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南江县关田乡西坪村 村史 - 南江县文化馆

今天是2024年05月06日 星期一

南江县关田乡西坪村 村史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4 15:06:52     点击率:1762

概况

西坪村位于东经106.93度,北纬32.25度,属南江县关田乡所辖,东与本乡云顶村的九曲水接壤,南与本乡南溪村接壤,西与关路乡柏桠村的河湾里交界,北与红岩乡石庄村接壤,幅员面积9.2平方公里,海拔600—800米,距关田乡2公里,耕地面积893亩,林地1230亩,辖5个社,224户,1035人。劳动力524人,设1个党支部,党员26人,村“两委”干部5人。西坪村作为关田乡4个村行政村之一,泯江支流自东而西,蜿蜒从中奔流而下,两山怀水,山清水秀,境内三坝两溪,风景秀丽,距南江县城38公里,山形东西走向,东边坡陡山壁,西边地势平坦有向阳坪、岳家坝、磨山坝、中坝河故此名为西坪。因地处偏远山区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导致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普遍较低。村辖区属典型的高寒山区。2014年被列入全县156个贫困村之一,已于2016年整村销号脱贫。

村民祖辈以务农为主,民风纯朴,一家有事众人主动互相帮助,世代和睦相处,是诚实、忠厚、善良的巴山人具有的高贵品质。

 

历史沿革

西坪村自清朝以来属赶场乡管辖第四保。1949年解放后成立关田乡人民公社称为三大队,1982年改为西坪,简称西坪村。

 

地理资源状况

西坪村年平均气温17℃左右。年均降雨量1200mm,无霜期达310天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雨量充沛,气候宜人,植物物种2000多种,珍稀树木、松柏、青杠、杉木、等50余种,现查明全村两栖动物有20多种,爬行动物10种,特有物种如:金鸡、獐子等。

据史料印证,自殷商、秦汉以来,本村就有人类居住。有古山塘、坟包上遗址碑记为证。但经历年灾荒和瘟疫,本村已成无人区。清康熙年间,从湖广移民入川,本村居民均从湖北迁移而来,有本村居民各姓氏族谱为证,移民先在岳家坝、高家河插占为业,然后向两沟深入,所有农户均是自种自吃,并无多余田土。

行政区划,清朝属官(路口)溪(赶场溪)乡第四保,与石庄村、云顶村同属一保。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一直沿清朝的保甲制度未变。

 

村内重大事件

1945年红四方面军扎营西坪一年。

1950年土地改革。

1958年大办钢铁;修建柳树桠山坪塘。

1974年修建10千伏安电站两座,满足两个社照明。

1976年建修雄黄湾水塘。

1976年至1979年间农业“学大寨”三大队建新田4个社80余亩。

1978年各队分战斗作业小组进行生产。

1980年落实包产到户,将老二社分为两个社(二、五社)

1982年包产责任到户。

1982年三大队改名为田坪村,简称西坪村。

1989年全乡劳动力修建三溪铺至九曲水村道路8公里贯通西坪村三个社。

1995年西坪村接通关路水电站30千伏安民用电。

2004年新建了西坪村200平方米村小学校舍;卫生室50平方米。

2006年修建1社社道路1.5公里;4社社道路2公里。

2009年新建西坪村320平方米村委活动室。

2011年2、4、5社干部引导农户自修入户路3公里。

2012年2、3社修建集中人畜饮水三处。

2013年小微水工程修建、1社灌溉河堤渠、堰100米,2社渠堰300米,3社整治水库1口渠堰500米。4社整治山坪塘1口,进水出水渠堰500余米。5社渠堰150米

2014年西坪村申请为建档立卡贫困村,2014年至2015年6月南江安监局挂联帮扶西坪村,全村57户进行危改新工程。

2015年6月巴中市代建局挂联西坪村,整治村委阵地,新建活动场所。全村30户进行危改新工程,实现了安全用电、宽带网络全覆盖。

2016年新修高家河、岳家坝两座漫水桥,同时硬化村社道路8.1公里,西坪村通过县、市、省,国家验收,实现整村销号脱贫,完成了4户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全村27户进行危改新工程,实现了安全饮水,建通信基站1处。

2017年硬化4社生产道路2.6公里。脱贫后巩固提升发展产业,农户增收,争创“四好”新村。

 

村级组织建设

民国时期属赶场乡所辖为第四保,一直到一九五一年。

保  长:杜含芳

副保长:杜仕荣

全国解放后,行政区划为关田乡。

一九五三年建立中国共产党西坪村支部委员会。

第一任支部书记:张自荣1952年—1965年。

第二任支部书记:何光洲1965年—1982年。

第三任支部书记:罗清海 1982年—1984年。

第四任支部书记:谢世全 1984年—1995年。

第五任支部书记,张永川 1995年—2013年

李邦基2013年至今。

村民委员会(人民公社时叫管委会、大队)

第一任村长:何清德1952年—1958年。

第二任村主任:何光洲1958年—1961年。

第三任村主任:杜习光 1961年—1967年

第四任村主任:吕映国1967年—1978年。

第五任村主任:李国芳1978年—1984年。

第六任村主任:张永川1984年—1995年。

第七任村主任:李邦基1995年—2013年。

第八任村主任:陈  丽2013年—2016年。

第九任村主任:李邦云2016年至今。

 

姓   氏

全村住房为汉族,共居住着224户,其姓氏如下:

何姓是村内的大姓,约占10%,李姓约占7%,陈姓约占3%,谢姓约占3%,冯姓约占1%。其余姓氏有岳、谭、马、黄、刘、彭、徐、郑、严、袁、王、舒、唐、周、蒋、石、张、熊、肖、杨、曾、罗、郭、胡、杜、许、章、胥、龚、任、仲、赵、简、吕、曹、黎、腾、汪、龙、符、杨、朱、黄、冉、尧、秦、尹、韩。

 

主要交通道路

村道路1.5公里,5个社都通水泥路,全长6.1公里。

 

主要经济业态

全村经济收入主要以外出务工和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种植包括水稻、玉米、油菜、薯类等,养殖业主要包括肉牛、黄羊、小家禽和生猪等,村内外出务工260人,主要流向陕西、内蒙、北京、甘肃、山东、山西、新疆等地及省内。

该村现有产业其中核桃450亩,金银花200亩,“两耳一菇”1000袋,茯苓200袋,养羊大户何家林,养殖黄羊100余只。

 

村风民俗

该村历史以来村民们大多刀耕火种,广种薄收,住茅草房和瓦房,改革开放后80%的村民住上了砖房,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全村村民凡有红白喜事婚丧嫁娶都要置办酒席,酒席上规格10盘10碗为主菜,附加副菜2-4碗菜品,每桌22—24个菜品,红事酒席菜品及每轮出的桌数必须是双数,白事酒席菜品每轮出的桌数必须是单数,红事男酒先请姥姥外家、老小外家,红事女酒正酒先请介绍人、押礼先生,娶亲娘,陪姑娘,抬箱把柜的抬脚、鸣锣师,再请亲戚朋友,就餐时红事可以重盘子但白事不能重盘子,全村村民主动帮忙,自发送礼,水礼主要以:大米10斤,鸡蛋20个,淀粉10斤,香烟一条,现金在外。女酒饼子二十个,亲戚还会添箱,送床单被盖各1床,水瓶1个、碗20个,盘20个,箱子一口,柜子一口,写字台一张,茶几一张。如今村民送礼主要以送现金。

红事(婚嫁)筹备帮忙、歇客,(女方)哭嫁(给眼泪钱),男方摆礼,出嫁(辞神、踩斗、上桥),女方送亲,男主接亲,拜堂、入洞房、闹洞房、正席、谢媒、答谢帮忙人员、谢客。

白事,道场做法、开路、念祭文、入殓,瞻仰仪容、出殡、下葬、安坟、烧七、烧百期、烧周年。

 

社会事业发展

村活动室:西坪村有村级活动室1个,占地320平方米,两层,有成套办公设备,无线网络全覆盖,可供村两委班子成员工作办公和召开村民会议使用,。

村小学:解放后村小学于岳家坝老屋。第一任教师赵国珍,1970年因岳家坝房屋改为保管室,学校迁往西坪二社坟包梁,2003年因该村新村建设学校搬迁于岳家坝教师马义宽、李灼先,2006年因学生减少,全村小学合并关田中心小学,建在三溪铺。

村卫生室:西坪村有村卫生室1个,村医李安林。

村文化室:西坪村有文化室1个,有各类图书5000册,有锣鼓、演出服装,有二胡、笛子、有棋牌,有电脑2台,有乒乓球、篮球、羽毛球,免费为村民借阅和娱乐。

 

民间艺人

1.胥铁匠:铁匠为胥直刚,擅长打制斧头、镰刀、锄头等各种农具。

2.何木匠:本名何登孝,生于1940年,卒于1998年,西坪村过去全部都是茅草房,文革后,全村由草房换瓦房,何登孝经常帮乡邻修房,做排扇、立柱头,做拌桶,打黄桶,对百分之70以上的农户都没有收取过报酬,深受群众喜爱,在西坪村名气很高。

3、李石匠:本名李维兴,生于1941年,卒于2000年,西坪村过去为给农户改变住房及其他需用打柱墩、基础石、阶梯石、打坟头石、石水缸、石猪槽、石対窝。极大的方便了农户生产生活需求,得到村内大部分人的尊重。

4、赵瓦匠:本名赵国兴,生于1940年,身体健康,西坪村过去为给农户改变住房,给农户做瓦坯、加工烧制。全村百分之70以上农户住房用瓦都由他制作烧制。收取报酬低,极大的改善农户住房,深受村内大部分人的敬重。

 

知名人士

杨新元,生于民国年间,卒于1984年,1933年参加红军,1935年随红军长征北上,解放后由国家供养。南江县人民政府追认为烈士。

刘永贵,生于民国年间,1933年参加红军,1935年随红军长征北上失踪。南江县人民政府追认为烈士。

周先明,生于民国年间,卒于1991年,1933年参加红军童子团,1935年返回,解放后享受国家民政补助。

李含登,男,1958年1月出生,南江县关田乡西坪村四社,198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4月参加工作,四川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省委党校大学,现任巴中市政协党组成员,秘书长。

王丕:男,55岁,清华大学毕业,现在美国德克萨斯州银行工作。

王导:男,52岁,成都铁路学校毕业,现在南充市铁路局工作。

胡浩:男,49岁,重庆交通大学毕业留校,现任学校纪委成员。

李茂先:男,26岁,成都地税局工作。

何浩:男,28岁,成都市中学教师。

韩军:男,27岁,通江火炬中学教师。

谢沛贵:男,34岁,宜宾市国土局工作。

李青青:女,30岁,巴中市恩阳中学教师。

胡俊芳:女,26岁,成都市铁路局工作。

 

文化古迹

1.古墓群:西坪村四社井坳子有众多古墓,现在十多座清代古墓,其中有一座墓高3米多,雕刻众多人物,工艺精湛,川方上雕刻众多人物和各种图样。工艺特别精美,古墓完整无缺。

2.观音庵:西坪村一社,建于清朝年间,塑像雕刻于石崖上,一层是主殿,主殿后壁是自生的石墙,庙建直排结构,两边塑有金童玉女塑像,一年四季香火旺盛,众多人到此烧香拜佛,庙宇完好无损。

 

山歌民歌

《四句山歌》

供稿人:周福银

①山歌子儿子山歌;你的莫得我的多。

屋里装了几船子;坡里还有几崖壳。

②山歌子儿子山闻;山歌出于年轻人。

神仙出于桃源洞;美女出于桂花林。

③清早起来去放牛;一根田埂放出头。

牛儿不吃露水草;唱个山歌回家了。

④贤妹妹妹妹贤;亲口许我六十年。

五十二岁把命短;奈河桥上等八年。

⑤郎在梁上打一枪;姐在河里打惊张。

劝郎莫打山中鸡;打了一只不成双。

⑥我跟贤妹儿隔条河;柳叶遮住看不着。

几时等到柳叶落;早不看到晚看着。

⑦太阳落坡郎要走;双手拉住郎的手。

叫声贤妹儿你丢手;这条路儿我时常走。

⑧大河涨水小河流;唱个山歌解忧愁。

解得忧来解得愁;解得黄河水长流。

⑨太阳落山四山黄,贤妹儿出来收衣裳。

衣裳搭在肩膀上;眼泪汪汪望小郎。

⑩大河涨水小河翻;扯个眉毛做豪杆。

你莫嫌我豪杆小;小小豪杆撑大船。

 

脱贫攻坚

西坪村系巴中市代建局挂联帮扶村,自2015年6月起,市代建局派出了帮扶工作队到村开展帮扶工作,工作队队长苟超,第一书记周斌,局派10余名干部与30户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市代建局先后投资10余万元,用于西坪村产业发展基金。投资2万元购买化肥2.5吨,发放给贫困户,帮助发展产业。投资5万元购置生活物资(衣服、被盖、米、面、油、洗涤用品等),发到每户贫困户中,用于改善生活。争取桥梁、产业路资金,解决西坪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投资1万元,购买电视、电脑,还送了办公桌一套,音箱一套,解决了办公用具,近年来该村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宣传部帮扶下的以“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倒逼工作方法,采取“政府主要,群众主体,干部主帮”的扶贫模式,从严从实开展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在村集体经济建设上,村集体资金入股合作社获得分红和收益归村集体,探索创新扶贫资金分阶段“入股分红”的方法,2016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7万元。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①通村硬化路,产业致富路,共计4.1公里。②安全饮水全覆盖,全村群众能饮上“安全水”。③安全住房保障上,结合西坪地理形状,按照统规自建,实行分散安置,4户18人纳入异地扶贫搬迁的贫困户房屋全面建成。同时完成全村124户农房的“危改”改造。

在公共服务配套上。①卫生服务站,有标准化卫生室1个,签约乡村医生2名,群众不出村就能得到基本医疗服务,在医疗扶助政策的支持下,基本医疗有了保障。②文化活动设施,重点打造西坪村文化院坝和文化进新村项目,已建成投入使用。③宽带网络和广播电视站,该村开通光纤电视,目前已完成安装。广播村村响成功运行。

在致富产业培育上,一是采取“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岳家坝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成食用菌产业,带动周边群众种植,全村共(其中贫困户38户产业扶持基金发展食用菌),黄羊100多只(其中贫困户3户通过小额信贷),巴山土鸡1000余只(其中贫困户38户发展土鸡400只)。三是加大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引力度,引进企商资本成立九曲水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和塞外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00亩,种植“两耳一菇”和家禽养殖,带动周边贫困户15户60人发展产业,就近务工,入股分红,带动贫困户15户增收5万元。四是发展电商1家,帮助村民销售蜂蜜,天麻、木耳等本地土特产品,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全村贫困户全部做到吃不愁、穿不愁。

在“好习惯和好风气”的培树上,通过文化进新村和文化院坝建设,大力弘扬孝道文化。通过评选首届“脱贫之星”8人,设立好人榜和开展“感恩奋进”主题活动,引导村民互带互助,激发贫困产内生动力,宁愿苦干、不愿苦熬,自主脱贫奔康,通过以环境整治健康教育为主要载体的“习惯养成”主题教育活动,引导群众养成好习惯,通过依法治理,打击赌博、封建迷信等活动,净化乡风民风,凝聚民心,共促发展,实现村风民风大为好转。


后  记

《关田乡西坪村村志》的编写,于2017年8月中旬成立“村志”编写小组。立即开始采集有关资料。月底完成初稿。此志乃西坪村干群辛勤的结晶,由于村上无档案,靠访老农、老干部,再加之时间紧迫编写人员少,编写水平有限虽经努力终于问世。错漏难免存在,肯请百姓及读者批评指证。

 编者:李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