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南江县兴马乡乡史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2 17:36:35     点击率:5104

地理位置:兴马乡位于四川省南江县东南部,乡人民政府驻地距南江县城47公里。2005年3月乡镇区划调整,原瓦池乡整体并入兴马乡,东与通江县板桥乡相连,南抵大河镇鲤龙潭,西靠关门乡金银岩,北接关路乡陈家坪。幅员面积115.8平方公里,其中森林面积105000亩,耕地面积14000亩。全乡辖余家坪、齐家湾、棕园子、川柏树、唐家坪、鲤鱼坝、马驴寨、红岩观、鸡公咀、饮马池、鱼池梁、罗岗、木罗、铜马、庙坪、熊山16个村委会73个村民小组,兴马社区、瓦池社区2个居民委员会,兴马九义校、瓦池小学、卫生院、信用社、邮政所5个乡级单位,总人口16386人。

历史沿革:兴马乡俗称兴马坎,昔日叫倒马坎,上溯为丛林场。传说明代,在瓦池小学与明江河(白玉河)的汇合处修建房屋,后扩建成场,当时森林密茂,故定名“丛林场”。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有一知县来察场,乘马行至场中的石梯坎上,马猝倒地而死。县官怒云:“实非丛林场,真乃倒马坎”。自此以后。因官怒之言,将“丛林场”改成“倒马坎”。“倒马坎”易“兴马坎”传说有二,但总不离“避讳”二字。一为姓氏说,有钱有势的骆氏定居倒马坎,因“骆”字为“马”“各”结构所组、忌讳马倒而死,六畜兴旺为顺,故更名为“兴马坎”。二则地形说,李姓觅一地仙看地,地仙云:“贵地乃五马奔槽之势。因忌讳马倒,尔后尤恐山崩,故谘易名。自清·光绪年间将“倒”自易为“兴”字,定名“兴马坎”。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将“兴马”改名“红岩”,故有“红岩公社”之称。沿用一年余,复名兴马。文化大革命中,于1967年7月17日,经县“抓革命·促生产”办公室批准将“兴马”改为“金光”,沿用六年,又于1972年复名兴马。

民国初年(公元1912年),沿袭乡闾制,全县三乡四十八场,兴马场属崇清乡的一个场。场辖忠义、莲花、回龙、马鹿、红顶五团;场设总团办事处,办事处设团总、保正、文书等职,团设甲长—牌首。

1920年,四川省实行军阀防区制,南江全县设九个区,兴马属第四区(区址大河口)所辖。兴马仍设五团,将“甲长”改为“团首”,其余不变。

1932年,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由通江方向而来,经瓦池木罗坝进驻兴马坎,庚即成立了兴马乡苏维埃,由红江(通江内)县苏维埃直管,兴马乡苏维埃地址设在街道新房子。

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推行联保制,即保—保—甲。兴马乡原五团整编成四保,与关门子六个保合为一个联保。联保设办事处,处设联保正、副主任,文书,保设保正,保辖甲,甲设甲长。

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实行乡保制,兴马乡大河乡辖的第十五保、十六保、十七保、十八保,保设保长、保队副等职。

1949年冬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兴马坎,成立“解委会”,仍保持民国时期的建置沿革,属大河乡公所管辖。

1950年冬月,取消“解委会”,成立乡民民协会。将原大河乡改建为大河、兴马、关门、石板四个乡。兴马乡辖一村(街道、鸡公嘴)、二村(红岩观、方山、饮马池)、三村(郑家营、徐家院)、四村(上下唐家坪)、五村(穿柏树、棕园子)、六村(齐家湾、潮水岗)、七村(灯油坪、李家岩)八村(余家坪、岳家田坝)。1952年春,土地改革后,调整政区,将七村的灯油坪和李家岩划归大河乡,六村的潮水岗划归茶园乡,余村的岳家田坝划旭白院乡,兴马乡重新划分辖区为十一个村。

1956年4月,兴马、瓦池乡合并。

1957年5月17日,兴马、瓦池乡分设。

1958年9月,实行人民公社建制,成立人民公社。

1966年冬,文化大革命。

1967年1月,成立“抓革命、促生产”办公室。

1968年10月13日,兴马成立“三结合”(革命干部代表、军队代表和有革命群众代表队)的革命委员会,名为“金光”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

1980年8月,召开乡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公社管理委员会,同时撤销革命委员会。公社管委辖街道和10个生产大队,生产大队下辖生产队,生产队设生产队长。

1984年4月,召开第十届乡人民代表队大会选举产生了乡人民政府,同时废公社管理委员会。

2005年3月,撤瓦池乡人民政府并入兴马乡人民政府,全乡辖余家坪、齐家湾、棕园子、川柏树、唐家坪、鲤鱼坝、马驴寨、红岩观、鸡公咀、饮马池、鱼池梁、罗岗、木罗、铜马、庙坪、熊山16个行政村,兴马、瓦池2个居民委会,73个自然村。


地理资源:兴马乡位于四川省和陕西省交界的米仓山南麓,东经106°59′,北纬32°14′。地属四川东部大断裂谷代的大巴山区,呈三叉形,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部低,山高谷深,山坡较多,平坝较少,地势从北向南倾斜。境内的山脉高大雄伟,有全县第二大河流明江河自南而北贯穿其中。兴马乡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高温集中在7、8、9三月,年平均日照1845小时;无霜期240天,年平均气温17度,最高气温33度,最低气温1.3度;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175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2%。由于森林植被保护较好,且无工业"三废",空气清新,气候宜人。

组织建设:有基层党组织22个,其中党委1个(兴马乡党委),党支部21个(余家坪、齐家湾、棕园子、川柏树、唐家坪、鲤鱼坝、马驴寨、红岩观、鸡公咀、饮马池、鱼池梁、罗岗、木罗、铜马、庙坪、熊山、兴马社区、瓦池社区党支部,兴马九义校党支部,瓦池小学党支部,兴马乡机关党支部);共有党员430名,其中女党员50名,占党员总数的11.62 %;35岁及以下的党员85名,占党员总数的19.76%;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70人,占党员总数的16.28%;外出流动党员95名。


党委书记  肖如云(1952年冬-1953年春)

党委书记  郑发申(1953年春-1957.07)

党委书记  黄永福( 1957.07-1962.09)

党委书记  岳碧华( 1962.09-1966.01)

党委书记  王洪炳( 1966.01-1982)

党委书记  张登全( 1982年-1987年)

党委书记  胡玉书( 1987.01-1990.02)

党委书记  罗定德( 1990.02-1990.12)

党委书记  罗  成( 1991.02-1993.01)

党委书记  滕占彪( 1993.01-1994年)

党委书记  符道尹(1995年)

党委书记  闫盛斌( 1966.01-1997.10)

党委书记  杜维忠( 1997.11-1998)

党委书记  李发先( 1999.01—2000年)

党委书记  杨子中(2001年)

党委书记  赵北平( 2001.12-2006年)

党委书记  马  明( 2006年-2011年)

党委书记  陈  亮(2011.08—2014.03)

党委书记  苟中文(2014.03—至今)


乡内大事记:

1907年,辖区明江河发生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

1933年元月八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从木锣坝下业,当晚进驻兴马坎;元月,兴马地区乡、村苏维埃政权建立;“窝儿寒”大流行。

1936年,实行联保制,兴马坎和关门子为一个联保,兴马的李景星任联保主任。

1940年,改联保制为乡、保、甲制,兴马乡并归大河乡辖,置第十五、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四个保。

1949年农历冬月初二,兴马解放。

1950年,兴马乡人民政府成立。

1951年9月4日,兴马成立中心小学。

1952年,将原七村(灯油坪、李家岩)划归大河乡,六村(潮水岗)划归茶园乡,八村(岳家田坝)划归白院乡。

1953年春,兴马、瓦池联合党小组建成联合党支部,同时建立团支部。

1955年4月21日,经县委组织部批准,兴马乡成立临时党支部(与瓦池乡分建),书记郑发申。

1956年4月,兴马、瓦池两乡合并,建立中共兴马乡部支委员会,书记郑发申。

1957年7月19日,兴马、瓦池两乡分设,成立中共兴马乡总支委员会,书记黄永福。

1958年,开展大跃进,公社组建民兵营;9月15日,成立兴马乡人民公社(初建时称红岩红社),实行“政社合一”,开办公共食堂;9月,成立兴马公社医院。

1959年,开展反右倾运动。

1961年,解散公共食堂,纠正“一平二调”。

1964年,重庆24名知青到兴马插队入户;7月,乡政府迁至医院(原村政府)办公。

1965年,乡政府迁至骆家院。

1966年,红卫兵串连到兴马。

1967年7月17日,兴马公社改为“金光公社”。

1972年,经县委批准,成立中共兴马公社委员会。

1975年,冰冻灾害,冻死慈竹和幼树。

1977年,兴瓦公路通车。

1979年,特大旱灾,农业减产。

1983年,兴马大桥建成通车。

1987年,乡政府迁新址于粮管所与卫生院之间。

1990年,兴马乡差转台修建成功;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5月,兴马铁索桥竣工。

1991年,通农电;8月,兴马乡中心小学分校设立兴马乡初级中学和兴马乡中心小学。

1994年,遭受特大旱灾、特大风雹灾害,红岩观村金银花省内外出名,《人民日报》作了《家家种银花,户户抱金娃》的专题报道。

1995年,兴马乡农村党员活动室建设达标。

1996年,全乡掀起旱育秧技术。

2005年3月,撤瓦池乡人民政府并入兴马乡人民政府,办公地址在原兴马乡人民政府办公楼。

2008年5月12日,受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影响,南江作为重灾区,兴马人民群众财产受到严重损失;冬,遭受低温、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

2014年,兴马乡红岩观村、饮马池村、庙坪村、鸡公咀村、罗岗村被识别为贫困村。4月30日,举办兴马乡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和谐杯”男子篮球赛;投资185万改造兴马铁索桥,完成了长86米、宽5米的集镇人行平桥建设。

2015年4月22日至4月24日,举办第二届“和谐杯”男子篮球赛;12月29日,南江县兴马乡人民政府主办的“新起点·新跨越”2016年元旦文艺汇演在兴马九义校举行。

2016年,兴马社区活动室建成并投入使用;兴马街道公路黑化;兴马乡余家坪村、红岩观村、饮马池村、庙坪村、鸡公咀村纳入连片扶贫开发,打造“百里银花长廊”;庙坪村实现整村脱贫。

2017年,5月4日,举办第三届和谐杯篮球赛;6月10日在木罗村举办“银花绽放·魅力兴马”首届银花采摘体验活动;6月28日至6月30日在南江县朝阳广场举行“银花绽放·礼献七一”银花主题摄影展;8月16日,在庙坪村、余家坪村承办南江县脱贫攻坚流动现场会;8月29日,在庙坪村承办巴中市脱贫攻坚现场会;在连片扶贫开发村实施新建、加错车道、修补、硬化道路52.4公里。

经济发展:近年来,兴马乡坚持将 “金银花”、“黄羊”、“苗圃”等传统优势产业做精做专,使产业发展转入品牌化、绿色化轨道,实现创新型、效益型、生态型发展。全乡规模种植金银花2.5万亩,南江黄羊存栏1.8万只,能繁母牛存栏4000头,种植金银花、猕猴桃苗圃2000亩,实现销售收入6000万元。引进四川民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余家坪村建成2000亩农业产业园区,建成年存栏3000头能繁母牛及年出栏2万只鸡的生态养殖区,辐射带动周边5个村30个社300户实现人均增收800余元,为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全乡现有黄羊、银花、中药材、巴山土鸡等各类专业合作社14个,入社农户达400余户,预计实现产值1500万元,人均增收300余元。


社会事业发展:

2003年兴马乡被评为巴中十年创辉煌“红旗单位”、2006年银花产业发展“先进单位”、2007年度“十大产业”发展先进基地、首届中国成都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

社区建设  截至2017年,完成了集镇绿化、美化、亮化,配套完善了300平方米农贸市场、320平方米休闲广场和1170平方米停车场;黑化街道1.5公里,整改街道线路,实现管线下地,规范了集镇设施。建成了社区综合活动室、阅览室、篮球场共计1100平方米活动场地。

路桥交通  县道Y29线横贯全境,境内16个行政村全部建成了网格状通村公路,共有村道公路17条128.3公里,通村率100%;社道公路59条计204公里,通社率达90%;2017年在连片扶贫开发村(余家坪、红岩观、饮马池、庙坪、鸡公咀)实施新建、加错车道、修补、硬化道路52.4公里公里。建成了兴马大桥,解决了余家坪、棕园子、唐家坪渡河问题。2014年,投资185万改造兴马铁索桥,完成了长86米、宽5米的集镇人行平桥建设。

电力水利  电力设施改造升级,农户通电率均达100%。建通讯系统站塔7个,网络覆盖全乡,实现了网络信号无盲区;全乡13个村先后完成安全饮水工程,确保了10000余人饮水安全。

文化教育  全乡建有九年义务教育学校1所,村小学1所,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全乡有综合文化站1个,农家书屋16个,村级活动场所18个。

医疗卫生  截至2017年,全乡拥有中心卫生院1所,设有妇科、儿科、内科、外科、妇幼防疫科等7个科室,已投资100多万元购置更新医疗设备。拥有村级医疗室16个,并配备常用医疗设施设备,村医培训合格率达100%,基本解决了群众就医问题。


知名人士:

岳涔阳:老中医,名湖山,兴马乡红岩观村四井口人。先生生于清·光绪乙巳年(1905年)七月十六日,殁于公元1976年,岁次丙辰九月初二日,享年七十一岁。先生性刚直,不畏强谄富,常扶弱济贫;治医严谨,少邃于学,老赜于术,遑暇于书报之中,废寝仍感知识贫乏,不把经验据为己有,对同道者毫不封锁,对后学者,毫不保留。1950年参加“卫协会”,1951年冬参加土地改革工作团巡回医疗队,1953年参加达县地区进修班的学习,1954年调公立巡回组(后区医院)工作。自1954年起,以民主人士的身份,连任一、二、三、四届县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1954年至1964年间,先后至南江县卫校任教三年期。1965年6月,大河区医院成立半农半医卫校,任中医课。1976年,病危中,还参加县卫生局主编的《老中医经验汇编》一书的编写工作,将自己的特效药方贡献于书中。

齐发荣:生于戊午年(1918年)六月二十二日, 1955年,齐家湾建立初级农业合作社,他被选为生产队长。1966年,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于1972年被批准为正式党员,曾担任党支部委员。1971年,发荣同志在支委会上建议提线逆测,消除支委的顾虑,通过了修猫儿山大堰的决定。动工时,主动承担最艰险的红椿树一段,亲自带队在“猴子愁攀岩”的峭壁上打眼放炮,苦战一冬,完成了1000米的任务。全堰长6000米,受灌田地1000亩。从此,齐家湾“山欢田中不缺水,人笑旱年夺高产”。1972年冬,又带领群众再挖断崖后河坪跟龙王爷争边界,从河里取石料砌保坎,将8米宽的河坝改造成一块二亩多的水浇田。平时将小田改大田,补垮缺,填土,再扩大一亩多水田。1976年3月中旬,患“白血病”,于四月初三逝世,时年58岁。

汪兆荣:男,生于1939年农历3月28日,兴马乡唐家坪村汪家坝人,中共党员。1955年8月参加工作,先后在南江县人民委员会财政科、工商科、工业科、民政科、转业军人安置办公室做收税员、会计员、管理员、干事等工作,1959年任南江县人民法院书记员,1961年调查南以人民委员会办公室做人民来信来访工作。期间,多次赴达县、渠县、南江部分乡村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多次担任组长、大组长,1970年在襄渝铁路南江民兵团任办公室主任、保卫股长,1972年任共青团南江县委副书记,1975年任中共长赤区委书记,1980年12月14日任南江县人民政府副县长,1983年10月任达县地区体育运动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1993年至2000年任达川地区对外经济技术协作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汪涛:女,兴马乡唐家坪村汪家坝人,中共党员。1989年分配在白沙工农区文教局工作,1990年调达县地区政协工委办公室工作,1993年任达川地区政协工委办公室秘书长,1997年任达州市政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汪洋:男,兴马乡唐家坪村汪家坝人,中共党员,副教授。1985年分配在四川省达县地区农业机械化学校工作,先后任团支部书主民、保卫科长、学生科长、副校长、党委副书记、校长等职。曾在达州职业技术学校任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汪兆旗:男,兴马乡唐家坪村汪家坝人,中共党员,副教授。1983年分配在中共南江县委党校任教,1989年任上两副区长,1992年任南江县科协副主席兼秘书长,1993年调成都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工作,先后任校办、党办副主任,总务处副处长,美术系、音乐系书记。后在西华大学工作。

李全才:男,生于1952年3月,兴马乡人,中共党员。曾获四川省新长征突击手、四川省科技成果推广先进个人。曾任南江县科协委员,第三届县地政协委员,第十届、十一届县人大代表,第十届县人大常委委员,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会理事,四川省创造发协会会员,巴中地区总商会副会长,香港国际高新技术投资开发中心高级工程师,科技部中国科技与人才开发中心特聘研究员。分别于1986年、1993年、1999年申报5项发明专利,2000年先后获香港国际博览会发明创造金奖,世界发明家国际协会国际发明奖。


文化遗产:

马驴寨  在兴马马驴寨村,传说这座寨靠两匹金马支撑。“喇嘛”盗宝,将一匹金马盗走,将另一匹金马撵到马儿滩潜藏河底,后又回寨驮负,取名马驴寨。马驴寨是兵家攻守之地,南北西三面岩壁像刀切一样陡峭,只有东面石壁有羊肠小道,南面人们凿石造路两条,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人们描绘马驴寨高大雄伟还流传着一首歌谣:

鹿寨高又高,横在巴山腰。

寨上有九峰,峰峰插云霄。

鸟飞要折翅,鹿跑要折腰。

回龙寺:故址在今唐家坪小学,离兴马街2公里,仅次于赶场的夏院寺,为明江河流域的第二大敲定。庙后耸立佛爷包,右依寨包山梁,寨包左右各有一石笋,高插入云,远观很像龙的角。寨包上绿树成荫,似龙胡须;汪家坝层层梯田似龙鳞;竹林湾的黑包包,似龙尾。寨梁山势向后,犹如龙在回头。因此,定名“回龙寺”。传说,寺初建于明末,先只有一小庙,后穿柏树建修治平寺,在立庙的前一夜,大雪纷飞,寒风凛冽,第二天早上发现正梁丢失,四处寻找不着,发现雪地上有二尺余长的足迹,跟踪到小庙,发现正梁放在面前的荒坪上,众人皆感,以为是神找到吉地。于是将治平寺的建房材料,搬到正梁停放处,将小庙扩建成大庙。

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冬月,因旧庙危小,因此,重建成一座四水归堂的大庙。庙周绿竹冉冉,环竹翠柏葱葱。春天,庙前紫荆花红遍;冬腊天,瑞雪闪耀。晨钟幽鸣迎仙入,暮鼓疾声催僧还;不是仙家地,却是仙家景。庙前,有魁星楼相衬。据传建修魁星楼时,恰遇一良工巧匠,精心设制活动旋转柱一根,置于楼中。柱上塑“魁星点斗”神像,将朱笔直指庙的正殿。谁知,朱笔不指正殿,确指向骆家堟。迷信的说法,笔锋指向何处,何处必出文官。张、汪二姓为此不满,将柱的活动处塞住,隔夜后仍然同前。因此,有张姓一人,气愤不过,特在活动柱处,以稻壳烧灰,柱被烧断,魁星楼塌。右有山门,内塑“无常”像,魁星楼垮后,又移于左,庙的前殿门外,书有“回龙寺”三个大字。前殿塑有关羽、张飞、周仓、龙神等各类神像,并挂有直径2米大的一口钟,钟旁放有大鼓。左右为厢房,中为一天井。上为正殿,书有“古刹院”三字。正殿内塑如来佛、观音、玉帝、十八罗汉等神像。庙中常住和尚二人,有庙产田20亩。

建国后,1951年冬,土地改革时,将大钟打碎,神像全部拆毁,作为学校。1958年,公社化时,山门被拆。1966年,兴马小学搬迁回龙寺时,将右厢房拆去,改为土木结构的宿舍。1977年,庙上老僧(五保户)病故。一生产队将其所住厢房一角拆去。此时,大队又将左厢房与前殿一同拆掉,改建成土木结构的大队办公室、医疗站、教室和厨房。现在,“回龙寺”只剩下破烂欲倒的正殿,其余古迹全废。

关帝庙:故址在兴马街中段,建修于明末清初。因庙内塑有“关羽”神像,因此得名。庙前是八步石梯,下为一坝,名叫“庙坝坝”,坝右是魁星楼,坝左是街的大道,坝前是戏楼。1952年,土地改革后,魁星楼分给村民为住房,魁星神像被毁,楼子被拆。1952年,庙中神像被毁,作为收粮地点,后又卖与居民作住房。1984年12月,全被拆掉,只存遗址。

红岩观故址在红岩观小学,离兴马3公里。传说此庙,原先准备建在庙梁上,在立庙的前一夜,正梁落在红岩下的荆棘蓬上,只好把上面的建庙材料也同样放到下面重整庙基,建成一座四水归堂的庙宇。因为位于红岩下,所以,取名“红岩观”。庙周翠柏丛生,不入林不能见庙。庙内塑有各种神像,钟鼓皆有,住有黄仙姑,黄死后,却是空庙。1952年,土地改革后,神像被毁,作为学校。1967年,学校扩建时,将庙全部拆去,一切全废,仅存遗址。


乡风民俗

婚嫁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定婚到结婚程序繁复,一般都要经过“发八字”、“落拜”、“清话”、“拜堂”、“拜客”、和“回门”等程序。过礼时讲排场的有旗锣号伞,鼓吹轿莽。

丧葬一般都要经过以下程序:烧倒头纸,设灵堂祭奠,做祷丧,入殓,封棺,送葬,开路,清宅,烧七,百期,周年。同时人死时要削发净身,葬后送火把七天。

节庆“花甲”才大庆,“无孝”方挂匾。元宵送跳蚤,清明给祖坟挂青,端午饮雄黄酒,中秋赏月吃月饼,重阳泡“拐杖酒”,腊八吃八宝饭,腊月二十四送灶神,过年吃团圆饭烤大火守岁,初一出“天行”、抢“银水”穿新衣、拜亲家、开龙灯。

赶场兴马集镇实行场期制,民初赶二、五、八,后改为三、六、九,春节还有封场习惯。1980年统一规定阳历兴马二、五、八为场期,沿用至今。

脱贫攻坚:全乡共有5个国家级贫困村(红岩观村、鸡公咀村、饮马池村、罗岗村、庙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635户2386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户103户433人。2014年脱贫89户389人,2015年脱贫93户367人,2016年脱贫117户443人,庙坪村为2016年脱贫摘帽村,2017年预脱贫村2个,红岩观村为省定脱贫村、鸡公咀村为县定脱贫村,2017年预脱贫总数为119户445人(省目标94户352人,县目标25户93人),2018年,预计全部脱贫摘帽。余家坪、红岩观、鸡公咀、饮马池、庙坪村被纳入2017年连片扶贫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