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5月14日 星期二

信息发布

信息发布

以“文”会友 共话未来|群众文化品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成功举办

来源:      发布时间:2023-9-22 10:33:16     点击率:1294

以“文”会友 共话未来|群众文化品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成功举办

以下文章来源于国家公共文化云 ,作者国家公共文化云

国家公共文化云.

通过共享直播、资源点播、活动预约、场馆导航、大数据分析五大核心功能,面向公众提供菜单式、点单式、预约式的一站式文化共享超市服务。

群众文化品牌高质量发展座谈


9月13日下午,群众文化品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于成都市成华区东郊记忆成功举办。本次座谈会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指导,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成都市人民政府支持,中国群众文化学会、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成都市成华区人民政府、崇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品牌与知识产权委员会、四川省文化馆、成都市文化馆、成都图书馆、成都市成华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崇州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承办。

作为首届中国群众文化品牌发展大会的重要活动之一,本次座谈会汇集众多群众文化品牌相关专家学者、优秀案例单位代表和社会有关机构代表,展示交流群众文化品牌优秀案例,共同探讨群众文化品牌高质量发展路径,为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

来自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各省文化和旅游厅(局),各省级、副省级、省会城市文化馆的有关负责同志,中国群众文化学会理事、各专业委员会负责人,地方群众文化学会负责人,群众文化品牌相关专家、企业和机构,以及其他注册参会代表、媒体代表等参加了本次会议。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罗云川主持座谈会。

主持人:罗云川

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










嘉宾致辞



成都市成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邱洪代表成华区人民政府,对到场的领导、嘉宾表示诚挚欢迎。他指出,本次座谈会既是学习全国优秀文化品牌案例的宝贵机会,又是共同发展、推动群众文化品牌高质量发展迈向新台阶的生动实践,成华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提高群众文化品牌的影响力,为推动精彩群众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成华的力量。

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王健表示,首届群众文化品牌发展大会在成都举办,是对成都工作的一次全面检验,请各位领导、专家提出宝贵意见,将各地先进的经验和做法传递给成都。他强调,成都将认真学习研究,充分利用好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的机会,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更深层次发展,让城乡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发布签约



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会长李宏讲话并发布中国群众文化学会重点活动。他对学会已开展的工作进行了汇报,并且强调在未来将着力打造品牌,全方位开拓重要活动,加强与社会力量合作、链接各方资源,在理论研究、活动组织、对外交流等方面搭建广阔平台,并指导已经成立的品牌与知识产权、视觉艺术、基础理论与创新实践研究、街舞艺术馆推广、龙灯龙舞等专委会,围绕业务内容打造特色品牌活动,拓展社会多元主体参与,激发群众文化创新发展活力。


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与成都市龙泉驿区工业与文创研究中心签署“入蜀方知画意浓”品牌孵化项目合约,共创共建优质艺术品鉴空间,共同举办全国性的文化活动,推动文化品牌迈上新台阶。


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与四川省鼎宸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署“掌游成都”品牌孵化项目合约,利用新矩阵宣传文旅项目,孵化优质文旅品牌,为地区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助力全国群众文化公益事业蓬勃发展。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品牌推进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刘瑛发布“群众文化旅游品牌群众满意度测评体系”(试行版),对提升文化品牌知名度具有重要意义,为文化旅游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品牌与知识产权委员会主任委员黄大超为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原巡视员、浙江省非遗协会会长叶菁,广东省文化厅原巡视员杜佐祥颁发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品牌与知识产权委员会特聘专家证书。






案例分享



成都市成华区文化体育与旅游局局长陈庆睿以《二仙桥“院坝文化”空间的塑造与成长》为题作案例分享,详细介绍了二仙桥文化空间通过盘活闲置资源,不断提升硬件软件建设,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从老旧的机车车辆厂职工活动中心逐步演进、升级成为深受民众喜爱的优质文化空间的发展过程。陈庆睿还分享了文化空间建设的实践体会:一是路径启示,链接历史与现实,让群众成为真正的文化主体;二是方法论探索,通过群众参与和创造,最终实现文化自信自强;三是未来之路,要进一步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品牌建设,助力空间更新、社群融合,实现文化认同。

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委书记李化以《关中忙罢艺术节 打造文艺赋能城乡发展鄠邑模式》为题,分享了鄠邑区实现经济飞速发展的宝贵实践经验。李化指出,飞速发展的关键是将公共文化品牌做成区域发展的助推器,以文化产业赋能区域发展,以打造高品质文旅品牌、强化配套基础设施提升、强化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强化人才队伍培养建设为靶点,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融合,实现城乡要素充分流动、城乡生活互为场景,践行乡村振兴的鄠邑模式。

浙江省文化馆副馆长阮静以《丝风瓷韵茶花香——江南文化体验工作坊》为题作案例分享,从项目概况、项目特点、具体做法、社会影响和经验启示五个方面,展示了工作坊的创新性与引领性,为中国公共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优质学习范本。浙江省文化馆充分发挥境外重点场所平台优势,不断创新项目展呈形式,在国内外开展大量艺术文化活动,深入境外社区、学校,播撒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并从中获得了实践经验启示:在加强文化表达中常办常新,在积极创新发展中稳扎稳打,在文旅深度融合中走深走实。

广东省东莞市文化馆副馆长何超群以《“潮流东莞·火柴盒”城市艺术time 品牌建设实践》为题作案例分享。东莞市文化馆立足城市发展新起点、市民文化新需求,围绕“潮流”关键词,推出品牌系列活动,以“小而美”“在身边”的精致音乐会、现象级的品质活动,引领城市潮流文化风尚。“火柴盒”的命名,点亮了东莞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向往,更照亮了东莞工业发展前行的道路。该系列活动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目标导向、坚持开放融合、坚定文化自信、坚持立体传播,不但为市民带来精致演出,也为本土音乐人才搭建展示舞台、为城市公共文化提供了全新可能。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建工作部副部长张俊作了题为《上海地铁公共文化艺术空间——“有温度、可阅读、有情怀”的城市“第二空间”》的案例分享,为观众展现了看得到作品、听得到音乐、悟得到精神、学得到知识、感受得到氛围的创新城市空间。张俊用大量丰富的文化艺术实践,阐释了上海地铁空间在文化融合、前瞻规划、机制构建、社会参与、载体创新五大方面的先进性与突破性,为公共文化空间拓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图书馆馆长尹丽棠以《新型阅读空间高质量发展——以盐田区海书房为例》为题作案例分享,图书馆紧跟政策、行业、社会趋势,充分利用辖区旅游和海洋特色优势,把握建设契机,积极申报“智慧图书馆”项目,打造出极富自身特色的高质量阅读文化空间。尹丽棠还分享了“建设读者喜爱的图书馆”三步曲:一是形成吸引读者进入图书馆的共情点;二是提供更高品质的现场服务体验;三是更可持续性的服务支撑和反馈提升。






专家对话·赏评金句




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主任、中国文化馆协会理事长白雪华,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副会长兼国际民间艺术节组织理事会会(CIOFF)中国委员会主席谢金英,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副会长、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基础理论与创新实践研究委员主任委员、北京大学教授李国新,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美育研究分会会长孙景宏,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研究院院长、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付磊,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基础理论与创新实践研究委员副主任委员、中国文化馆协会副理事长王全吉,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基础理论与创新实践研究委员副主任委员、上海格物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符湘林,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品牌推进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企业评价协会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刘瑛八位专家就分享案例以对话问答的形式,展开交流探讨,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基础理论与创新实践研究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杨乘虎主持本环节。


“群众文化服务品牌的发布,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群众文化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坚持品牌化建设、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它不仅是一种成果的展示,更是赋予了首届群众文化品牌发展大会一个重要的使命,即中国群众文化品牌高质量发展应举何旗帜、持何理念、探何路径,方能实现群众文化品牌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化的愿景和诉求。”


群众文化品牌高质量发展中“品牌”与“高质量”的关系是怎样的?

白雪华:我们所发布的优秀品牌案例都拥有共同的特点——留得住、传得好、走得远。品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这些特点,绝对不能走自说自话的道路,一定要出圈。第一,要契合国家战略部署,紧跟党委政府的脚步;第二,要紧跟潮流,广泛吸引社会各界的参与,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第三,要有新媒体平台支撑;第四,要注重将凝聚的人气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力;第五,要注重绩效评价,尤其是群众评价、社会评价。

在今天的案例中,看到了哪些创新点与亮点?

谢金英:在国际文化交流方面看到了潜力与活力。从浙江省文化馆的群众文化国际传播探索说开去,我们群众文化是代表民族文化特点的的文化,是更接地气、更容易被人理解的文化,所以我认为我们各个文化伙伴、各个品牌项目,都应该积极的投入到这个国际文化氛围当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让世界更了解中国,更了解中国百姓的思想文化和我们的美好生活。

群众文化品牌的中国式是什么?

李国新:在中国土地上所生发的富有中国特色的群众文化品牌,皆为中国式。品牌是高原中的高峰,皇冠上的明珠,我们中国当下不缺群众文化活动,缺的是品牌,近几年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影响的品牌屈指可数,足以可见品牌的珍贵、创建的艰难。如何培育出中国群众文化品牌?首先要有群众文化活动基础,然后还要看准方向、顶层设计、实践推动、专家推动以及政府加持,最后才能产生全国性的影响。


孙书记长期关注美育,那么从您的角度来说,群众文化品牌的培育在今天的案例中,您有何发现和思考?

孙景宏:我从高校美育角度来谈谈对群众文化品牌高质量发展看法,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校的参与,我们应该以高校力量支持群众文化品牌发展,充分发挥我们服务社会的职能,让高校的教师深入到祖国各地去进行科研创作。比如,陕西省鄠邑区“关中忙罢艺术节”在建设初期,引入了“艺术村长”,中央美院和西安美院一大批专家学者深入当地,让农民意识到原来麦田也是艺术。

付院长是专注于做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的研究,我们也想请您从中国文旅融合的角度来看群众文化品牌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付磊:近几年,公共文化或群众文化活动之所以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第一点机制融合,建立完善的品牌融合机制,对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第二点,我们要融入商业性的内容,来达到可持续性发展的目的,让品牌的潜在价值转化为经济上的可利用性;第三点,在文旅融合过程中,还要把握好主体的融合,打破不同主体间的边界与隔阂,实现文化对品牌的赋能。

中国传统文化在群众文化品牌建设中,有怎样支撑作用和引领作用?

王全吉:对多个优秀案例都印象很深,比如乡村村晚、关中忙罢艺术节、上海地铁艺术空间、街头艺术表演等等,将中国传统文化、红色融入到活动设计当中,发挥空间最大的效能,打造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品牌,让优秀传统文化生活成为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

今天的大数据和用户的需求反馈,如何能够更好的带入到品牌建设中间来?

符湘林:我认为大数据是我们打造品牌的有力支撑。品牌是高质量发展自然的一个结果,但反过来讲,好的品牌能够形成更大的平台支撑,能够更好的助力高质量的发展。我们在打造品牌时,通过引进大数据等技术,能让其形成活力、形成产品、形成服务、形成消费。那么在利用大数据时首先就需要明确问题出发点,其次考虑提供的内容是否与群众数据相匹配,最后形成模式,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打造品牌需要与时俱进,需要不断有优化的工具,优化的武器装备,去推动更多的精品品牌的产生。

群众文化品牌、文化品牌以及相关的品牌之间,群众文化品牌应该坚持什么特色?秉持什么特质?

刘瑛:我们解决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解决品牌质量问题,群众文化品牌也一样,目前我们存在群众需求高端品牌和我们管理创新跟不上的矛盾,如何解决呢?第一,群众文化品牌的领导者要懂品牌管理,把握基本底层逻辑;第二,要让潜在发展品牌归队,给他们赋能,产生归属感、荣誉感和成就感,功能价值与情感价值并重,如此方能促进、推动群众文化品牌的高质量发展。




(注:文章转载于公众号【国家公共文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