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5月19日 星期日

南江县赶场镇白马村村史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4 14:14:15     点击率:1941

村情概况

白马村位于南江县赶场镇东部,东与关路乡星火村小河相隔,南与赶场镇长坝村并肩同行,西邻赶场镇梁坪,北与梁坪紧紧环抱。距县城28公里,距赶场镇集镇7公里,距关路乡集镇5公里。全村幅员面积5.8平方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433户,1531人。海拔450—880米,有耕地1004.54亩,山林2300亩。历史以来是赶场镇产粮大村。白马村东有银矿山脉守护,南有明江河与巍巍雄岭照应,西与重石寨山峰相伴,北有照面山,四面八方的山颠形成一个包围圈,使白马村的地形如在盘地之中,一年四季气候温和。主产水稻小麦及其它各种杂粮。白马村的人民祖祖辈辈都耕作在这片土地上,养育着一代又一代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值得后人回忆的英雄事迹。


白马村的变革

白马村解决前至51年属于关路乡五村21社,52年—57年经过土改到户做组,属糖房乡五村21社,社长岳玉怀。大跃进时从重新规划乡到村,糖房乡抵并到赶场公社,改为上游村,因为当时白马村工作突出,粮食产量逐年上升,开办食堂四村、五村、街道没饭吃都在我们村背粮食,所以名为“上游村”。62年下放食堂议为七村,1976年村两委在上级党委的政府领导下,以治水为中心,我们组织了30多个民工,以三年时间修筑了白马水库,库容12万方,水面10亩,为我村农业生产带来了高效益,因水库南边在清同治十二年建了一座白马庙,一直沿袭到清朝末,因此库名为白马水库,有了白马村水库后就慢慢得名白马村。在20年后,上级政府正式更名为白马村,据传说,这匹白马是唐僧西度取经的白马转世,降落在白马村如意庵的,他天天无怨无悔到处化缘,供俸修建如意庵寺庙,后累死,为纪念他就在此地修建了白马庙,供俸了观音、如来、关云长神像,长年香火不断。白马村也跟当年白马一样勤勤垦垦奋斗在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上。

白马村从1958年大跃进以来,建立了第一个 队部委员会,第一任书记张学体,命名为上游大队,当时全村才600多人。当时我国刚处于幼年时期,国家也是一穷二白,钢铁缺少,当时毛主席提以钢为本,把重心放在抓钢铁生产上,当时村两委组织所有劳动力,白天搞生产,晚上背黑棒锤,突出大炼钢铁,为我国的钢铁事业作出了贡献。

第二任书记袁庆华同志,大队长龚维万。62年—76年2月这段时期我们村主要是抓粮食生产,大搞农村基础建设,兴修水轮泵3处,最大的一处是青龙扁电站,能提灌200多米高,灌溉茶园坪50多亩田地,原邱溪坝是一遍沙子石河坝,经村两委组织村民日夜奋战,经过两个冬春,终于改造成10亩良田。

第三任书记张仕庚,从76年至95;村主任龚维万,邱成义,在段时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主要是以农业学大寨为典范,先治坡,后治窝,以治水为本。76年全村组织了36人的专业队,先在一社白马庙着手,当时路不通,一切全靠人背,花了三年时间背起了库容12万方水的水库,后又经过10年时间,把原有建设好的10口山坪塘重新修建,新修了白马村三社四合院水塘。2016年国家拨付了资金把四合院山坪塘及四社堰池湾山坪重新改建,现在把饮马池装点着如花似玉般美丽。


这段时期村两委在经济发展上主要抓了蚕桑生产、庭园经济建设和农户风貌改造。从76年起我们村蚕桑生产全乡第一名,区乡多次到我们村召开现场会。庭园经济主要是抓银花生产,每个农户房前屋后到处都是金银花,田边地角到处都是银花,到收获季节一眼看去就是银花世界,花的海洋。那时村里有的农户单金银花就收入200—300斤,由于蚕桑、金银花在经济上为村民增加了很大的收入,也就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开始了茅草屋变瓦屋的变动,当时我们村80%的农户居住的茅草房基本上都变成了宽敞明亮的大瓦房,人人戴上了手表,家家有了自行车、收音机,90%的农户有了电视机,娶媳妇也提倡“三转一响”了。

在这段时间村两委紧跟形势,在乡政府的领导下,要致富先修路,组织精壮劳动力,以民兵为主,先后修通了赶红路,小巫峡路,二南路,这几条路上我们村都占了最险要的地段,最后以最好的成绩交了答卷。由于水源有的保障,我们村每年上缴公粮10万斤大米,为支援国家作出了贡献。76年我们村照起自已电站的电,在全乡属最早照上电的村。

第四任书记邱成义,邱成义同志从1996年—2006年任书记,村主任张仕才、李忠福、邱成齐。在这期间主要是以农业生产为重中之重,同时还要组织精壮劳动力抢修加宽省二南路,县道大河公路。主要经济全靠外出务工来支撑,改革开放后,我们村跟全国各地一样,技术能人分布全国各地。全村初步统计大小包工头就有30多人,他们带领本村本乡村民全国各地搞建筑、架桥梁、铺铁路、种药材、搞养殖,在这几年期间80%的农户都有了存款,部分家庭购上的摩托,也都盼望着有一个象样的公路,盖上洋楼,和贫困告别。

第五任村支部书记李忠福,2006年—2013年任村支书,村主任龚联斌、张仕忠、钟芙蓉三位同志。这期间主要是修通了剑坝河至赵家坪的公路,最后在镇党委、政府的安排下,国家拨款56万元,修建了司家坝至邱溪坝的村道路,村道公路主道路一贯通,给我们村的精神文明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我们村开始建起了第一座村小学。在外务工的村民也就开始的改造房屋,80%的农户都建起了砖混结构平顶房。

第六任支部书记谢仕勇,挂联帮扶第一书记杨朝华。2013—2017年3月,村主任钟芙蓉同志。在这期间在我们村被列为全县156个贫困村之一,这期间村两委走家串户调查,确定了109户贫困户,407人,为我村争取了2000多万的扶贫资金,从此我们村在市人大副主任张长荣及市民政局、县纪委的挂联帮扶下,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们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硬化村道公路,聚居点园区路等7.3公里,人畜饮水、农网改造及山坪塘整治全部完善。一、三、四社三处聚居点拔地而起,家家户户瓦房变成了楼房,危房改造了29户。2016年我们村被评为市“四好示范村”,2016年底我们村全面脱贫摘帽。

第七任书记钟芙蓉,驻村第一书记杨朝华同志。村主任邱建国。这期间村两委班子面对村上任务更重,更复杂,虽说脱了贫,为了脱贫巩固提升,还面临着重大的考验。新班子一上任,在第一书记杨朝华的带领下,逐步找脱贫户制定脱贫巩固提升规划,制定了每户的四小产业规划。我们村现又被确定旅游村,在将来的建设中还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在这一年里完善了三个聚居点的扫尾工程,村办公室阵地的改造,三个社的聚居点的园区路建设,为争创省级“四好村”打下了坚实基础。

现白马村支部党员共计17名,这些党员在各个党员在各个时期都以一个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准则,紧紧团结在党支部的周围,为党、为人民作出应有的贡献。


白马村名胜古迹

1、如意庵:是清同治初年间建修,同治十二年建设完工,相传为修建此庙,庙上养了一匹白马,每天庙主把白马喂好,挞带装好,给白马说一声:“去吧,早点回来!”于是白马非常听话,单身出去化缘,白马出去的地方是赶场、关路、关田、红岩所在地,白马非常善良,一路不吃老百姓的庄稼,也不喝水,回到庙上才吃草料。

如意庵在今白马水库北方200米处,地名如意庵,1958年为建修3社食堂而拆,拆后正房屋梁记载“同治十二年建,面积200平方米”。

2、饮马池:现今三社小地名饮马池在清同治前饮马池为青风寨,因同治年间如意庵庙这匹化缘白马不喝任何地方的水,就到现今聚居点处一水井喝水,后为纪念这匹白马,青风寨改为饮马池。

3、白马庙,在白马水库南边村道公路旁,为修如意庵,白马无怨无悔,起早摸黑,长达十二年,同治十二年如意庵建成,白马就累死了,为纪念这匹白马,庙主与当地农民群众集资修建的白马庙,庙子建成后还为白马做了七天道场,此庙于土改被毁。


红军驻扎地地名

1、四合院:是李先念团部指挥部,现还保存了一部分(三社)四合院水塘边梍角树是李先念(当时团长)拴马的地方。现此树保护很好,成为风景树。

2、奶头山:在六村山上看去,真像女人的一对奶头,又圆润丰满,也是当年红四军作战的好地方。解放初期毫发无损,在现在看去只留下一些痕迹。地点在白马村一社赵家坪龚家大院和聚居点后面一座山峰,也是今后我村开放旅游事业的一个好地方。

3、转角山(碉堡梁):碉堡梁是红军作战挖战壕作碉堡故名而来,此山在三社饮马池后山坡,海拔高900米,站在此处只要转个360度的圈就能看到两省(四川、陕西)的边界,八个区界,整个赶场镇所辖区域尽收眼底。每天清晨7点至9点站在此处四周云海如诗如画,感觉自己好像处在云端,好似神仙下凡一样。8点一过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把大地装点得千姿百态,真赛过泰山观日出,观云海。

4、癞茄包石:此石长在往三社走的大岩公路边,方圆5米,高4米左右,此石头长的活灵活现,真象癞蛤蟆一样。

5、仙姑洞:紧靠赖蛤蟆石公路岩间,洞内能容纳30多人,上有仙姑洞三个字,不知是何朝代所刻。


白马村新旧社会的知名人士

龚维涛:生于1935年,于2010因病去世。家住白马村一社,1954年在南江县公安局工作,参加过西藏平叛,后于1970年调赶场区公所任副区长,1975年调任赶场公社任党委书记,后又调入区公所任副区长至退休。退休后回村居住,经常给村支部全体党员上党课,讲党史,带领党小组党员经常修桥修路,为人民做了很多事,是一个模范的共产党员,值得人民永远怀念。

张学森:生于1925年5月,于2001年病逝。五十年代参加土改工作,1952年入党,55年调红岩乡任党委书记,大办钢铁时兼任简池坝铁厂任党委书记,59年调任赶场青年铁厂任党委书记,61年调任沙滩乡任党委书记,64年返乡,在80年代至90年代任党小组长,经常带人党员修桥补路,他年轻时学过中医,对草药有深刻了解,所以经常以民间偏方自己配制中草药为周围的百姓看病,也从不收一分钱,在人民群众心中确实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后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颁发证书。

青年名人袁全才:生于1973年,现年44岁,他是八十年代在外务工,1995年自己成立了一支建筑队,20年后务工人员发展到300多人,并建立了劳务公司。我们本村打工的人大多数都在他公司务工,他从不拖欠工人工资,为白马村的经济发展,文明文化事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白马村社会事业发展

白马村在2013年建立了村级活动室一座,2016年又重新改建了村办公大楼,有文化阅览室,老年日检照料中心,卫计室,党员办公室,文化室等。

白马村小学:始建于三社田包梁上一所私塾学校,52年在燕子岩办起了一所公立小学,教师张培福、张仕居、黄照月,当时学生有40多人。57年至60年又调了两名老师,学生增加到80多人,四个年级。70年学校迁到二社大房子,教师胡文才,张德川,刘作才,学生增加到130多人,九十年代后教育改革,学生又减少到40多人,两个年级。2016年在市人大副主任张长荣及市民政挂联帮扶下重新修建了村小学,校内设有食堂,在校学生中午在校就餐;添置了学生运动器材及设备。现有教师2名,岳玉德,侯继德,学生28人。

村卫计室:1996年就建成了村卫生室,当时医学叫杨建奎,他工作了近50年,为白马村人民的健康立下了汗马功劳。于2014年在县纪委挂联帮扶及党委、政府的关怀下,重新修建了村卫生室150平方米,医疗设备齐全,还配备了一体机,方便本村村民及周边数十里的村民就医。

村文化室:文化室面积约60平方米,宣传工具齐备,各类书籍齐全,村民经常到图书室借阅各类书籍,特别是农业技术书籍为村民脱贫致富当了好参谋、好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