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5月05日 星期日

信息发布

信息发布

专家观点 | 文采会创新发展研究

来源:      发布时间:2024-4-8 9:46:50     点击率:1167

摘要:公共文化产品服务采购大会(简称“文采会”)是促进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文采会呈现出规模扩大,线上线下相结合,融合发展,影响力越来越大等特点。文采会对于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实现供需精准对接,提升服务效能,扩大公共文化影响力,促进文化产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文采会还存在着采购主体不丰富、需求不明确,交易瓶颈,造血机制缺乏等问题。破解文采会的发展瓶颈,需要遵循促进文化交易、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社会作用、建立长效机制等原则。推动文采会创新发展,可探索文化部门与财政部门联合办会,明确采购主体需求为展商创造吸引力,委托专业机构打造独立运作品牌,与成熟的社会平台合作构建线上大文采会体系等举措。


关键词:文采会;公共文化;供需对接

公共文化产品服务采购大会(简称“文采会”)是促进供需对接的重要创新,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总结当前文采会发展的新特点、对公共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指出当前文采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破解难题应遵循的原则和推动文采会创新发展应遵循的建议,以期促进文采会高质量发展。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一、当前文采会发展的新特点



2017年上海浦东新区举办了首届文采会,近年来,成都、东莞、湖南、河南等地纷纷举办文采会,目前全国公共文化产品云上采购大会更是集大成者,把全国各地文采会的文化产品跟服务都集成在一个平台。综观近年来举办的文采会,大都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规模扩大,产业链打通


过去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是内容的生产创作,现在文采会覆盖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全链条。如东莞文采会设立了6大产品专区,包括空间建设、公共服务内容生产、传统文化等。上海及长三角文采会把公共文化设施运营管理、旅游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政策咨询培训、绩效评价和文化内容生产等集中在一起。因此,文采会呈现出规模逐步扩大,打通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产业链的特点。


(二)线上线下相结合,365天永不落幕


受疫情影响,各地文采会纷纷从线下转到了线上,线上的受众越来越多,覆盖面越来越大。特别是全国云采会依托国家公共文化云的惠文采和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的新媒体矩阵等平台,持续开展优质供应商产品服务案例的推广展示,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活动,为供需双方持续打造永不落幕的文采会。


(三)融合发展成为主流


一是与科技融合,例如大湾区的文采会推出了文化元宇宙体验,各大文采会都设立了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产品专区,把5G、AR以及可穿戴设备等新应用放到了文采会上。


二是与活动融合,成都文采会依托黑匣子剧场上演先锋实验戏剧;东莞举办了“中国文化馆之夜”第十九届群星奖的巡演活动;上海配套举办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论坛。


三是与国家战略融合,文采会与长三角战略、大湾区战略、成渝经济圈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进行了深度融合。


四是与社会融合,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跟社会主体、文化产业打通。如上海公共文化配送,有很多配送主体都是长期活跃在文化市场、文化产业、演艺等第一线,而且公共文化配送与上海大世界演艺资源交流平台也进行了打通融合。


(四)高度重视传播,影响力越来越大


目前,文采会已经成为公共文化的热门现象,公共文化的吸引力和覆盖面越来越广。文采会通过借助新媒体平台,创新采用直播短视频方式,如东莞的大湾区文采会线上流量达到了3100万,非遗项目吸引了1698万人次的点播,覆盖面相当巨大。




二、文采会对公共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



(一)公共文化服务内容进一步丰富,主体更多元


文采会最初是出于丰富供给主体和提高质量水平等方面的考虑。通过举办文采会,吸引更多的社会主体来参加,激发公共文化服务的活力,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整体水平。文采会作为一个纽带,把相关工作提升到更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各地通过举办文采会实现了集聚主体、完善公共文化服务链条等成效,成都文采会吸引了829家参展单位、2317种文旅产品;长三角文采会连续几年举办,每次都有将近300家的单位参展,而且现在都已成为上海东方公共文化配送的主要供给主体,覆盖了各个门类,建立了整个链条,有内容生产、文化场馆运营管理、绩效评估、智库研究、文化与科技融合、媒体传播推广。


(二)搭建平台,实现了供需的精准对接


过去很多公共文化机构不知道去哪里寻找优质的服务内容,以及优秀的提供主体;市场主体也不知道去哪里寻找有采购需求的公共文化机构。现在,通过搭建文采会平台,每年举办行业大会,让供需双方都知晓,各取所需,实现了供需精准对接。所以文采会平台的搭建为双方各自寻找精准的合作伙伴提供了一个契机。


(三)提升服务效能,群众的获得感不断提升


当前,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向着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发展,老百姓的文化需求不断提高已成为一个趋势。通过举办文采会让更多优质的主体进入到公共文化体系中来,不断地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准,提高老百姓的文化获得感。


(四)打响品牌,公共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


文采会不断加强媒体传播,扩大社会影响,进而带动社会各方的持续助力,公共文化事业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中国文化馆协会举办的全国云上文采会把全国的公共文化供给主体都聚合起来,在行业内产生了巨大声势。


(五)文化赋能,促进文化产业及相关行业发展


文采会把更多的社会主体、文化产业相关机构吸引到政府身边,吸引到公共文化服务阵营中。这对企业来讲也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达到了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效果,形成了一个更加健康、良性的发展生态。通过搭建公共文化采购大会平台,也赋能了工会、环保、生态等其他部门,促进了他们的发展。上海每年文采会与上海演艺大世界的资源交易中心进行合作,带动了长三角地区与文化事业相关单位的发展。




三、文采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文采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制约着文采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采购主体不够丰富,需求不明确


首先,文采会顾名思义要“采”,这是一个双方交易的过程,有供给也有需求,但现在大量的精力都放在了组织供给主体上,那么采购主体在哪里?很多文采会要持续三天甚至一周,但是可能只有开幕式时人员较多,这说明采购主体还不够。其次,采购主体来了之后并没有采购内容。很多地方的公共文化事业已经形成了利益分配格局,或者说采购习惯,那么到文采会采购是不是势必就要打破原来的分配格局或者采购习惯?所以采购需求是制约文采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问题。


(二)交易瓶颈


因为公共文化采购属于政府采购序列,所以要纳入政府采购办法,需要遵循公开招投标或者集中采购等规范流程,不能在文采会上直接达成交易目的。现在很多文采会上所形成的金额都叫意向交易金额,而不是真正的交易金额,或者将在其他地方达成的采购交易放到文采会上做公开展示。所以,大多时候这些意向交易在文采会现场不能转化成为实质交易。如何突破政策瓶颈,形成真正的交易采购,是文采会创新发展面临的一个难点。


(三)造血机制缺乏


现在全国各地举办的文采会大多数都是政府主导、政府投入。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白雪华主任在几年前就提出,其他行业成熟的交易会都是社会主体搭建平台进行自我造血,不但不需要资金投入,反倒可以实现营收。那么文采会如何从现在纯粹的政府投入转化为政府推动、社会投入的良性循环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去破解,只有形成了良性循环机制,文采会交易的效率和效能才会真正得到提高。




四、破解难题应遵循的原则



解决问题要依靠体制机制创新,本文认为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促进产品交易


文采会的关键与核心在于“采”,所以文采会的创新要紧紧围绕促进交易产生这个关键环节来展开。文采会有多少交易量、交易行为、交易主体,参展主体有多少获得感,这是推动文采会创新发展的根本原则。


(二)转变政府职能


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府、社会、个人的共建共治。政府管理社会不是管微观而是管宏观,更多的是搭建平台、营造氛围、建立机制、开展绩效评估。所以在推动文采会发展时政府需要转变职能,努力形成跟社会共建共享共治的局面,跟社会力量有效结合起来。


(三)充分发挥社会作用


发挥社会作用是要让社会主体更多地承担文采会平台搭建。上海市举办的市民文化节在设定办节机制时,就强调政府往后退,社会往前走这一理念,鼓励社会机构参与到平台搭建中来,更多地让社会成熟平台发挥作用。事实上,文化采购的需求每时每刻都存在,不可能每年都等到文采会进行交易,那么平时的交易要如何解决?能否跟成熟的社会平台(如淘宝、京东、美团、大众点评等等)进行合作,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方向。


(四)建立长效机制


文采会要形成自我造血、自我运转的机制,形成有效益、有人气,能带来实际交易、各方都受益的平台。政府也能从具体操办者转化成为宏观监管者和推动者,从而形成真正有效地促进文化交易的长效机制。




五、推动文采会创新发展的建议



推动文采会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文采会高质量发展,本文提出四点建议。


(一)探索文化部门与财政部门联合办会


现在文采会主要由文化和旅游部门主办,但是采购又归属到财政部门管理,遵循政府采购法。因此,可探索文化和旅游部门与财政部门打通,共同来办文采会,这样能够让文采会发挥出更大的效应,实现文化采购的真正交易。一是建立供应商制度,纳入到供应商的主体在文采会上的交易才能真正生效。二是简化流程,譬如设置梯度交易金额,建立意向金额和公示制度,意向交易公示满一周就能真正进行实质性交易。三是把文采会上的交易意向变成政府采购的前置条件,如果供应主体不参加文采会,在政府采购的时候,相应得分就会减少,甚至不能参加政府采购,当然,这要符合法律规定。通过上述方式,就可以提升各类主体参与文采会的积极性。


(二)以采购主体需求为展商创造吸引力


现在文采会是以供应主体作为展商,让采购主体进行挑选,那么采购主体是否有采购需求是一个未知数,这会制约采购效率。那么,能不能反过来,先放置需求方呢?采购主体明确采购量,比如参与文采会的采购主体为200家,采购量为10亿,类似的明确需求会吸引全国各地的供应主体积极参与。当然这个工作很难做,目前也是一种大胆的畅想,但仍可以做一些探索。


(三)委托专业机构打造独立运作品牌


现在的文采会一般由政府拨款,免费为供应主体提供展位,能否反过来委托举办展会的专业主体来办会,政府把补贴给到办会机构呢?例如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由美国企业家尤伯罗斯举办,他不用政府拨款且要求设立唯一赞助商,最后结算时政府节省了一笔费用,尤伯罗斯也获得了不错的收益。让社会上的专业主体来办文采会更有利于让文采会形成长效机制,这也是未来可以探索的一个方向。


(四)与成熟的社会平台合作,构建线上大文采会体系


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提出,全国云上文采会从2023年1月开始持续运营,提供了一个365天随时随地都可以采购的平台。但仅有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全国云上文采会并不够,美团、京东、淘宝、大众点评、携程等平台能否分门别类地各自承担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的采购?同时,如果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建立一个统筹协调机制,让这些平台的文化采购业务都纳入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的管理范畴,制定规范服务标准、开展意识形态管理等,相信文采会的影响力还会得到更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