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5月14日 星期二

信息发布

信息发布

文化观察 | 扬优势、挖潜力、强首府——构建中国—东盟(南宁)青少年文化交流中心的思考

来源:      发布时间:2023-7-14 14:26:50     点击率:2867

构建中国—东盟(南宁)青少年文化交流中心的背景及意义


(一)构建背景

2019 年 8 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这是国家首次在民族区域自治地区布局自贸试验区,也是全国唯一陆海统筹的自贸试验区,承载着在中国—东盟国际经贸合作中探索新机制、新政策,全力构建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先行先试示范区的重大使命。《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提出“南宁片区重点发展现代金融、智慧物流、数字经济、文化传媒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制造产业,打造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和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重要节点”。

2019 年 11 月,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强首府战略的若干意见》(桂发〔2019〕32 号),提出“做强现代服务业。坚持强优势、树品牌,加快构建具有首府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体系”,“积极拓展以东盟为主要方向的国际文化市场,着力打造壮乡文化、东盟文化产品交易集散地”。实施强首府战略,是服务中国与东盟开放合作、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加快建设壮美广西的重要举措,是打造引领全区高质量发展核心增长极的关键举措。

按照自治区强首府战略的部署要求,2019 年 12 月,南宁市委、市政府下达了《关于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的实施意见》(南发〔2019〕17 号),明确要求:全面扩大对外开放,主动融入国家开放战略,在全区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持续深化以面向东盟为重点的开放合作;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扎实推动民族文化、群众文化、精品文化、传统文化、对外文化提档升级,切实提升首府南宁创新首位度、开放首位度。

2020 年 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第十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式上的致辞》,指出“新形势下,中方视东盟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地区,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支持东盟在东亚合作中的中心地位,支持东盟在构建开放包容的地区架构中发挥更大作用”。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东盟合作纵深的不断深入,从民间交流到政府交往,两地的文化交流逐渐在领域上打开了更多的边界,除文化外,教育、旅游、公共卫生、科技、环保、智库、体育等相关活动,无论在类型还是在频次上都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2014 年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2016 年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年、2017 年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年、2018 年中国—东盟创新年等,系列主题繁多的大型交流活动,将中国—东盟文化交流的质量提到了更高层次,在时间与空间上都为两地交流打开了更大通道。据统计,2019 年双方人员往来突破 6000 万人次,平均每周约 4500 个航班往返于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中国在东盟国家设立了 6 个文化中心,建立了 40 所孔子学院,为深耕双方合作沃土,无论中方抑或是东盟,都在尝试以更新的方式搭建更大的平台。

(二)构建意义

1. 构建中国—东盟(南宁)青少年文化交流中心是适应中国与东盟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当前中国—东盟合作发展进入新的机遇期,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日益紧密,双方贸易量越来越大,连续 9 年成为东盟最大贸易伙伴。逆全球化和新冠疫情影响使未来全球经济的区域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更加紧密是大势所趋。随着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广西在东盟经贸合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文明的需求也在进一步加强,需要建立一个发挥桥梁作用、具有国际视野的文化交流中心来推进两地文化的交融发展。

2. 构建中国—东盟(南宁)青少年文化交流中心有助于进一步扩大两地深入交流。

中国历来就与东南亚各国在文化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文化交流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细数之下,中国与东盟的文化交流已有数千年历史,源远流长的友谊也成为现今中国与东盟缔结人文交往的坚实纽带。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形式越来越新、内容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广。2005 年中国和东盟共同签署了《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2006 年开始举办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在南宁连续举办的17 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为促进双边交流搭建了舞台。中国与东盟间的文化交流,已在政府和民间全面开花,搭建该中心将更利于推进两地间的深入交流,为其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3. 构建中国—东盟(南宁)青少年文化交流中心对推进两地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融合所产生的竞争力,正在成为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交流和合作不仅能消除隔阂,实现互补和进步,创新出新的文化,更能促进各国间达成相同的政治共识,强化经济合作。经济体系是文化生产及再生产的重要支撑,而文化繁荣也会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促进作用,文化产业与制造业、旅游业、信息产业、包装业等产业紧密联结在一起,通过创意设计把文化元素或符号融入国民经济各行业,打造中国—东盟交流合作新引擎,开创合作发展新局面,共育可持续发展新动能,推动区域社会经济繁荣发展。

4. 构建中国—东盟(南宁)青少年文化交流中心具有一定的区域优势及发展前景

强首府战略实施,为南宁面向东盟开展文化交流合作提供了契机。南宁作为广西首府,以及“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枢纽城市,面向开展东盟文化交流合作具有地缘优势、政治优势、人文优势、语言优势,有成为未来中国东盟合作国际中心城市的潜力。青少年是“一带一路”的未来,加强青少年的文化交流,将会更好地增强这些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领导者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对中国人民的友好,对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政治主张的趋同。同时,也将使我国青少年尽早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发挥民间文化使者的积极作用,并提高成为未来践行者的自觉性。





南宁市在推进中国—东盟(南宁)青少年文化交流的举措及亮点


近年来,南宁市借力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充分发挥中国 - 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的平台优势,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强化“引进来”机制,深化“融合”,多渠道搭建南宁文化走向东盟的桥梁,面向中国(南宁)、东盟各国青少年,打造多形式、全方位、立体化的文化艺术交流合作核心区,开创了中国 - 东盟青少年深度交流先河,让年轻一代能够秉持平等尊重、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态度,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播撒和平、合作、共同发展的种子,推动广西与东盟各国从山水相连到民心相通,开启中国—东盟文化深度交流新篇章。

(一)依托南宁国际民歌艺术文化品牌,挖掘壮乡特色,做好民歌文章

紧扣“南宁—天下民歌眷恋地方”的城市定位,自 1999 年起每年举办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并从 2004 年起与中国—东盟博览会同期举办,推出《大地飞歌》晚会、《风情东南亚》晚会、绿城歌台等精品活动内容,广邀海内外艺术力量共襄盛举,用音乐交流,与世界对歌,累计共吸引 50 多个国家 200 多个外国艺术团参演。实现用动听民歌拥抱美丽世界。其中,《风情东南亚》晚会从 2005 年开始举办,晚会将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越南、印尼、缅甸、泰国等 11 国的歌舞剧目呈现舞台,让观众沉浸式感受最纯粹的东南亚风情文化,成功开启了中国与东盟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二)依托民俗文化,架设戏剧纽带

2013 年创办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7 年来,累计吸引了来自中国与东盟 10 国的135 个文化机构、艺术院团及著名艺术家参与,开展了 206 场演出、53 场戏剧工作坊、16场专题研讨、4 场剧评会、7 场艺术展览,成功架设中国—东盟友谊“连心桥”、文化“大展台”成为中国、东盟各国青少年展示本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优质平台,以戏剧种子孵化出文化交流的森林。

(三)依托本土媒体对外传播,以青少年受众为重点目标,实施跨国界媒体合作战略

从 2007 年起,南宁电视台每年与多家东盟国家级电视媒体合办《春天的旋律》卫星连线直播春节晚会,这是南宁市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品牌,在国际上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成为全球海外华人瞩目的一台文化盛宴。2019 年《春天的旋律》跨国春晚推出“快乐童伴”环节,邀请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新西兰、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孩子,尝试组成合唱团演唱《和睦吉祥》《你笑起来真好看》等歌曲,在跨国春晚上大放异彩,在此基础上组建了中国—东盟少年合唱团,成为中国—东盟(南宁)青少年文化深度交流的窗口,不断巩固拓展南宁对东盟国家文化外宣平台,提高南宁文化受众覆盖面。

(四)依托“文化走亲”形式,推动中国 - 东盟(南宁)青少年文化交流纵深化发展

2014 年以来,南宁市充分挖掘和利用广西与东盟国家相近的文化现象,将广西的民族文化、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推出了“文化走亲东盟行”活动,迄今已先后走进新加坡、马来西亚、柬埔寨、越南、菲律宾、泰国等东盟国家,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人文交流的重要品牌项目。

在交流内容上,涵括粤剧演出、中国壮绣展、南宁优秀传统手工技艺展、传统壮医文化讲座、南宁优秀书画展等 6 项内容,涉及粤剧、壮绣、壮医、渡河公、壮女赛巧、横县大粽制作等非遗门类,开创了近年来南宁乃至广西非遗传统文化走出去规模最大、影响最广一次的交流记录。精心选择的文化交流内容,既突出广西的民族文化特色,也立足于东盟国家的基本国情和风俗民情,不脱离当地实际,使参与交流的青少年感到新奇,又能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推动广西与东盟各国从相知到相融,促进文化交流向纵深发展。6 年来,形态各异的南宁非遗文化通过展览展示、互动教学、项目合作等多种方式彰显魅力,在东盟各国青少年聚集的高校、剧场掀起了声势强劲的“南宁文化风暴”。

(五)依托文旅融合发展趋势,推出系列东盟风情特色文化节事活动,拓宽中国—东盟(南宁)青少年文化交流领域

近年来,南宁市充分发挥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的平台优势,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深化民间联系,联合东盟各国文化演艺团队和组织,推出系列东盟风情特色鲜明的“中国—东盟(南宁)”系列文化活动,如:中国—东盟山地马拉松系列赛、中国—东盟拳击对抗赛、中国—东盟南宁国际桥牌邀请赛、东盟风情艺术节、东盟风情美食节、“七彩童梦”第三届中国—东盟(南宁)少年儿童美术、书法优秀作品交流展等,让南宁的东盟文化氛围更加浓郁,打破了东盟文化风情只在博览会期间呈现的局限。在此基础上,2019 年成立中国—东盟青少年培养基地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设立“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培训中心”,中国和东盟各国青少年文化交流已经由传统的艺术表演,拓展到多个领域,一个多形式、全方位、立体化的文化艺术交流合作核心区正在形成。





目前在推进中国—东盟(南宁)青少年文化交流方面存在的不足及问题


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并使之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推动进步的功能,是开展中国—东盟(南宁)青少年文化交流的目标和未来。中国—东盟间建起的“南宁渠道”日益畅通,在经贸往来、设施联通、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在文化交流方面,尚存在不足之处:

一是缺乏整体规划,中国—东盟青少年各类交流活动丰富,但国家层面、自治区层面规划不足,缺乏整体规划,也没有形成交流管理办法或指导意见,导致现有的各类文化交流的纵深度、力度不足,各方资源呈现一盘散沙的状态,无法实现有规模、有计划、高层次地推进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

二是受疫情影响严重,2020 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人员无法聚集,许多文化交流活动被迫停止,少部分文化交流活动转移到线上举行。如何在疫情时代,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创新文化交流活动形式,加强中国 - 东盟青少年的文化和情感认同,对中国和东盟各国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广西(南宁)如何把握契机,进一步深化协调合作、持续升级,通过文化艺术领域的交流合作,携手打造更高水平的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还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尝试。





对构建中国—东盟(南宁)青少年文化交流中心的对策及建议


2021 年,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已经进入了第 18 个年头,中国与东盟各国交流往来历史悠久,友谊深厚。一直以来,中国和东盟各国都十分重视维护和发展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彼此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南亚文化圈,而作为未来世界各国多元文化的基石与传承者,青少年更是被赋予了重要的使命,构建中国—东盟(南宁)青少年文化交流中心,关键在于从构筑起“形”“实”“魂”三方面入手。

(一)在塑“形”上:高度重视,加强资金保障,从顶层设计推进项目落地

建设中国—东盟(南宁)青少年文化交流中心,需要协调各方面力量,全面梳理、合力谋划,通过国与国协同、国家政策支持,以及自治区、南宁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通力协助。目前广西南宁已汇聚了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信息港、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国际陆海新通道等重要平台,加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应乘借多重发展机遇与先机的东风,全面提升首府南宁创新首位度、开放首位度,加强高位推进和组织实施,打造服务青少年创新创造和实践成长的重要阵地,中心建成开放后,将进一步满足中国—东盟青少年科技、人文、艺术、体育等方面的校外教育需求。

一是加强组织协调,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积极做好与各相关单位的协调沟通,组织抓好统筹落实,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加快开展具体任务,明确各项任务完成时间节点和具体安排,落实责任主体。二是创新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在政策制定、资金安排、选址规划、项目安排、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给予项目建设支持,建立专项资金保障活动常态化,保障相应资源配置。参照国家创新投资基金模式,研究设立支持项目建设专项基金,探索通过 PPP 方式支持企业投资,吸引民间、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三是明确项目定位,南宁片区聚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将成为重要的高新人才聚集地,建议可将中心设立在南宁片区,提供包括科技、生态、艺术等多方面启蒙实践之地,中心涵盖科技体验、科技教育、儿童剧院、人文教育空间、运动拓展区等多样功能,通过创造多样的、有趣的、平等的空间鼓励青少年交流,激发创造力,让丰富自由的空间带给青少年无限的想象力。是优化合作机制。进一步优化完善中国—东盟(南宁)青少年文化交流中心项目建设合作机制,健全重大事项议定机制、日常沟通机制和具体工作推进机制,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吸纳更多省份和东盟国家加入合作,扩大“朋友圈”,共同推进项目建设发展。

(二)在注“实”上:积极谋划,加强活动组织,从内容形式推进交流深入

高度重视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以中心为载体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制定青少年文化交流规划,出台交流活动管理办法或指导意见,整合相关资源,有规模、有计划、高层次地推进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通过文化交流活动,加深东盟与中国相互间的理解互信,加强双方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

一是建立联谊机制,借助“走出去”步伐,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建立“友好城市”、“友好学校”等联谊机制,组织中国青少年和从事青少年教育的老师到东盟国家开展交流,进入校园与家庭,建立紧密的文化联系,更好地组织常态化的文化交流。二是畅通交流渠道,借助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形势,利用相关支持政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高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水平,畅通中国—东盟青少年文化合作交流渠道,不断增进中国与东盟文化艺术交流,促进两地区间文化艺术繁荣。三是推动游学研学,织开展青少年“游学”和“研学”活动,扩大东盟国家参与度与覆盖面,对标国际先进,借鉴优秀经验,开展双向交流,为中国—东盟(南宁)青少年提供深入了解双方文化、科技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机会和条件。四是开展云游活动,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通过在搭建中国—东盟(南宁)云游平台,邀请东盟各国有关文化旅游部门,在平台上传发布“云游东盟”、“云游广西”、“云游南宁”图片视频,开展云论坛、云讲座等形式,让大家足不出户,也能欣赏两地的奇山秀水,感受底蕴深厚的历史人文,进一步加深了对两地人文风光的了解,拉近距离、增进友谊。

(三)在铸“魂”上:集思广益,加强文化创作,从深度广度推进文化交融

区域文化的合作是区域文化间相互接触、彼此交流、不断创新和融会贯通的过程,通过文化可以寻求各方面的认同与共识、解决经济发展与政治冲突、沟通东西方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不同见解。为进一步拓展和加深双方的人文交流,需要不断对补充升华其内涵,打造成为链接中国—东盟(南宁)青少年文化交流的纽带或桥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是以文化项目为抓手,借助文化项目合作契机,拓宽交流发展路径,通过中国—东盟戏剧周、中国—东盟戏剧周、中国—东盟少儿合唱节,以及与东盟合作开展书画展、摄影展等文化艺术交流,打造“中国—东盟”系列艺术品牌,不断深化课题内涵,拓展青少年艺术门类领域、丰富青少年文化交流内容,逐渐形成以点到面、全面开花、百花齐开的文化合作发展新局面为推动成立中国—东盟青少年文化交流提供实践范本。

二是以文化作品为载体,组织创作适于现代青少年的文化交流作品,举办文学作品展或书画展等,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和人文精神,传播先进理念,交流汲取东盟国家青少年文化精华,交流“一带一路”绚丽的历史文化成果,不断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少年的历史纽带作用和文化认同感,切实提高交流成效。

三是以文化传承与创新为重点,充分发挥中心作用,以大讲堂、大讲座的形式,共同探讨青少年对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畅想在和平大背景下的青少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学习借鉴东盟青少年文化创新成果,指导青少年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为时代发声,坚持发展创新,为培育民族精神积聚更强大的文化力量,并力争使之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推动进步的功能。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也是中国—东盟社会经济的未来建设者和推动者。希望通过建立中国—东盟(南宁)青少年文化交流中心,搭建中国和东盟国家青少年交流交往平台,让年轻一代能够秉持平等尊重、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态度,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播撒和平、合作、共同发展的种子,不断激发两地青少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鼓励青少年增强对美的感受和人文素养,注重建立美的标准和积累形象思维的高端素材,树立起两地青少年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自信。同时推动广西与东盟各国从山水相连到民心相通,进一步增进中国与东盟各国人民间的彼此了解,开启中国—东盟文化深度交流新篇章,在不断增进相互了解的基础上,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亲和力和影响力,共创中国与东盟友好合作更加美好的未来。


(该论文发表于《文化馆(站)全民艺术普及新阶段  新理念  新格局——2021中国文化馆年会征文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