张明如:本名朝宣、二社人,幼时贫困,成年时速突曾任正直区团总、区长、县农会会长、本族族长。

张星如:本名朝仲、二社人,聪明能干曾任团首,保正为人公平正直、英明果断、德高望重。

张良一:本名廷精、二社人,历任保长、会首等职。

张介仁:本名廷化,聪明能干善于言词曾任保正。

张世豪:字若夫、二社人,聪明好学、机智能干,善长书法、言词,任小学教师多年。

张廷榜:字题名、四社人,曾参军任过排长,退伍后回乡担任保长。

张廷武:三社人,抗日战争时期参军对日作战,机智勇敢任排长,退伍还乡任保长、乡队副等职。


2、张廷锐:当代人文,字驰、二社人,省力师范学校毕业,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民中校长,获省级优秀教师称号,主持购买印合村张氏宗祠并维修创办私立民中,续修族谱的主要负责人。

张廷科:三社人,十三岁参加红军长征,经过草地到达陕北,随部西征到新疆被国民党马步方打撒、后回家,解放后任村民兵连长、大队长、治保主任、高级社社长。

张之敬:四社人,高中文化、聪明好学、机智勇敢,一生作教师艰苦育人、忠于职守、 正方刚,为教育事业而积劳成疾,逝世于讲台之上,学校师生和本村群众无不为之痛泣。

张继琢:二社人,50年参加工作,经过土改、工作主动积极,任南江县粮食局、工商业会计,直到退休。

张继川:四社人,中共党员,曾任村长、乡长、乡党委书记等职,为人忠厚公正,忠诚于革命事业,深得群众拥护。

张禹顺:二社人,高中毕业文化,曾参军在部队任营级干部,转业后调重庆市南岸区交通局任干部,办事认真、热心助人、关怀家乡众人尊敬。

张继坚:二社人,育林村生长人氏,十四岁学砖工,白天刻苦工作,晚上灯下学习文化长期坚守矢志不移自学获取大学毕业文凭、工程师职称,任建营科科长、建委委员、总工程师、中国共产党党员,是艰苦奋斗,自学成才的好榜样。

张可:二社人,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从师学医、医术有成,外出务工累创奇迹,执笔为文、纵横自如挥洒豪放,实为出类拔萃之人才,现为南江县建筑工程师,县电力公司办公室主任,是艰苦自力自学成才的好榜样。

张之福:四社人,中专文化,曾任正直中学会计和总务主任,工作积极,不怕吃苦劳累。

张廷吉:本村一社人,在正直粮站工作多年,曾任双流乡粮管所所长。

朱长明:字尊德、四社人,中共党员,历任县团委书记、和平、黑潭党委书记,正直区副区长等职,工作期间因脑溢血逝世。

吴志远:三社人,小学文化,曾任社会计,后调公社工作,忠于职守、工作逗硬,维护党纪国法提升为党委副书记。

张继顺:一社人,中学参军,复员后在农村任队长、副支部书记,后到正直工作,曾任双流乡粮管所所长。

熊顺烈:二社人,无文化帮人出生,精明能干,解放翻身做了主,积极参加土改,清匪反霸等,加入共产党后任支部书记,大跃进调往14村(长滩村)任支部书记,工作积极肯干,团结群众、维护党的利益,坚持党的原则,曾乡党委员还荣获四川省劳动模范称号。

熊宽怀:二社人,高中文化,毕业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部队,复员后到远洋公司工作,任轮机长。

张晓:一社人继顺之子,江苏矿业大学毕业,现在北京搞电子软件。

汤术文:四社人,中学文化曾任村支部书记,南江修火电厂作过民工领导。

朱国俊:四社人,武汉大学毕业,四川省电力公司工作现任常务副经理。

张继敏:四社人,小学文化聪明能干、机智能干,曾任生产队副队长,尤以支客、主祭为长,吹、打、扯唱全会,唱戏唱歌声音宏亮,颂读祭文声音哀切悲伤,本村红白事情大都找他打理帮忙。

张世超:四社人,小学文化、头脑灵敏勤奋学习专研,经营果园有方、手工雕艺特长,所雕刻物品栩栩如生,名声远扬,孝敬父母诚心,父病重药无效久治不愈心如刀绞,仿前人割  作汤治疗父病果愈,远近人人称之为大孝子也,乃孝友家风的真实体现。

朱国华:四社人、初中文化,曾任生产队队长、村文书、村主任等职,精通石工技术,尤以雕刻花、草、人物、钻字为长,因长时间干石工细活,灰尘积肺多方治疗无果而早逝。

魏泽怀:三社人(外地迁入)高中文化,参加过沙南路修建,后又参与沿溪河电站、磷肥厂、正直大桥的设计石工,干过不少大工程,带了很多徒弟,培养了不少施工人才。

刘明成:三社人、小学文化,聪明能干、勤学上进,曾任村企业会计、村支书、村长,善于处理民事纠纷,办事公正、后任正直镇企业会计。

张绍全:一社人、中学文化,曾任社会计,后调正直公社工作,任会计和农经干部多年,获会计师职称,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奖章、农牧渔业荣誉证书及奖章。

张绍诗:一社人、中学文化,任农村基层干部多年,在镇办磷肥厂、茶厂工作过,是湖广入川六公后裔谱书的主要编写人。

张玖光:一社人、长春建筑设计大学毕业,南开大学研究生获博士学位,曾在国家能源部十九冶工作,中央党校学习,参与建设西昌卫星中转站、攀枝花二滩电站的建设工作,精通英、俄、日、德、法等国语言,曾去法、德、日、意等国考察和工作,援外技术工程师,专家组组长。

张绍乐:一社人、中学文化,曾在海南营建部队工作,复员后曾在正直供销社、大河粮站、贵明粮站工作,任主管会计。

张居义:(本名仁德)一社人,南充蚕桑大学毕业,曾在下两镇东垭小学、本村小学、正直小学任教,曾任小学校长。

人杰地灵育林村、人才辈出写不尽。

当今志士与时进、后有杰才荟精英。

 

十、历任村干部简介:

张绍周:1950年至1969年任支部书记。

熊顺烈:1910年至1976年任支部书记。

汤述文:1977年至1984年任支部书记。

张继勤:1984年至1992年任支部书记。

张继仁:1993年至1996年任支部书记。

吴登万:1996年至今任支部书记。

张廷科:1950年至1973年任大队长(村长)。

刘明成:1973年至1976年、1990年至1992年任大队长、村长。

张继勤:1977年至1984年任村长。

张仕德:1985至1989年任村长。

李常金:1993年至1994年任村长。

陈强:1995年至2007年任村主任。

朱国华:2008年至2015年任村主任。

张习文:2015至2017年代村主任。

朱志:2017年至今任村主任。


育林村村委会

2017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