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南江县和平乡油榨坪村村史 - 南江县文化馆

今天是2024年05月14日 星期二

南江县和平乡油榨坪村村史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3 13:36:25     点击率:1612

村情概况

油榨坪村是全县15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东与和平村接壤,南与张公庙村相连,西与坟梁子村接壤,北与宋朝寨村、铁炉村隔河相望。幅员面积5.6平方公里,海拔400米至750米。耕地1239亩,林地2562亩,草地782亩。全村辖五个社,388户,1403人,劳动力725人。设一个党支部,党员38人,其中女党员3人。村两委6人,村社干部10人。党员活动室1个,学校一所。村卫生室1所,两位医生座诊,医疗设备、药品齐全。因地处山区,除油榨坪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人口集中外,其它实属阶梯形山势,南北海拔差距较大,水源奇缺,坡陡路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2014年前全村人均收入3825元,比全省农民人均收入低一倍以上,属于典型贫困村。油榨坪村的地形、地理、地貌为“一坪(油榨坪)居中位,二湾(上湾、大田湾)抱凤凰;三寨(城子寨、猫儿寨、两角寨)竖玄武,四河(大田河、坟咀河、高桥河、魏家河)绕明堂”的宝地。


历史沿革

油榨坪远在大明时期勘为“天生油榨(石生榨盒)人间稀,金盆(盒下石生油盆)敦油世为奇;撞杆一动油满地,人兴财发后裔兴”的传说。现代科学认为油榨坪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地肥沃,阳交充足,草木稀少,所以是人们向往的风水宝地。


油榨坪村在清明时期属保宁府九龙乡管辖,民国时期化分为八保。地域东至和平场,西至黄草坪,南到桥亭子,北至宋朝寨。延续到1952年土改时废除保甲制定为和平乡五村,1982年更名为油榨坪村。

解放前严公庙、八位神设私塾各一所,50-52年油榨坪吴普全家和南江梁吴开亮家又设私塾各一所。在四所私塾任教的有吴相成、吴普全、石伦才、石德政、孙井先、吴新端等人;52年土改时私塾全被拆掉,以吴氏宗祠为中心办起了全日制1--6年级村小;65年秋--90年又兴办了南江梁民办小学1-5年级两个班;70年秋--77年秋生员由3、4、5、6、7村及近临茶园、九龙,又开设了初级中学两班两届,每届学生170余人,两所小学常保持310人。历任中、小学教师:邱睦廷、夏久远、吴治金、孙文林、何秀英、张琼英、吴开科、吴开爱、吴阳生、吴文模、张平昌、孙双全、徐和德、吴秋兰、李发碧、孙子荣、李在民、吴开宽、尹国邦、万顺清、刘虹红、康兴茂、孙吉林、田开壮、曹光知、李一千、曹丽群、曹亚群。


村内重大变化

一、水利

60年代至70年代新建造了大田湾堰塘一口约15亩,蓄水1万余方;猫儿寨猴子湾塘1口约8亩,蓄水8000余方;群力水库1口约12亩,蓄水1万余方,渠道通隧道5000余米;三角湾堰塘1口,约5亩,蓄水5000余方;油榨坪内堰塘3口约11亩,蓄水1万余方,孙家湾堰塘1口约5亩,蓄水5000余方。

1968年又建水电站一座约容水20余万方,解决了方圆的加工,粉碎和五村的照明用电,做到社社有水源,吃饭不靠天,荒年有保证,丰年乐翻天的局面。

二、道路

1977年修建了水电站至南江梁八位神道路长4公里;1984年修通了龙洞岩至黄草坪道路,贯穿油榨坪全村长7.2公里,宽4米的土坯公路;2002年修通了窄家扁至二社窑大田2.5公里土坯路;2003年修通了四社南梁两侧3公里土坯路;2002年修通了漫水桥至高桥河3.5公里土坯路;1998年修通了二社转咀至三社谭家院0.6公里土坯路;一社卧牛石至坟咀河路2.5公里。2012年在国家资助,村民集资硬化了漫水桥和平至黄草坪全长7.2公里,宽4米,厚18公分的道路与窄家扁至窑大田长2.5公里,宽3.5米,厚18公分的道路。

二、生活用电

1993年村民集资与广元国网电力公司签约解决了全村家家户户的照明,日用电器的疑难。

三、住宅

油榨坪村52年前住宅是:“茅屋窝棚显人眼,土坯瓦房很稀罕,全村楼房10来处,还有两处睡岩洞”。全村楼房10处,住有钱有势的5户,其余5户属于他们的亲戚,其他是继承祖业的,有土坯瓦房39座,自耕自耘的共住有51户,剩下的茅房47座,属半佃耕、半自耕。住窝棚的16户属帮人的,住岩洞的2户是讨口要饭和失去亲人的。52年至58年农民翻身做主,有地种,有经济来源了,由茅房、窝棚、岩洞全改变为土坯瓦房。

59年—97年新建基建土坯瓦房187座,改建破旧房85座,72年—98年新迁基38座。2013年—2017年由土坯瓦房改建砖混房197座,新迁基建砖混房23座。精准扶贫户到聚居点18户,共60人。易地搬迁6户,共22人。真正做到人人安居乐业,户户安全居住。

四、学校

52年前设私塾4所为解放后输送了不少人才。52年后以吴氏宗祠为校址办起了小学1-6年级同幼儿园,学生常在300人以上;65年秋至77年秋又开办了初级中学两届两班,学生170余人,生员由3、4、5、6、7村及茶园、九龙招收;73年秋一届初中升学率89%并居南江县中考第一名,吴琼芳以优异成绩考入泸州化工学校,县委书记、县长称山中飞出女凤凰,同时亲自接见于她;65年秋至90年又租借民房开办了南江梁民办小学1-6年级两个班兼幼儿园,学生130余人。南江梁民办小学开办30年后因生员减少与和平中心校合并至今。村小校舍以吴氏宗祠为课堂,卧室办公一体,由于生员增加难以安排,支部村委在祠堂正殿和两侧发动群众,用土墩、石板、木板做课桌凳,用蔑笆做挡墙隔音的教室两间,加上厢房上下3个教室,3个卧室能容纳400多人场地。因夏秋暑寒对学生身心有害,支部、村委于1984年在吴氏宗祠左侧由集体投工、投劳、投资、捐料新建了四合院长8米,宽4米,土瓦结构新校舍,平整了操场,竖起了球场,分开了男、女新厕,漆制桌凳,彻底解决了油榨坪村教育的疑难问题。


公益事业发展

油榨坪村有活动室一座,有成套的办公设备,提供给村两委班子办公和村民召开会议的场地。村小学一座,设村卫生室两间,有两位医生座诊,医疗设备、药品较齐全。


地理资源情况

油榨坪村年平均气温22度,年均降水量900毫米,年无霜雪期310天,四季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和九公路贯穿全村,物种1000余种,珍惜林木80余种,爬行动物13种,鱼类9种,飞禽11种,走兽12种。


村级组织建设

第一任支部书记:李四德  1951年--1967年11月;

第二任支部书记:孙思乾  1967年11月--1977年6月;

第三任支部书记:吴新和  1977年6月--1984年3月;

第四任支部书记:吴开金  1984年3月--1990年6月;

第五任支部书记:吴开尧  1990年6月--2002年10月;

第六任支部书记:吴开江  2002年10月--2013年6月;

第七任支部书记:吴晋东  2013年6月至今。

第一任村主任:吴新俊  1955年--1959年;

第二任村主任:李四德  1959年--1963年;

第三任村主任:吴新俊  1963年--1967年;

第四任村主任:吴开齐  1972年--1995年10月;

第五任村主任:吴开庆  1995年10月--1996年7月;

第六任村主任:吴开江  1996年7月--2011年2月;

第七任村主任:吴晋东  2011年2月--2014年2月;

第八任村主任:吴捷    2014年2月--2017年2月;

第九任村主任:吴荣海  2017年2月至今。


村内主要姓氏

吴姓村中的大姓,约占67.4%;李姓约占9.2%;孙姓约占8.3%;康姓约占5.1%;谭姓约占4.5%,其余姓氏有王、魏、陈、蒋、杨、石、杜、万、蔡、邱、景、唐、梁、彭等。


村风民俗

该村在改革开放以前大致与周边民风相似,全村人民以善良、淳朴、好客为本性。凡遇大凡小事,婚丧嫁娶、生朝满日都要置办宴席。主要提前几天就要请人帮忙,恭请支客一人,厨师1-2人,礼管1-2人,荤厨房5人,素厨房2人,内管1人,执盘2-4人,红白事还要请鼓乐4-8人,白事请地理先生1人。宴席办法为红十碗,一品、二酥、三鸡、四鱼、五笋、六带(海带)、七虾(虾米)、八米(糥米)、九肉(砣子肉2碗)共为红十碗。最忌讳九碗席(为讨口席)。席桌摆设红事为双,白事为单,红事横木为上,白事立木为上。座席以长晚相敬,男女分坐,父子、夫妇不能对坐,白事孝子不能坐上下席,否则受人耻笑或辱骂。请客先请正亲正戚、姑舅姨表、叔伯婶娘、再请百客。送礼以食物为主,一般送玉米5-20斤;小麦5-20斤;条粉3-5斤;海带3-5斤,豆腐一厢,另送贺盘1-2付,嫁女添箱衣服1套,袜子2双。白事送火炮、火纸。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宴席更为阔气,大多以承包宴席为主,自办为辅。但还是离不开支客,礼房,变化是:红事请车辆,迎鼓乐,条件好的还要请婚庆、放礼炮、行婚礼。席桌摆满12盘子12碗,送礼以现金为主,百元起上不封顶,坐席请客基本同于旧俗,彻底废除红十碗,席不对坐,乾坤分坐的旧风旧俗。改变了红事的父母包办、媒说之言,发扬自由恋爱的新婚新办。但男婚女嫁还是离不开合婚、见面、定期、下聘的程序;白事离不堪地、祭奠、入殓、封棺、开路、瞻仰仪容、出殡、下葬、烧七、百期、周年、除服。

中华民族文明历史上下五千年,民间风俗大同小异,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改革的不断深入,惠民政策的不断落实,村风民俗也向着一个良好的爱党爱国好善和睦的方向发展。


主要经济状况

全村人民经济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务工为主。种植业以水稻、玉米、小麦、油菜、豆类、薯类、经济林木、瓜果类为主。该村王华富、吴   ,吴怀林等种植猕猴桃均10亩以上,吴开同种植桃8亩多,果园遍及家家户户。吴开江、吴开尚发展生态养鱼;李烈学发展肉牛养殖,其余家禽、家畜、瓜果遍及每家每户。加上大部份村民外出务工,遍及全国各省市,农林、牧、付、鱼业人均收入6850元。


油榨坪村知名人士

1、吴开金:曾任长赤区区长,大河区委书记,南江县副县长;

2、吴映军:现在云南省昆明市环保局工作;

3、吴进兴:现任渠县经信局局长;

4、吴红文:现任遂宁市蓬溪县国土局副局长;

5、吴开佳:曾任南江县宣传部干部,南江县新华书店书记、总经理;

6、吴东生:成都军区工程处;

7、吴斌:  成都路桥公司高级工程师;

8、吴新谦:曾任双流乡副乡长;

9、吴建忠:曾任正直镇武装部部长;

10、吴东平:现任正直镇镇长;

11、吴川:现任和平乡党委副书记;

12、吴北阶:曾任和平、燕山小学校长;

13、吴明知:曾任正直中学党组书记;

14、吴治荣:南江县第五小学校长;

15、吴东彪:曾任凤仪小学校长,正直中学主任;

16、吴治国:曾任和平中学副校长;

17、吴江:现任南江三中学生会主任;

18、吴春生:现任南江县教育局核算科会计;

19、吴海生:现任大堂坝社区医院院长;

20、吴新渊:现任下两区供电所所长;

21、吴开科:曾任青海格尔木农垦公司党委办公室主任;

22、吴开祥:曾任凉北森工局科长;

23、吴言高:研究生留校;

24、吴治刚:曾任正直镇副镇长。


文化古迹

 一、吴氏宗祠。吴氏宗祠建于大明时期,位于旺苍县普济区天台乡板岭寺,因大山笼罩,人烟稀少,森林密布,照顾不周,时运升迁,历史变迁未曾保留后土。于大清光绪壬子迁于油榨坪,至此祠成,立牌谱告峻。

1、选址:早在大明进期被勘为“天生油榨(石生榨盒)人间稀,金盆(盒下石生油盆)敦油世为奇;撞杆一动油满地,人兴财发后裔兴”的传说。大清年间,堪輿家在方圆近百里寻找祠基,寻到了和平苏家坪、鲜家坪和油榨坪之穴,定为油榨坪为“上山凤”之穴。又以几处泥土以斗过量,再用称称其重量,此地泥土比任何地方重20%,定于祠址。为此加上了“吴氏宗祠堪此地,了孙繁衍后裔兴”的传说。

2、建祠。该祠建于光绪壬子年间,为四合院形,内设王牌正殿、厢房、戏楼、砖木瓦结构,花草、狮子、桅杆、对联非常雄伟壮观。不幸于清末毁于战乱火焚,后于民国二十三年重修再建未全,六十年代的甲戌吴氏积资维修恢复了王牌、狮子、桅杆。在5.12大地震后即将倒塌,给学校师生和村带来严重安全隐患,在二十一世纪壬辰之春,承前启后,组织族众,族亲、族友共捐资百万维修了饱经风霜七十八载的吴氏宗祠,再续族谱,新立花岗石王牌、公德碑、戏楼、孝道和民俗文化室存放了500余册,培植了桂花园,建造停车场。

吴氏宗祠东西宽24米,南北长60米,占地面积1440平方米,现已成为吴氏族人祭祖、聚会议事之地。于2012年9月27日正式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两角寨:位于油榨坪村三、四、五社,又名南江梁,形为双狮恋窝。在国治里有这样的记载:“四川巴州和平一地前有金印、后有八阵,中有金狮一对”。双狮头尾相伴,高约200余米,宽约500余米,长约800余米,长势雄伟,地势险要,左右悬崖,前后延绵约1.2公里。还流传着两角寨是南江县的风水,据说:南江初立县时县大老爷清晨洗脸时金盆中发现一对金狮,后派差人访察到这对金狮就是两角寨。远在大唐时期皇帝就察到此地,皇帝进口封了金印,在寨前寨后修建七座庙来压地形,后县长大人又在乌龟包上建修了八位神,供有夫子、雷神、老君、吴大、吴二爷、观音、禹王、玉皇八位神灵。把以前难家梁更名为“南江梁”。过去的南江梁实属干旱梁,土地浅薄,无水源,靠天吃饭,十年九旱,但人们从小肩挑背磨,气力无比,广出抬脚,流传着:“好女别嫁南江梁,十年就有九年荒。住的是茅草房,吃的尽粗粮”的民谣。现今南江梁人人都富强,惠民政策好,住的洋楼房,没了单身汉,好女想上梁,至今八座庙已全毁不见古迹。


三、猫儿寨:与城子寨相连,远看像猫,走近是寨,地势险要,据说是和平孟家山的风水,若猫儿寨有垮、缺、落时,而孟家山出头人物就会丧身、衰败。同时对吴氏宗祠上山凤凰地形也有严重影响,威胁着油榨坪村上进之才,有志者难以发展。


四、老洞子、新洞子:位于吴氏宗祠后两侧,左为老洞子,天然生成,洞内约900平方米,高2.3米,深约35余米,宽约25余米。右为新洞子,半自生成,半人工建成,视为上山凤凰的双眼,过去以防盗,防匪、防灾使用,老洞子曾住过人家,办过菌厂,夏凉冬暖,常有人游玩。


脱贫攻坚

油榨坪村系南江县农业局农能办挂联帮扶村,由农业局农能办干部何胜章同志任第一书记,抓脱贫攻坚一线工作,自2015年1月起,通过努力,新植核桃120亩,低改核桃15亩,种植有机蔬菜255亩,饲养巴山土鸡8000余只,黄羊65只;新建灌溉渠2600米,铺设管道800米,新建人蓄饮水工程3处;改造村小及村委会办公室350平方米,建标准卫生室1个;改造农家书屋1个,建设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1个,建阅报栏1处;改建公共厕所1个,新建垃圾集中点1处;农网改造全面升级;新建“八位神”、“老房子”聚居点两处,分别聚居贫困户5户21人,13户39人,县城购房1户,重点镇购房一户,投亲靠友1户,分散安置6户;新建联网村道路3公里,硬化聚居点道路1.2公里,产业路600米,2017年规划种植凤凰李70亩,规划落实贫困户“四小”产业,确保脱贫不返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