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5月15日 星期三

信息发布

信息发布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 “八八战略”引领浙江文化强省建设纪实

来源:      发布时间:2023-7-17 10:00:12     点击率:2930

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八八战略”中提出,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20年来,浙江创新推进以精神富有为标志的文化发展模式,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区域均衡的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取得良好成效。

目前,浙江建成“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8288个、公共图书馆103家、文化馆102家、各类博物馆501家;建成图书馆分馆3679家、文化馆分馆1854家、农村文化礼堂2万余家、村(社区)文化活动空间8836家、乡村博物馆464家、文化广场3846处……文化建设成果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


溯源文明,“八大工程”撑起“四梁八柱”

文化是一条连接着历史和未来的生生不息的河流。2006年5月30日,习近平在《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中指出,悠久深厚、意韵丰富的浙江文化传统,是历史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开拓未来的丰富资源和不竭动力。

20年间,浙江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浙江精神,跑出新时代文化高地建设的加速度;深入实施“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文艺创作屡获重大奖项;加快推进“宋韵文化传世工程”,杭州国家版本馆、之江文化中心等一批独具浙江辨识度的文化项目建成使用……

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浙江文化力量不断喷涌,文化自信不断彰显。着眼于“增强先进文化的凝聚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实施开展的文明素质工程、文化精品工程、文化研究工程、文化保护工程、文化产业促进工程、文化阵地工程、文化传播工程、文化人才工程“八项工程”,成为支撑浙江文化建设的“四梁八柱”。

2022年6月,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正式发布“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省域品牌。这是浙江山水之秀、人文之美、创新之魂的彰显,更是新时代浙江精神、浙江文化、浙江气质的展示。


传承文脉,文明之光见证发展足迹

从杭州余杭的良渚古城遗址申遗,到杭州萧山区跨湖桥博物馆的保护;从中国大运河(浙江段)综合保护利用,到嘉兴乌镇的修旧如旧;从宁波余姚的阳明文化、台州天台的和合文化等优秀历史文化金名片的传承发展,到以“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为代表的一系列文化研究工程的接续推进……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对挖掘浙江历史文脉、展示中华文明风采,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杭州西湖,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烟柳画桥、十万人家……千百年来,杭州以“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享誉四方。2002年,杭州西湖成为国内首个免费开放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西湖和大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工程启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将西湖和大运河的保护与开发提升至“世界文化遗产”的高度。

文明之光见证发展足迹。2003年7月,习近平赴良渚遗址调研,亲自协调解决遗址保护中的实际问题。他强调:“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把它保护好。”

如今,放眼浙江,中国大运河、杭州西湖、良渚古城遗址入选世界文化遗产,衢州江郎山入选世界自然遗产,金华浦江上山遗址、宁波余姚河姆渡遗址等得到系统性保护利用。“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等11个项目入选人类非遗,浙江国家级非遗项目数量连续5年实现全国第一。


繁荣文艺,公共服务惠及千家万户

繁荣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是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目标,也是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检验标准。实践证明,文化的力量最终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文化的软实力最终可以转化为发展的硬实力。

“文化体制改革的着力点就是围绕面向群众、面向市场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逐步建立有利于调动文化工作者积极性,推动文化创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2003年7月,习近平在浙江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座谈会上这样阐述。这一年,浙江被确定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

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也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根本动力。高屋建瓴的擘画,让改革春风释放出强大的文化生产力,催生了浙江文化发展的“百花齐放”,浙江人民的文化获得感不断提升。2022年,越剧《枫叶如花》荣获第十七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这是越剧时隔28年再获殊荣。

20年间,浙江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建设、统一验收,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到2020年,浙江已基本实现全省公共文化服务“市有五馆一院一厅、县有四馆一院、区有三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目标。

与此同时,随着杭州西湖文化广场、温州大剧院、湖州大剧院、杭州图书馆、宁波博物馆、丽水文化艺术中心、良渚博物院等一批城市地标性文化设施建成,浙江把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重心延伸到农村,全省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9万个,500人以上的行政村实现全覆盖。浙江百家博物馆、美术馆创建A级旅游景区,全省11531个A级景区村、128个旅游驿站成为公共文化新阵地。

送文化、走文化、淘文化、云文化、种文化……多元立体的公共文化供给侧改革,在丰富和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同时,还极大地调动了基层群众的参与热情。借助中国歌剧节、浙江省戏剧节、音乐舞蹈节、曲杂魔术节、之江艺术季等专业演出,浙江持续拓展高品质的“文艺赋美”工程,从杭州试点到全省联动,让音舞表演、美育传播、非遗潮集、百姓讲坛、戏曲下乡等各类文艺活动在全省遍地开花。


基因解码,文化铸魂成为“关键变量”

文化即“人化”,文化事业即养人心志、育人情操的事业。2003年7月10日,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习近平如数家珍地讲起浙江文化的特点:“浙江人的这种‘文化基因’,一旦遇到改革开放的阳光雨露,必然‘一有雨露就发芽,一有阳光就灿烂’,迸发出巨大的创造力,极大地推动浙江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文化力就是生产力。基因解码,让文化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变量”。两年前,浙江省委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为打造“重要窗口”、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铸魂、塑形、赋能。舟山市定海区新建村以“文化休闲旅游”为发展模式,形成了餐饮、住宿一体化的特色农家乐经济。2021年,游客数量达4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43518元。

20年征程,浙江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地更净,城乡秀美、处处如画、步步见景,浙江人民的生活越来越美好,浙江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浙江文化的力量越来越强大。

正如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所说,惟创新者强、惟改革者进、惟开放者赢。续写好“八八战略”这篇大文章,必须在新的更高起点上,推动创新、改革、开放实现更大突破,全面激发活力、增添动力、提升创新力和竞争力,努力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奋力书写新时代的新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