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箭杆村村史 - 南江县文化馆

今天是2024年05月15日 星期三

箭杆村村史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4 8:48:56     点击率:1695

一、村情概况

箭杆村位于高桥乡驻地东侧3公里处,幅员面积638.5公顷,森林覆盖面8763亩,土地面积808.1亩,辖五个农业合作社,共289户,其中农业户口247户,总人口1013人,其中农业人口965人,劳动年龄内的413人,其中男劳动力208人,女劳动力205人。分布于鹞子岩1社、箭杆山2社、宋家湾3社、杨家湾4社、白岩缘5社,海拔600-1200米。该村东与平岗乡铜铃村2社紧靠,南与仁和乡仁和村5社相接,西与高桥乡铜锣村店子河为界,北连黄梁村。


二、村级组织建设

第一任,村支书,杨通江,1955-1968

第二任,村支书,杨培福,1968-1976

第三任,村支书,刘朝贵,1976-1991

第四任,村支书,杨光宗,1991-2013

第五任,村支书,岳清华,2013-2017

第六任,村支书,刘  涛,2017-至今


第一任,村长,杨通江,1964-1968

第二任,村长,刘朝贵,1968-1972

第三任,村长,杨光宗,1972-1991

第四任,村长,宋贤军,1991-2000

第五任,村长,岳清华,2000-2013

第六任,村长,刘  涛,2014-2017

第七任,村长,岳大鹏,2017-至今

五十年代有4名党员,六十至七十年代加上部队退伍党员26名,预备2名,曾多次被评为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党员。


三、村社由来

嘉庆25年(1820年)杨、刘、李、陈、岳、罗、宋、廖、王、邓、张、赵、颜、雷、萝、马、官等17姓氏,先后从湖北、麻城孝感迁至现箭杆村居住,距今197年的历史。在这近200年的不断发展变迁,直至发展成如今的规模。


四、体制沿革

高桥乡解放前原名神潭乡,1933年红四方面军来通(江)南(江)巴(中)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在箭杆山大院坝建立苏维埃政府。苏维埃政府右侧下面约100米处有一座地势相当险要的小石桥长约7米,宽1.5米,高30多米,也是一条通往平岗的要道。苏维埃政府有一加强连部队驻守,成立了各种办事机构,领导受苦百姓闹革命,驻居时间1933年-193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经过艰难卓绝的革命斗争战胜了强大的外侵内扰的反动势力。1949年全国解放成立新中国,百姓安居乐业,努力发展;1952年建立农村村级社互助组,1955年建立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作为神潭,箭杆建立苏维埃政府的地方,无论是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都率先垂范,有声有色,故以高险的石桥取名高桥;高桥初级社、高桥高级社,为纪念苏维埃政府在箭杆山的建立,最后取定了高桥乡人民政府、高桥乡人民公社。箭杆山是铜铃山下的一段小山脉,下止于干河坝,上止于石庙段,酷似一支箭,故名箭杆山,箭杆村由名而来。

再续广袤的铜铃山,海拔1200米,森林茂盛,有珍稀动物,麝香、锦鸡、野山羊,还有山猴、野猪、野鸡、野兔等。铜铃山巅建有铜铃寺,解放前供奉菩萨几十尊,古历6.19赶庙会相当热闹,还要唱大戏,各样生、熟品供应充分,吸引远近千余人闹腾几天。也就是在铜铃上红军解放南江,各级苏维埃建立不久,曾任南江县警察局居住的恶霸地主何北平,纠集神潭、下两等地,未逃跑的豪绅地主,以红灯教徒为班底组织“盖天党”。何自任总司令,下分四个团,还有教官(即水师)、敢死队等。在何的煽惑、胁迫下,参加“盖天党”的达五百余人。这伙匪徒盘踞在两处:一处是铜铃山,孤峰突起,三面悬崖绝壁,正中一路可通。“盖天党”总部设在山上。另一处是清平寨,四周寨垣坚固,工事层层。匪徒们集结于两处,日夜“练水”“挪刀”,抢劫附件区、乡苏维埃政府,甚至威胁穷苦百姓说“不参加“盖天党”者,全家人杀绝”,闹得平岗、神潭、仁和场一带鸡犬不宁。

1934年冬月初,红73师一个营,配合附近区、乡游击队一千多人,将铜铃山及清平寨的“盖天党”团团围困,匪首何北平乘红军初到,立足未稳,企图先发制人,当天即命清平寨的“盖天党”匪徒对红军发起攻击。红军指战员沉着应战,四面出击,匪徒伤亡甚重,丢下阵地,拖着伤员逃回巢穴。农历冬月初八,铜铃山匪徒头目率匪200余人,头裹红巾,手执长矛、大刀,在水师教官的水、符、咒的蛊惑、威逼下,疯狂地向吴家梁方向猛扑过来。

驻守吴家梁的是红军英雄连和游击队的两个连队。红军连长李刚,命令各排战士撤出前沿阵地,把匪徒引向地势平展的大地角;又传令驻守在火地湾、庙垭岭两个游击队连,不得擅自出动,听到大地角枪响,立即切断匪徒归路。

匪徒占领吴家梁前沿阵地后,即向大地角搜索前进。水师教官用柏枝向匪徒身上洒水、念咒,高喊“杀不进、打不进”。忽然一声枪响,水师被击毙,红军李连长大吼一声,冲入匪群,一百多名红军战士迅速跟上,左挑右刺,前冲后拦,敌人支撑不住,向山下溃退,在溃退的路上又遇游击队阻击,2百多名匪徒全部落网。


13日晚,捣毁匪巢穴之一的铜铃山,红军根据事先的侦察和所作的准备,按时进入阵地。一位班长,身带短枪和匕首,腰系麻绳,从竹梯一步一步攀登到晒经石下仰望时,离晒经石顶还有8尺多高,他便用竹竿将打好扣子的麻绳挂在晒经石边一根树桩上,拉着麻绳,登上了石顶,首先结果了匪哨兵性命。这时,红军战士接连不断地都上了晒经石顶,龟缩在老巢的匪徒们,有的睡在床上吸鸦片烟,有的饮酒划拳,有的在吆三喝六。一个水师正在神座上“练水”。一声枪响,水师倒下。匪徒们如梦惊醒,当红军的枪口对着他们时,个个跪地投降。

正面进攻的红军连队,听到枪声,迅速突破敌后的三道防线,使敌腹背受击,有的投降,有的跳崖,匪副司令被活捉,匪巢穴之一被捣。

14日,红军接着围攻匪另一巢穴清平寨,进入寨门,空无一人。各从山洞中搜出几个匪徒,得知匪首何北平潜逃另一山洞—廖家老房后洞子,红军和游击队将洞子团团围住。这个山洞在悬崖上,要靠梯子上下。何北平进洞后,即毁掉长梯,负隅顽抗。群众献策,将海椒、土烟、硫磺、扬尘、柴草杂物,放在洞口下,着火烟熏;另树高杆,吊晒席作扇,牵动晒席,将烟扇入洞内。熏到第三天时,匪首何北平等,爬到洞口呼喊投降。至此,“盖天党”全部覆灭。


五、历史名人

箭杆村人杰地灵,早在皇清初期,1857年一民族英雄岳飞嫡系族人居住在此,也是第一家,从古至今,人才辈出。在岳飞氏族“精忠报国”思潮的影响,勤劳智慧的岳家人在这里垦荒耕织200余载,团结引领其他氏族共同创业,经商、行医,培育能工巧匠,繁衍后代,建造了箭杆的山山水水,兴建水利,打造农田,建路搭桥,真是勤勤恳恳,为国家为民族塑造着光辉业绩,从不组织反动门徒会活动,在反剥削、反压迫方面踊跃与政府同行,积极参军参战。在皇朝时期,涌现出一批学士举人,配合国家政权,服务人民,参政议政。有碑记载,1933年主动参加红军,以岳光恩为首游击大队顺利组成,配合红军消灭了“盖天党”,解放初期积极投身毛主席革命路线,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共有抗美援朝战士四名,文化大革命前后,又陆续走出一大批热血青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输送着更多的能人志士,“精忠报国”前赴后继,先后有30多人参军参战,他们不畏强暴,英勇顽强,浴血奋战,有10名战死沙场,英勇就义,游击大队大队长岳光恩因叛徒出卖壮烈牺牲。

箭杆山人始终以自强不息的精气神,不断的自我发展,自力更生,艰苦努力,在贫穷的家乡打造出前所未有的进取,从住石洞—搭建窝棚—修建穿斗结构茅草房—改土木结构茅草房—土木瓦房—改造砖混结构的小洋楼,他们付出了艰辛努力,仅靠养猪、养牛、养羊加传统农业种植,到后来国家经济兴旺,输出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经济发展腾飞猛进,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箭杆山人依靠政策的导向,乘改革开放的东风,奋勇崛起,从60年起至今涌现出了更多能人志士、各种艺人、党政干部、企业家,络绎不绝。

岳栖鹤,1971年生,现任中国国际航空分公司党委书记(厅级);

岳晓,1951年生,中国人民解放军原二炮工程学院卫生处教授(中校军衔);

岳宁,1976年生,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大学后勤处政委(大校军衔);

岳映兵,1966年生,现任巴中市农业局局长(正处级);

雷远发,1948年生,离休(副县级);

刘青堂,1950年生,离休(副县级);

刘寿堂,1971年生,重庆师大(教授);

刘金堂,曾任南江县下两公社社长;

雷兴忠,南江县财政局工作(正科级);

岳映勇,1970年生,现任南江县高塔乡纪委书记(副科级);

岳良,1988年生,现任通江县诺江镇人武部长、副镇长(副科级);

刘新太,离休(大校军衔,红军);

岳意华,留落红军,现住甘肃玉门(大校军衔);

王正朗,曾任南江县电力公司财务股长、纪检组长(退休)。

本科大学生14名,研究生1名。企业家王中明、王正明等拥有资产上千万。


六、文化古迹

岳家古墓若干(有碑记皇清初、中期);

岳家祠堂一处(部分损坏);

太子太保坟一处;

二品浩命夫子坟一处;

大型坟亭子一处;

一座玉安桥(玉安寺);

一座长7米、宽1.5米、高30多米桥(得名高桥);

有一雨岩洞、白岩洞;

铜铃上有一晒经石(此处原“盖天党”旧址,大、小两寨门,曾有庙宇,和尚经书被雨淋湿,在此晒经书,故名晒经石);

有地下党组织发源地(官家湾),官海群为地下党领导之一。

箭杆山二社,有名大院坝,过去有两根参天桅杆,后被毁。

该村有名的鹞子岩,俗话说“人去鹞子岩,人没去魂回来”。


七、演变

民族与姓名。箭杆村嘉庆25年(1820年)麻城孝感迁至此地居住,经过长愈197年的发展变迁,岳家最早定居,有杨、刘、李、陈、岳、罗、宋、廖、王、邓、张、赵、颜、雷、马、官等姓氏陆续迁入或者多种方式并入。姓氏较多,变动较大,但民族成分单一,均为汉族居民。据最新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显示,在全村289户群众中,杨姓85户,占全村户数的31%,刘姓67户,占全村户数的24%,李姓14户,占全村户数的5%,罗姓13户,占全村户数的4.7%,岳姓14户,占全村户数的4%,宋姓11户,占全村户数的4%,王姓9户,占全村户数的3%,张姓9户,占全村户数的3%,赵姓6户,占全村户数的2%,颜姓5户,占全村户数的2%,雷姓4户,占全村户数的2%,马姓3户,占全村户数的1%,曹姓3户,占全村户数的1%,官姓2户,占全村户数的0.7%。全村人口共计1013人,分为十七姓氏,其中杨姓人口321人,占全村人口总数31%,刘姓人口241人。


村内重大事件

1955年村建第一所小学;

1958年村建第一口堰塘;

1983年全村通电;

1999年全村通车;

2016年箭杆村完成文化活动室、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建聚居点一处,居住15户;打造高标准农田200亩;2016年全村移动信号全覆盖;2012-2016年全村公路硬化12公里。

2017年村建肉兔场2700多平方米。


主要经济业态

箭杆村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地理位置偏僻,山高坡陡,地处三沟两梁,土地瘠薄,干旱缺水,经济效益低,目前全村仍以传统农业为主,外出务工为辅,收入不稳定。全村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种植业包括水稻、玉米、薯类等,养殖业主要包括生猪、黄羊、牛、肉兔及小家禽等,本村外出劳动力280余人,主要流向陕西、河南、河北、山东及省内。该村栽种核桃树500余亩,李子树、桃子树500余亩,板栗200余亩,养殖蜜蜂30余桶。邓文元养殖南江黄羊130余只,刘书平等养殖肉兔1500余只(种兔),养鸡大户危才华养殖巴山土鸡1000余只(年平均收入5-8万元)。


山歌民歌

(一)

太阳出来四山黄,扯吧梭草套太阳。

太阳套在松树上,一天当有两天长。

(二)

顶针子儿怀里揣,看见热肉不得挨。

几时等到面对面,麻索儿见水解不开。

(三)

我和妹儿一路行,走到走到进了林。

人家问我做啥子,背系断了扯葛藤。

(四)

大田栽秧载四角,脱了花鞋脱裹脚。

过路君子你莫笑,大夫人小靠不着。

(五)

大田栽秧栽四方,又栽辣子又栽姜。

辣子莫得姜有味,家花莫得野花香。

(六)

太阳落坡又落槽,扯跟茅草搭拱桥。

那个从我桥上过,不害相思也害痨。

(七)

太阳落坡四山阴,四山凉水冷冰冰。

……


八、风俗民情

箭杆村风俗简朴、道德、文明、向上。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越来越多的旧风陋习被摒弃。解放前的父母包办婚姻,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被彻底打破,新风尚下提倡自由恋爱、和谐生活。旧时妇女在家庭、社会中没有地位,被迫裹脚等习俗也一去不返,如今的妇女参加竞选、担任干部,真正撑起了“半边天”箭杆村历史,先人勤奋耕作、勤俭持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织,靠传统的生产方式维持生计。他们以“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思想作为家教内容,在注重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还十分注重传统美德教育。

解放前,受传统风俗观念的影响,箭杆村人多以四世同堂、五世同堂为主,认为一家人和和美美在一起最好,因此村内院落为四合院样式较多,正房、厢房、偏房布局分明,家庭等级观念较浓。解放后,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人们的思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革,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村民们逐渐树立起了“要想方便,一家一院”的思想,老人一户、儿女一户,三人户、两口之家在村里越来越多,已经成为普遍的趋势。


九、脱贫攻坚

箭杆村系南江县供销社挂联帮扶村,自2015年8月起,南江县供销社派出了帮扶工作队到村开展帮扶工作,投资1万元开展党员扶贫示范工程建设,投资8千元购买尿素复合肥赠送全村村民和贫困户,投资5千元购买设备改善村级办公条件,协调投资10万元整治公路,为贫困户捐赠现金1万余元帮助发展产业。协助组织村民实施新植核桃园360余亩,新植水果500余亩,发展红心猕猴桃15亩,中药材20亩,养殖土鸡1万余只,养蜂30桶,养羊150余只,养牛100头,养猪200头,维修整治道路3.5公里,建供水站2处,安装人畜饮水管道15公里,建通信设施1处,农村土坯房改造60户,改造硬化社公路3公里,新建聚居点1个,26户贫困户117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住上新房,村容村貌大为改变,2016年底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