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信息发布

信息发布

文化观察 | 温州市“繁星计划”打卡系统:数字化赋能乡村文艺社团管理

来源:      发布时间:2024-4-8 9:39:59     点击率:2226



摘要:乡村文艺团队建设是补充基层文化力量、助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有力手段。但传统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团队日渐增多,活动趋于丰富的基层新需求。为进一步加强对乡村文艺团队的有效管理,提升服务效能,温州市文化馆于2020年开发温州市“繁星计划”活动打卡系统,以乡村艺术团为主要试点对象,利用数字赋能,推动基层文艺社团的管理现代化。


关键词:文艺社团;管理;活动打卡;现代化



一、“繁星计划”打卡系统实施背景


自2018年起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大力推进乡村文艺团队“三团三社”(合唱团、民乐团、艺术团、文学社、摄影社、书画社)建设,截至2020年,全省共建有乡村文艺团队38000余支[1],有力地补充了基层文化力量的不足,进一步助推乡镇一级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在温州,自从2018年5月启动乡村文艺“繁星计划”以来,截至2020年底,全市建有乡村艺术团2678个,累计开展活动2万余次,服务基层群众超过40万。然而,以往对基层文艺团队的粗放式管理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如何对这些团队进行有效管理,打通服务乡村群众文化生活的“最后一公里”,让这些团队能真正发挥作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温州市文化主管部门积极应对,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实现管理现代化。2020年,通过数字赋能公共文化服务,开发了温州市“繁星计划”手机打卡系统,并在乡村艺术团和文化驿站等进行全面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繁星计划”打卡系统实践过程

(一)调研需求,构建模型


2019年温州乡村艺术团建设由试点地区先行探索转入全面推广阶段。全市的乡村艺术团数量急剧增加,各地文化主管部门为了能够及时掌握乡村艺术团的建设情况,往往要求下级单位定期上报相关数据和台账。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不仅成本高而且效率低,容易造成双方面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乡村艺术团建设的工作效率需要从双方的需求出发进行考量。根据温州市文化馆2019年乡村艺术团调研结果显示[2],乡村艺术团作为社会团队,相当一部分团队组织制度建设滞后,对日常管理规范化建设没有引起重视,团队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到位、经费问题困扰、师资渠道匮乏、驻地建设不完善、展示平台缺口大、“僵尸艺术团”等问题。文化主管部门意识到,需要一种可以轻松、便捷、及时地掌握乡村艺术团真实动态数据的方式:如活动内容、活动时间、活动地点、参与人数、活动形式等。相应的,基层群文干部和乡村艺术团负责人也希望能够减轻台账工作的负担。依据调研结果构建的需求模型,再加上手机上网在社会上已经基本普及的客观条件,温州市文化馆认为,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发软件实时采集各支乡村艺术团活动的数据,由系统后台自动进行统计分析是一种最佳选择。


(二)以人为本,开发软件


需求模型建立后,开发系统进入实施阶段。但是系统整体架构如何设计?数据如何采集?这就要考虑到系统的使用对象。根据调研数据[2],乡村艺术团成员主要以农村老年妇女和退休老人为主,平均年龄在43岁左右。这个群体对于数字软件接受能力较低,所以要求系统必须简单易用,要尽可能地简化操作层级,尤其是将文字录入减少到最低,同时还要保证数据的真实性。综上考虑,基于智能手机拍照功能的活动打卡系统应运而生。乡村艺术团在开展活动时,只需要通过手机登录系统平台,填报活动内容、参与人数两个基本信息,其他项目均通过选项选择即可,如在活动形式栏只需从三个选项(组织公开演出或展览活动、参与公开演出或展览活动、常态化活动)中选择一项,然后用手机镜头拍摄2-3张现场照片上传,即完成一次打卡。同时,为了保证活动真实性,系统禁止从手机自带图库上传相片,并自动定位活动地点。后台大数据中心会根据上传数据归纳整理形成报表和评分,实时呈现在上级主管部门面前,让所有活动情况一目了然。

 


(三)完善规则,引导推广


软件开发出来后,只有全面地推广使用起来,才能发挥出数字赋能的作用,同时也能发现其中的问题,从而加以完善。为了在基层团队中推广打卡系统,一方面,温州市分阶段,逐步将对乡村艺术团的考核由线下过渡到线上,并专门出台文件规定只有坚持日常打卡的团队才能参选每年的优秀乡村艺术团星级评选,才有机会获得政府的资金奖励。从2020年的星级评选工作开始,打卡系统的积分排名成了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占比60%。到2021年优秀乡村艺术团星级评选时,台账工作全面实现无纸化,评审工作全部通过打卡系统开展。另一方面,系统参照当前的管理体系,设置了市县两级管理员,县级管理员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乡村艺术团打卡工作的推广,并对打卡数据进行管理和审核。市级管理员则是通过对各个县(市、区)开展指导培训,及时收集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升级系统和完善规则,保证打卡活动的公平公正。为了激发团队的活动积极性,温州市文化馆在系统中设置积分排行榜,每支团队除了能看到本团队活动数据和历史记录,还可以看到团队年度积分、在全市的排名、在本地区的排名等,可以对团队的成绩有横向的比较,激发团队荣誉感,能够更加主动地开展活动。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个别团队为了排名,经常凌晨和半夜都在打卡,这样就违背了开发系统的初衷。打卡是为了促进文化活动的开展,而文化活动的开展是为了老百姓能愉悦自己的身心,为了打卡而打卡显然不适宜。因此,打卡系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打卡规则,将打卡时间做了限制,参考大多数人的作息时间,限定只能在早上6点至晚上9点才能打卡,并且打卡间隔时间增加到了3个小时(2022年根据意见反馈又改为5个小时)。


三、“繁星计划”打卡系统实践效果


大卫·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理论指出,人们被按高标准工作或在竞争中取胜的愿望激励着,这在“繁星计划”打卡系统2020年7月正式上线后可以窥见。各支乡村艺术团在团队荣誉感的激励下积极活动,较大程度推动了乡村艺术团活动常态化,逐渐在周边群众中形成一种参加文化活动的、为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内驱动力。2020年仅5个月内实现活动打卡50469场次、服务人数1202735人次。2021年全市累计活动打卡132710场次、服务4062572人次。通过图2和图3,可以清楚地看到整个温州市乡村艺术团的活动数据、各地区之间的活动开展情况以及每个月的活动数据比较,再结合其他客观因素,就可以分析出各地区乡村艺术团的活跃度。通过图4的“繁星计划”大数据地图,可以直观地看到温州各地某个时间段内,乡村艺术团活动以亮灯形式分布在各个地区的情况。

 


在“繁星计划”打卡系统的支持下,2020年和2021年温州市优秀乡村艺术团评选工作更为高效客观,通过系统后台导出的真实活动数据,结合团队各项软硬件指标,分别顺利评选出星级团队265支和160支。


四、“繁星计划”打卡系统亮点经验



(一)数字赋能管理方式精准化


以往文化主管部门对于基层的文艺团队的监督管理缺乏有效手段,只能通过文化馆和文化站日常的业务指导工作才能掌握几支主要队伍,对于绝大多数团队情况很难做到熟稔于心,仅仅只能通过每年定期的团队评优评先时提交的台账了解大概情况。“繁星计划”打卡系统投入使用以后,各个乡村艺术团的活动数据都会实时上传系统后台。每支团队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做了什么活动;哪些团队活动比较积极;哪些时间段活动比较频繁;哪些地区的团队比较活跃;哪些区域的公共文化设施使用率较高等,文化主管部门都有准确的数据,制定相关政策和对基层团队进行指导时也能更加有的放矢。


(二)制度引导团队建设规范化


乡村文艺社团是在政府指导下由人民群众自发成立的,团队建设依托团队自觉,因此除了部分优秀团队建设比较规范外,其他团队实行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就较为自由松散,其文艺活动开展也比较随性,队伍难以发展壮大。“繁星计划”打卡系统如同他们的活动日志,通过日常的打卡记录下他们每一次活动的点滴瞬间,逐渐形成一本时间清晰的电子台账。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可以通过调整系统的规则和设置评价标准,不断去引导各团队规范活动开展,使团队建设逐步走上正轨。


(三)激励机制促进团队活动主动化


“繁星计划”打卡系统实行积分制,根据每支团队活动数据进行计分。每支团队可以通过系统看到自己的成绩在地区的排名和月度排名,再配合年终的评星奖励,能够在团队中形成相互竞争的热烈氛围。同时,通过一次次的打卡,一次次分数的累积,团队成员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团队的成长,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得以加强,进一步提高推动活动的积极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