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南江县云顶村村史 - 南江县文化馆

今天是2024年05月16日 星期四

南江县云顶村村史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4 8:58:42     点击率:1649

云顶村村史的成功撰写,实属不易,由于村上无档案翻阅,所有历史考究资料全靠拜访老农、各个时期所任干部回忆而来,加上时间紧迫、编者能力有限,错漏难免存在,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村情概况

云顶村地处南江县关田乡北部,平均海拔1100米,属边远山区,与南江县红岩乡、通江县铁厂乡接壤,幅员面积10.9平方千米,山地面积15450亩,耕地面积900余亩(其中:水田400余亩,旱土500余亩);全村辖9个社,共258户1134人,在2014年初扶贫攻坚精准识别工作中确定为贫困村,相继共识别贫困户57户,232人。该村经济来源主要依赖传统种植业、养殖业及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收入。


地理资源

纵观云顶村,全村山地广袤,耕地少而分散,不利于规模化发展粮食作物,但发展山地农业优势较明显。其村组自然生态条件优越,典型的山地地貌和多种类型的立体农业气候,自然环境条件特别适合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随着近年来扶贫攻坚领域的纵深推进,加速了基础设施的全面改善、提升,传统的单一生产模式有了较大的改观,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突破,现已形成以“两耳一菇”为主,核桃、金银花和特色养殖业为辅的农业产业结构。


历史沿革

1952年之前云顶村与红岩乡部分地区等合称四保,实行保长负责制,1952年由当时的党委政府更名为四个村,并将部分地区划出给现在的红岩乡和关田乡的西坪村,云顶村实际管辖范围由此定型。当时的云顶村被称为二大队,而以云顶之称,是在1976年王国学时任关田公社党委书记时将关田乡的一大队更名为东坝村,三大队更名为西坪村,四大队更名为南溪村,当时的二大队以云鼎府的名称得来云顶村。辖五个生产队,


大事记

1952年,建村立制,实行土地改革,废除了几千年封建时期土地私有制制度,实现了土地下户。

1956年,建初级合作社,丁元义任主席,张应宝任生产大队长。

1957年,建高级合作社,成立大队支部委员会,丁元义任第一任支部书记。何光怀任生产队大队长,主管治安、按月算薪、计公分等。

1958年,建人民公社,在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指引下,开始大办钢铁,各大队也开始建立生产队,由此云顶村五个生产队建制开始。并开办食堂,施行统一劳动,统一吃饭的大锅饭格局。

1960年,停止大办钢铁,在大办食堂、大办钢铁的三四年间,人民公社没有具体的的核算方式;没有明确的分配制度;没有家庭和个人的经营活动;农业生产严重萎缩,生活物资严重短缺,饿死人事件时常发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开始出现山中无一树的现象。

1962年至1964年食堂下放,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实施中开始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自行核算劳动力等

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

1971年,整党治党开始。何学武任支部书记,何光怀、何体宗、何光旭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0年,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90年开始,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日益加快,闭关锁国的观念不断转变,大多数人开始走出村门,进城务工。

1995年,三九公路全线贯通。

1996年,农电电力设施全面建成。

2012年,通村水泥路建成。

2013年,奇山州煤矿、铁厂沟煤矿被强制关停。

2014年底,全面开始脱贫攻坚工作,先后进行了农网升级改造、安全饮水工程、标准化村委会、标准化文化室、标准化卫计室、农村危旧房搬迁改造、4G光纤等项目工程。

 

水利、交通和社会事业发展

1975年,在时任书记何体宗的带领下,全体村民精诚团结、奋力拼搏、不等不靠。在支部村委的带领下,集资投劳,建成白坪大堰(白杨坝至茅草坪),全长4公里。

1995年,因发展需要,在时任党委书记何昌宪的带领下,全乡百姓投工投劳,三九公路全线贯通,自此,云顶村彻底结束束了肩挑背磨去赶场的历史。各社道路在2008年前后全面建成。

云顶村小学,最早建在九曲水的庙梁上,后搬迁至现阴家屋所在地,后又搬迁至徐家河,最后迁至现址。因特殊情况,现由村委会修缮并使用。自村小建成上课以来,吴廷朝、周兴家、李可多、杨天贵、张仁德、陈绪金、郑光荣、徐永强、何玉群、何平宗、何学儒、李灼先、雷国政先后在此任教。

 

贤哲名士和民间艺人

何敏德、何远德兄弟二人,在清朝时期,被当时的皇帝封为何大老爷、何二老爷,云顶村所有何氏家族由此发扬光大。

何昌兴:解放前大地主,曾在国民党时期任县巡官,职位相当于如今的公安局长。

何昌兰:自创经教,开坛设法。主要会死人开路、主丧、和冤、风水等。

陈尚忠:老端公先生,传闻会上刀山、下火池等绝技。

何昌燕:私塾老教师,曾自主开办学堂。

何学儒:优秀教育工作者,退休前任关田乡中心小学校长。

杜纯裕:1960年l0月出生,大学文化。 1981年7月任赶场乡政府文书兼乡团书记。1983年10月任共青团赶场区委书记。1985年4月在南江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先后任县人大办副主任、财经委主任。1993年3月任南江县工业经济管理局副局长。1994年8月任南江县计委副主任。1996年2月任南江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县直工委常务副书记。1996年10月任南江县委办公室主任。1999年7月任南江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2002年12月任南江县政协主席。

郑光荣:曾先后在中心校、村小任教16年,后任云顶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多届。时任村主任期间,为云顶村结束了不通公路、不通农电的落后时代。

陈芝芳:任云顶村支部书记时大力发展党员,为云顶村的党组建设立下功劳。

何玉成:先后担任云顶村会计、村主任、支部书记,2016年调任北极乡任武装部长兼副乡长。

何欢:2008年毕业考取的大学生村官,先后任东坝村主任助理、支部书记。2016年至今调高塔乡任副乡长。

程俞翔:巴中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干部,为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抛家舍业,扎根云顶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主抓脱贫攻坚,为云顶村顺利完成脱贫摘帽奉献自己的青春热血。

 

村级组织建设

1957—1959年,初设支部,丁元义任支部书记。何光怀任大队长。

1959—1971年,何兴宗任支部书记,何光怀任大队长。

1971—1973年,何学武任支部书记,何兴宗任支部副书记,何光怀任大队长。

1973—1976年,何体宗任支部书记。何光怀任大队长。

1976—1979年,何学武任支部书记。何光怀任大队长。

1979—1983年,何兴宗任支部书记。何光怀任大队长。

1983—1993年,何光旭任支部书记。

1993—1995年,邵克简代支部书记。

1995—2002年,陈芝芳任支部书记,何家奎、郑光荣先后任村主任。

2002—2004年,何玉成任支部书记,郑光荣任村主任。

2004—2007年,杜纯奎任支部书记,郑光荣任村主任。

2007—2013年,郑光荣任支部书记,何玉成任村主任。

2013—2014年,刘源平代支部书记,何玉成任村主任。

2014—2016年,何玉成任支部书记,陈芝伦任村主任。

2017—今,陈芝伦任支部书记,郑长松任支部副书记、村主任。

2015.8—今,巴中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干部程俞翔任驻村第一书记,主抓脱贫攻坚工作。

 

主要姓氏来源及分布

云顶村现主要姓氏中,何姓占全村40%以上,主要分布在一、二、三、四社,据老一辈介绍,其来源是由湖广填四川时期迁居而来。

陈姓占全村10%左右,主要分布在五社、四社部分地区,据说是由何家过房而来,所以在当地一直有这样一句话说:陈何二姓是一家,是不能联姻的。姚姓来源跟陈姓大致相同,其余还有郑、朱、胡、杜、杨、赵、陆、李、王等姓,基本上都是近几十年从外地迁居而来。


民风民俗

云顶村自古以来,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全村村民大凡有红白喜事婚丧嫁娶都要杀猪宰羊置办酒席,而这当中那是相当讲究的,先从红事说起,周男嫁女也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有男的到了适婚年龄,其父母或者亲戚就会私下了解、打探门当户对的适龄女青年,并委托口才好的人前去传话,传话这人俗称介绍人,如果女方也有相同意思便邀介绍人回来回话,然后,男方开始准备礼情等前往女方拜访(俗称走人户),结婚前还要进行落拜程序,女方会把直系亲属的名单提前交给男方,男方也要准备相应的礼情前去走人户,待最后一道程序落拜结束后,双方就可以请人订结婚时间了(俗称看甲子)。结婚办酒女方三天,分别称歇客、正酒、谢客,男方四天,分别为歇礼上、歇客、正酒、谢客。席桌上的菜品必须为双数。男方正酒第二天,夫妻双方必须一起回娘家住上三天,俗称回门。结婚第一年春节,大年初一,也要准备礼情回娘家拜新年。

而白事过事相对简单,在选择葬期上,必须请会端公的艺人仔细推敲,定下时间。出丧头天晚上,必须组织法事,给亡者超度。席桌菜品为单数。自愿随礼,出殡当天结束收礼,不能补礼。从死亡当天算起,第七天为头期,第一百天为百期。一年后为周年。死者亲属和后代必须亲自上坟悼念死者。

另外,也有家中老人遇整数生日,乔迁新居,子女升学等喜事时也有请客办酒的,但都相对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