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南江县下两镇瓦坪村村史 - 南江县文化馆

今天是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南江县下两镇瓦坪村村史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5 9:18:09     点击率:1745

一  村情慨况

瓦坪村位于元顶子山系冒顶山下,由大庙子土坝、刘家扁彭家山、蔡家山、候家坝三山两坝形成。东与元潭治平村,南与凉水韩岭村北与下两阳光村接壤,西邻元顶子山。瓦坪村位于下两镇东南方向,与元潭乡治坪村相邻,距下两镇6公里,幅员面积3平方公里,辖三个社,195840人,劳动力470人,外出务工280余人。其中:2014年建卡贫困户41179人。经过一年脱贫攻坚,截止2015年底,贫困户36户,147人。该村两委班子配备完善,村社干部5人,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在下两镇党委政府领导下,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特别注重基层党建工作建设,村支部有党员19人。全村平均海拔900余米,森林覆盖率约60%,自然资源丰富,气候宜人。

该村属于典型的高山村,地势南高北低,坡度较大,交通不便,生产生活条件极差,人均收入仅2930元,是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全村未改造土坯房达50余户。

该村基础设施落后,村社道路约有12公里,仅已硬化2公里,山坪塘12口,各类蓄水池30余口,渠道3千米。

该村产业缺乏,为带领全村脱贫致富,村两委班子坚持为民务实的宗旨,围绕镇域规划,立足村情,重点发展种养殖业。目前,全村已有养牛专业户1户,南江黄羊养殖户3户,巴山土鸡养殖户30余户,并于2014年新建核桃园140亩,苗圃专业户1户。

根据该村民情村状,村两委统筹规划,以现代生态茶园产业发展为主轴,重点打造秦巴地区三大核心产业(南江黄羊、巴山土鸡和核桃园林),着力加强公路硬化、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投入,

 

二  历史沿革

解放初期全村有97户人口422人,草屋31处刚刚诞生的新中国百废待兴,第一届村级组织村长彭玉林主席廖代久,实行土地改革,组织发展生产,开办夜校扫盲识字。开始新修水利挑塘齿堰,人们把烧番拜菩萨的大庙子作为校址,用篱笆木板搭起作为教室老师在前面讲课学生在木板上学习,当时的经济十分脆弱,村内主要以手工艺、打石、竹编、泥瓦匠以及传统种植来维持生产生活。

1951年彭大昌、杨通祥、王文举伍仕福等同志参加工作1952年经吴光全陈正银同志介绍入党并担任村支部书记,土改结束后1954年陈正祥加入中国共产党并选为村长,1956年王文举加入中国共产党并选为农协会主席,伍仕福同志担任文书。当时全村6个村民小组,刘家土扁至解爷庙18户79人为第一小组谢光前担任小组长,大扁子土坝19户82人为第二村民小组杨美礼担任小组长,彭家榜19户93人为第三村民小组谢祖才担任村民小组长,陈家大院子至杨家大院子为第4村民小组15户50人崔宜贵担任村民小组长,戏梁弯崔家大院子与彭家大院子为第5村民小组10 户42人,蔡家山大院子至学堂弯候家坝为第六村民小组21户83人当时全村99户437人

互助时期发扬强帮弱近邻互助1954年全村建立初级社,1955年建立高级社这个时期全村主要以实行评工论分公粮分摊,当时的公粮交正直下两还没有粮站后来交元潭,为了便于交税全乡屠工统一调动,本村定两个点1、2社设周文英处3、4、5社设蔡论伍处。1957年大鸣大放在大辩论反对封建鸣放结束。1958年上半年开始打击不法地主下年成立人民公社办起了公共食堂,秋收后全村大部分男劳动力到铁厂超英赶美全民炼钢。1959年至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出现浮肿病全村集中在三社统一治疗建立药房由蔡斐然主持治疗工作,同时建立幼儿园由杨光淑任教。并在三社办起养推广新技术。1961年中央决定解散公共食堂,增划自留山和自留地发动群众种蔬菜瓜豆让老百姓填饱肚子。1961年钢厂停工劳动力转移到大办农业“第一线”放火烧山扩大种植面积回复生产和发展,1963年四清运动中全村共划分为三个社把原来的1、2队划为一社,3、4、5并为二社6队改为三社,

随着入学人数增多大庙子以变为危房将学校改到周文家上课。由于造反派掌权,领导班子处于瘫痪状态,白天抓生产晚上挨批斗1969年由于入学人数增周家房子以无法满足正常教学村委决定在村中心地段瓦子坪新建学校,聘请廖远荣、杨太胜任教 陈北科教耕读班,在本村任教的老师多达30多位,其中廖远荣 杨太胜任教最长,育出了大学学历在岗30多人,他们为我村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76年在县委下派干部丁国润同志的带领下建立了合作社代购代销村农队购置了3台拖拉机,同时村上办起了大米厂2、3社安装了水轮机,从此打米磨面不出村。在全村新挑堰塘10口羊场一个村公林25亩集体经济不断壮大。蕨台水库连续5年派出专业队48人,修建下东公路,下两电站均为义务投劳。粉粹四人帮后首先实行按人劳分配土地承包老百姓种田积极性空前高涨,1990年全县大办交通修建二南路、沙南路、下高路瓦坪村积极参加出钱出力。


三  地理资源

村内中药材及茶叶、核桃、板栗、竹荪、等土特产品,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云顶绿茶"和"云顶茗兰"是四川省唯一获得AA级绿色食品品牌的产品。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南江黄羊之乡",被专家誉为"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盛产金银花、天麻、杜仲、黄柏等2300多种。


四  村内重点事件 

1954年彭大昌、杨通祥、王文举、伍仕福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我村第一批党员诞生并成立村委班子

1956年全村划分为6个村民小组

1954年建立初级社1955年建立高级社

1961年解散公共食堂

1963年将原来的6个村民小组划分为三个社

1971年成立合作社

1971年第一台拖拉机进入我村,大幅提高生产力。

1979年瓦坪村通电

1980年土地下户实行家庭承包制

2001年瓦坪村第一条公路诞生

2009年瓦坪村 村委会选址修建

2015年瓦坪村被纳入连片开发

2016村公路主干道加宽至5.5米全村道路硬化达到了9公里覆盖全村95%

2016新建聚居地彭家湾一处入住24户并建大型饮水池一个蓄水池2个全村吃上了安全水


五 村级组织建设

瓦坪村党支部一个党小组三个,村支书李容下派第一书记江南共有党员18人,其中女党员三,研究生一人,大专两人,中专一人,高中三人初中九人小学两人,支部有规范的学习活动中心各类党报党刊齐全。

村委会共有委员三人村主任宋渊,共有村干部5人,村务人数配备齐全,村委会有规范的办公室,会议室等设备齐全完善。


六 村内主要姓氏:

全村三个农业合作社195户,全村以廖 谢 彭三大姓氏为主,彭氏人口较多固有彭家山之名,姓氏多有联姻亲氏情分相当浓厚,姓氏之间团结互爱和睦相处,没有家族姓氏帮派争斗,是一个祥和的好瓦坪村。


七 主要交通建设

2000前年全村没有公路也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全村基础条件相当落后,治传一句佳话“有女莫放彭家山,天晴下雨路不干”全村生产生活物资全靠肩挑背磨的艰苦生活,生存条件十分恶劣。2000年全村提出“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全村热情高涨,积极集资投劳。用钢钎二锤肩挑背磨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带头苦干,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斗打通了全村第一条长2.5公里的毛坯公里,2006年国家实施通畅工程对道路全面整治建成了标准5公里村道路,基本解诀了人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2016年瓦坪村被纳入全县连片扶贫开发项目,交通建设国家大量投入,对全村主干道4公里全面加宽至5.5米加装防护栏并新修招呼站2个建成多个垃圾池,新修产业道路1.8公里。到2016年底全村硬化道理6公里,社道路3公里到户路达到了95%。全村老百姓享受了交通带来的好处,在村民流传着“往日瓦坪羊肠小道变通途,赶场办事不走路天晴下雨进屋不粘泥,同时加快了旅游带的发展速度。


八 主要经济业态

2015年前我村无任何产业全靠传统种植为主以大米,小麦,油菜,马铃薯及红薯为主。经济收入全靠养猪养牛养羊及出售多余粮食和农产品为主。2016实施连片开发后全村栽植南江大叶茶800余亩,引进中药材万寿菊种植500余亩。养殖南江黄羊大户3户200多只年出栏达到了40余头各类畜禽100只以上。全村自然林达到了3000多亩,公益林1600余亩森林覆盖达到了70%.瓦坪村是一个山清水秀人和的美丽乡村,并被纳入元顶子旅游环线。


九 村风民情

瓦坪村素有文明之称 ,村风民风淳朴邻里之间团结有爱,尊老爱幼是全村和谐的美德,文明礼貌待人,村社之间没有分争,政令畅通,婚丧嫁娶不大操大办。村委班子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加大预防调解力度,注重解决疑难问题,努力将民间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营造良好的社会稳定环境。


十 社会事业发展

过去的瓦坪村十分贫穷落后通过连片开发村两委有各类办公设施齐全,办公场地活动阵地300余平方米,建成彭家湾聚集点一处入住24户,各类设施齐全完善,建成大型供水站一处及两干小型的蓄水池个全村吃上了安全的自来水达到了99%,同时整治了5口规范安全的山平塘并投放了800多斤鱼苗。全村社保、医保、参保人数达到了95%以上。全村儿童上学到达了100%。全村从2014年的贫困人数195人到2016年已脱贫181人。通过2016年对危旧房的改造,全村人民已经住上安全住房。通信网络以全覆盖,通过农网改造全村生活生产用电以达到规定标准。公共医疗卫生场地建设达设备及医疗人员齐全,村民身体健康登记入档。瓦坪村从基础建设的改变促进了全村产业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人民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养成了好习惯,形成了好风气。


十一  民间艺人

彭万年:现年80岁彭家山生长人氏此人能歌善舞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并写得一手好毛笔字。

彭海昌  彭越昌:瓦坪村二社彭家大院子生长人氏,出生中医世家精通中医。


十三  知名人士

杨太兴:瓦坪村一社大庙子坝生长人氏1959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农业大学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农作物遗传研究生1961参加“群英会”受到周恩来总理亲自接见,中国科学院教授。

周朗如:瓦坪村一社生长人南江县税务局工作

蔡玉强:瓦坪村三社崔家湾生长人,留学加拿大回国后在重庆工作大学教授。

周绪升:瓦坪村一社生长人氏 南江县地税局工作

杨和军:瓦坪村一社生长人氏 参军后任班子、排长、连长、副营长转业后在县民政局工作

温佳兴:瓦坪村一社生长人氏,四川农业大学毕业后在成都工作

陈桂林:瓦坪村二社生长人氏,四川大学毕业,毕业后进入国有企业放弃优厚的待遇最终离职,自主创业成立“天天旺”食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