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玉皇观村志 - 南江县文化馆

今天是2024年05月05日 星期日

玉皇观村志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5 10:20:37     点击率:1929

《玉皇观村志》编写小组:

王明登,李朝确 李芬 陈家明 许春梅  郑福长

主编:李勇

校对:王明登  李芬 郑福长  陈家明

封面题字:李勇

封面设计:李勇

前  言

《大河镇玉皇观村志》乃我村有史以来第一部村志,现辑成问世了。

吾村自1949年(解放后)成立村委村支部,一路风尘走过非凡的近80个春秋,百姓薪火相传,励精图治,春风化雨,岁月如歌,春花秋实,辛勤耕耘,艰苦劳作,历程艰辛,可歌可泣,盛举所在,不仅可以“  ”启示当代,而且可以“存史”激励后人。编写这部史志,经过组织力量,宣传动员,调查了解,搜集资料,整理编写,征求意见,历时半月,于2017年8月脱稿。

本志简述村名来历,地里概貌,各届村委支部,文化名人,出名学子,成功人士,民间艺人等以及发展变化的历史,是村委村支部和全体老百姓共同劳动的结晶。由于从无村史档案,任重力微,编写水平有限,遗漏和错批之处,尚祈指正。

吾村籍教师:李勇

2017年8月

大河镇玉皇观村志 

第一章、 地理概貌

玉皇观村位于明江路南岸孙家山脚下,现大河镇街道(文昌路社区和明江路社区)之后。东临孙家山村七社,北对永坪寺村、西大营坝、佛石坝等三个村,南与郑家沟村小坝子(猫儿寨)接壤。幅员面积:6.8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积为854亩,林地面积4200亩。辖七个社,408户,总人口为1320人,其中劳动力600余人,党员35人。现有中学(南江县大河中学),村小(玉皇观小学)各一所,村委办公楼一幢,面积:280平方米,办公室,会议室,医务室,爱心小屋等,社社通公路(部分户通过院坝),全场16公里,面部硬化。山水塘(库)13口,微水池36个,人畜饮水14个,土质薄,利于水稻、玉米、小麦、大豆等农作物生长。



第二章、 村主要地名

玉皇观,原三大队,据传以玉姓在黄家寨脚下修一寺庙,内供玉皇菩萨数十尊而得名,在镇驻地南岸,境内所辖一湾(乡约湾),一坝(张家坝雷破咀),三个坪(水缸坪、陈家坪、庭房坪)。

乡约湾:李大春(清朝年间)一社乡约湾,据县志记载,当时南江县设三个乡约,李大春乡约乃其中之一,分管三乡 十八个场,能言善语,为人正直,办事公道果断,深受百姓拥戴。此湾距镇约五华里。

水缸坪:人们习惯在石上建造水缸(又名太坪缸)于庭院,以作养鱼、栽花、防火之用,名曰水缸坪。村委驻地,距镇二华里。

陈家坪:原为陈姓聚居得名,在新街(过去的贵和场)后,现大河中学驻地。距镇约一华里。

猫儿寨:天然生成的一只巨形大猫,大自然所赐,形象逼真,猫头在世纪大酒店山后,两只前爪,右爪正在吾村之列,恰似正抓一只大山鼠之势。猫儿寨美名远扬,尤其在 石滩铺桠庙村一带观望,非常逼真。



第三章、 老红军及流落红军

1. 李友兴、男、一社人,其妻熊氏通江人。1933年参加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饱经枪林弹雨之苦,为中国的解放事业贡献了毕生,解放后因无文化在巴中市民主街养老安度晚年,育二男四女。上世纪七十年代去世,夫妻二人均安葬在巴中红军烈士陵园。

2. 李朝秀、女,一社人,1933年参加童子团红军鲜花队,在长征途中与部队走失,后逃至成都。靠做小买卖(针头麻线为生)为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命为流落红军,一九八五年,病故成都,安葬在成都烈士陵园。

3. 何秀典、女、1933年参加童子团、鲜花队、在广元昭化、与部队失联,重返故里,一九八一年证实为流落红军,1990年病故,安葬在一社坟园。


       

第四章、 历届村支部村委会成员

(解放后至今)

第一届(1949——1953):支书:廖勇  两委成员:苏朝珍、张德政、李天玉、李忠兴、王仁元、刘承渊、黄道守肖淑英率百姓开荒垦地,扩大耕地面积。

第二届(1954——1983):支书:汪家贵,大队长:刘宗凡 两委成员:苏朝珍、何朝富、何青典、许昌鹏、王庆荣,李朝远率百姓开渠凿堰,改土造田,解决百姓温饱。

第三届:(1984——1988)支书:张文良,主任:张文林,两委成员:许昌鹏,李惠文,李朝伟,郭德文,何朝伦,李朝强,许明强,何贵文率百姓发展经济,品种改良,产业调整,解决百姓温饱

第四届:(1989——1991)支书:许昌鹏,主任:李朝确,会计:李朝伟,妇女主任:李会,连长:郭德文率百姓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为百姓安上了夜明珠,告别了松香,油灯。

第五届:(1992——1996)支书:张文良 主任:李朝确 会计:李朝伟 妇女主任:李会 连长:郭德文 计生专干:何绍伦。率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组织劳力外出务工致富

第六届:(1997——2000)支书:李朝确  主任:张文林  文书:何朝玖 妇女主任:李会率百姓勤劳致富,投工投劳,修全村公路13公里,基本告别了肩担背磨现象,组织青壮年外出务工,劳劳致富。

第七届:(2001——2003)支书:李朝确,主任:许明良  文书:许明政

第八-九届:(2004——2010)支书:李朝确 主任:王明登  督察员:李会、许明强 文书:郑福长 妇女主任:李会率百姓集资,靠国家补助,硬化了全村公路,告别了泥泞路,修建了村委会。

第10-11届(2011——2013):支书:李朝确 主任:张文良  文书:郑福长 妇女主任:许尔华 计生专干:何绍伦  督查员:陈家明

第12届(2014——2016)书记:王明登  主任:张文良 文书:郑福长 督查员:陈家明 妇女主任:许尔华 社长:李朝第

2017至今书记:王明登 主任:李芬 文书:许春梅 督查员:陈家明 计生专干:郑福长 社长:岳志华 何文波 驻村书记:刘大维

率百姓脱贫攻坚,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猪,肉兔,土鸡,种蔬菜,植水果等,解决人蓄饮水,加强绿色环保,脱贫致富,同步小康。



第五章、玉皇村教育概况

解放后,吾村先后办起了红塔小学(庄子上二社),火花小学(四社,李天玉同志前面),玉皇观小学(玉皇观庙下面),村完小。曾任教师:刘文元,王清德,岳大永,张文星,李勇,熊林,张开勉,白映若等20余人。负责人:张文星,白胤若。大队辅导员:李勇。三村教育最兴盛时期1979年——1990年(李勇在此任教期间),甩掉了三村教育的落后的帽子,作为三村能办三所小学,说明村委村支部及老百姓非常重视基础教育,加之大河中学又办在家门口,所以三村的学子勤奋苦读,人才辈出。


 

第六章、文化名人

上世纪五十、六十年代:

李北辰、(1925.6—2006.6)男、一社人,省达师文化、教师,1952.9—1954.8大河小学校长,1954.9——1962.8乐坝小学校长,1962.9——1980.1大河中学教师,1980年光荣退休。其中五个儿女均为国家工作人员,其中李勇、李锦蓉在大河闻名。

郑开河、男,一社人,解放前南江中学毕业,参加志愿军转业后供职达县罐头厂办公室主任。1981年退休,2004年5月病故。该同志博通古今,特长书法,享誉达县、南江等等地。

熊林、男,一社人,现年70多岁,转业后从事小学中学教育工作,爱好文体和书法,在大河南江非常有名。

郑海长、男、现年80多岁,二社人,中学文化,曾任县商业局物价局局长,其儿女成才均在外工作。

郑森长、男、现年70多岁,二社人、医生。曾任大河区卫生院院长。已退休,现巴中安度晚年。

李朝广、男、现年70多岁,三社人,供销社职工,曾任瓦池、白院供销社主任。三个儿女均在外工作,退休后在老家度晚年,其长子李新泉在南江巴中闻名。

何朝华、男、三社人,70多岁,小学文化,县邮电局会计师,一男三女均在外工作,退休后南江镇养老。

何丕基、男、三社人,70多岁。巴师文化,小学教师,枣林、大河两地任教。治学严谨,教学质量高。育有二男一女,次子川大毕业,现重庆供职,长女大河小学教书上,退休后在巴中、山城丙地欢度晚年 。

李朝雄、男、三社人,现年70多岁,森工局工作,曾任梁山林场场长,退休后在单位,成都养老。

李天玉、男、四社人,1953年大河乡首任党委书记至1956年,1962年——1969年任大河公社党委书记,育四男一女均在外工作。

刘承渊、男、五社人,1969——1971年大河公社党委书记,1978年——1982年担任大河公社党委书记。四个儿子均在外工作。

李芝培、男、四社人现年70多岁,医生,担任大河区卫生院党支部书记。

张文星、男、四社人,现年70多岁,小学教师,已退休,在家养老。

刘宗道、男、四社人,滑翔校毕业后,供职于达县民航局。退休后在达县养老。

刘阳生、男、 五社人,当兵曾任参谋长,转业后达县党校工作,曾任校长,退休后达县安家养老。

刘宗美、 男、五社人,70多岁,北京飞行大队,曾任飞行大队长。正师级干部,退休后北京度晚年。

刘宗瞭、男、五社人,70多岁,原大河区公所工作。曾任区武装部长多年,退休后对兰花独有情钟,五个儿女均在外工作。

刘宗伦、男、五社人,70多岁,先在工业局工作,后调至税务局工作,育二男一女,长子刘小毅现任县地税局局长。

张德政、男、五社人,大河信用社创始人之一,曾任主任,其子张文雄、孙张伟均承父业、祖业。

王礼元、男、五社人,80多岁。县商业局工作,曾任局长。

王信元、男、五社人,70多岁。梁山林业局工作,曾任场长、书记,退休后返乡养老。

郑开明:男,五社人,医生,大河区卫生院工作,退休后现已故。

何贵勤:男,七社人,解放初就开始从教,1979年退休,已故。

何贵廉:男,七社人,自修大学,曾任小学、中学、高中语文教师、大河中学教导主任,才思敏捷,博古通今,当代名师。

何朝宪:男,七社人,上世纪五十年代参工,中国农业银行大河营业所创始人之一,2000年已故。

秦邦应:男,七社人,70多岁,大河小学教师,曾任学校“常委会”主任,退休后在家养老。

何贵贤:男,七社人,县公安局干部,已故,育三个儿子,均在外工作。

何贵强:男,七社 ,南二中吉奥森,因病已故

何北平:男,七社人县五金公司工作,任公司经历,退休后病故家中。

何绍雄:男七社人,大河小学教师,爱好体育,廉法从政,学生的良师益友,退休欢喜安度晚年。

何顺典:四社人,畜牧站工作,在品种改良中有重大贡献,乃全国劳模。退休后在家养老。

张文东:男,五社人,南江水泥厂工作,厂长,退休后在南江安家。

郑元长:男,二社人,小学教师,大河小学退休。

郑开国:男,五社人,七十年代中期就读武汉财经大学,属本村第一位大学生,毕业后一直在省审计局工作,以退休,在成都安家欢度余生。

李勇:男,1958年5月生,一社人,小学高级教师,1978年从教至今四十年春,爱好广泛,发展全面,特长书画,爱好文体,曾担任大河原少先队总辅导员,大河小学工会主席等职,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之员,县“三笔字”第一名获得者,书法作品在成都、重庆、西安等城市展览过,县优秀的总辅导员,优秀班主任,县优秀乡村教师,育二女,长女李茂大在河邮局工作。

李雁鹏:男,1965年2月生,一社人,先广东武警总队六支队当兵,历任班长、排长、指导员、教导员(正营级),转业供职深圳市公安局(副处级) 。

李锦蓉:女,1962年9月生,一社人,医生,大河原中心卫生院工作,爱岗敬业,和蔼待人,多次获县级表彰为“优秀医务工作者”2012年退休,现定居深圳龙岗区。

李华:男,一社人,参军,读军校,曾任排长、连长,转业后现供职于巴中市税务局。

李青梅:女,一社人,达师毕业,改行从政,现供职于成都龙泉,现任司法副局长。

郑开吉:男,二社人,(信用社工作,篮球运动员,球艺高超)白院,南江杨家河信用社主任。

郑开云:女,二社人,医生,在大河中心卫生院工作,现供职于县中医院。

郑静:女,二社人,卫校毕业,县人民医院工作。

李森:男,二社人,中师文化,先从教后从政,大河镇退休干部,现定居巴中。

李磊:男,二社人,大学本科,现供职于人民医院五官科。

李兆良:男,二社人,中专文化,现供职于大河中心卫生院。现任工会主席,牙科非常有名。

李兆亚:男,三社人,大学文化,现扬坝中学任教。

李新泉:男,三社人,大学文化,党政干部,曾任乡长,区长,区委书记,县国土局局长等职,现供职于巴中市国土局基耕科科长。

李兆聪:男,三社人,大学文化,中学教师,现供职关路中学,曾任教导主任。

李沛明:男,四社人,参军转业后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某银行工作,现已退休。

李沛华:男,四社人,公务员,政府部门工作,曾任武装部长,民政所所长等职。

汪兵:男,四社人,中学教师,现供职下两中学。

许玲华:女,四社人,公务员,曾任乡镇人妇女主任,镇长,现供职于巴中市环保局。

刘宗湘:男,五社人,公务员,曾任大河、石滩武装部长,现已退休。

刘小毅:男,五社人,曾任教师,县地税局办公室主任,现任县税务局副局长。

张文雄:男,五社人,曾在兴马、大河信用社曾主任,现已退休。

张伟:男,五社人,当过兵,先农商银行部门工作,曾任关门信用社主任。

王明礼:男,五社人,中学英语教师,曾在大河中学、南江中学任教。

王明军:男,五社人,中学教师,现供职木里县中学。

何述芳:女,六社人,曾任大河区妇女主任,副区长,现任县环保局副局长。

何睿:女,六社人,中学教师,现供职于南江中学。

张婧:女,六社人,教师,现供职于云南昆明某中学。

何懿:男,七社人,现任县财政局工作。

何贵达:男,七社人,信用部门工作,曾任大河信用社主任,现已退休。

何顺华:女,七社人,南江中学教师,因病已故。

何秀华:女,七社人,现供职于南江中学。

何绍东:男,七社人,原县计生委副站长,现供职于成都市计生委。

张文俊:男,六社人,曾任关坝乡乡长,北极牧场场长,因车祸已故。

何绍成,何绍余:男,六社人,两兄弟均供职于县农技站,现已退休。

何俊明,男、三社人 何冬梅、女、何芬、女、何艳、女、三社人,四兄妹均供职于县邮政局。

张惠媛、女、四社人,现供职于南江县委组织部。

李春梅,李冬梅:女,一社人,现供职于成都。

何敏:四社人,中专毕业,现供职于县畜牧局。

李放:男,三社人,大学文化,现供职于成都。

李茂:女,大学文化,当过教师3年,后供职于邮政部门,现任大河邮政支局(负责人)局长。

杨易普:五社人,里县森工局工作,退休后返乡养老。

杨再宪:男,五社人,上两伐木场工作,退休南江养老。

张文奎:男,四社人,上两伐木厂工作,已故。

张发林:男,四社人,关坝林场工作,退休返家养老。

汪建修:男,四社人,南江县火电厂工作,退休南江养老。

李树海:男,一社人,深圳发展银行工作。

李凤鸣:女,一社人,深圳某珠宝公司办公室主任。

郑开明:男、五社人,大河卫生院退休已故。



第七章、重点大学生

郑开国:男,五社人,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武汉大学财经系毕业,省财政厅工作,现已退休。

李思雨:女,六村人,新世纪新重大毕业,现供职于中央发改委一带一路网站副总监。

李晟:男,六社人,新世纪新川大毕业,现供职省能源公司。

李佳玲:女,一社人,2015年以626分考入北京科技大学。

李晓玲 :女、二社人,川大生,化学专业,现研究生在读。

何宁坤(何蒲):三社人,川大毕业,现供职于重庆电信某公司。

何文忠:男,七社人,2017年以640多分考入南开大学。

郭志:男,四社人,2017年以540多分考入上海海事大学。等。



第八章、成功人士

郑开重:男,二社人,1987年外出务工,勤劳致富,创建“伟宏建筑”公司,爱洒秦川大地,为家乡的街道建设,村道建设,捐资近百万元,其中本村道路硬化捐资50万元。

卢克军:男,一社人,1987年外出务工,在陕西省建陕西华联建筑公司,致富不忘家乡,爱洒秦川大地,为家乡的饮水,道路硬化,学校美化等捐资近百万元,在村道硬化中捐资20万元。为大河小学捐资10万元建大理石梯路。

卢克民:男,一社人,1987年与兄长外出务工,勤劳致富,创立“陕西启恒劳务”公司,致富不忘国家,不忘家乡父老,在村道硬化中捐资20万元。

王清国:男,五社人,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外出务工,沐雨栉风,戴月披星,勤劳致富,创立了“陕西国凯建筑有限公司”,致富不忘家乡,在猫儿寨脚下建一“世纪大酒店”并创办“国凯养殖专业合作社”,养生猪4~5千头,在村道硬化建设中捐资50万元,从2011年9月起爱心资助岳亚、岳小琴两姐妹从一年级读书,今春已小学毕业,将一如既往资助下去,大爱无疆。

李平:男,四社人,勤劳致富后创建“得益开发有限公司”,不忘家乡父老,为村道硬化捐资捐物50万元。



第九章  民间艺人

1.李兆和、男、一社人,文盲,上过夜校在一社担任会计二十余年。

会木工、做瓦、建房、打米、磨面、挂面、石艺样样精通,明江两岸远近闻名“百艺人”。

2.李兆言、男、一社人,刘承锐五社人,著名屠夫、厨师、办席(红白喜事)中的十大碗颇有特色。李师傅的品碗酥油刘师傅的烧白,砣子肉名俱特色,色美味香,非常入口。在大河两人非常出名。请者络绎不绝,凡品尝者无不伸出大拇指赞叹。二位的传人李宪良、李瑞平、刘仕红、王明登等人。

3.宁永忠、男、二社人。何继成、男、二社人。郑中长、男、二社人。何朝春、男、三社人。李朝奇、三社人。著名石匠师傅,石艺精湛,修房造屋,刻石打碑,架桥,芳名永著。

4.杨德金、李相荣等五社人。土木建筑工。从百姓的芧草房过度到土木结构的瓦房中立下了汉马功劳,靠一幅墙板(框)两个墙杵,一个zhua锤,三人一伙。有人建房便能为你如愿以偿建好两楼一底的土墙房。名扬大河区内外、乃一代古老的民间建筑师。

5.张登寿、卢昌一一社人,王明洋、五社人,做砖瓦非常有名。在大河乡镇企业,制砖瓦为大河及至周边百姓建安乐窝做出了他们应有的贡献。

6.刘森、男、三社人,治蛇咬有名医生,再凶猛的毒蛇一旦咬伤人,刘医生三至五副中草药就能治愈,还不收费,伤者只需打一斤烧老二白洒,一只鸡公。一双布鞋就可以了。刘医生在南江、通江等地非常有名。

7.李兆仕、男、三社人,治蛇咬民间土医生,治蛇咬非常特效,只要经李医生跑两趟,便可治愈,名声超过中心医院的正式医生。

8.张德成、强德中五社人等,靠一个鸡蛋一个酒杯一个小手帕,一滴清油,2至3次就能将小孩发烧、凉隔治愈(方法提肚脐),这种方法胜过打针吃药,非常神奇。

9.李朝强、男、初小文化,担任过三队队长。除此之外大河远近闻名的支客司,农村红白喜事请得不落地,四喜八句,方方面的人和事,周到齐备,深受百姓喜爱。

10.李北辰、本名李朝阁外号“李杂话”,一社人,教师,曾担任大河、乐坝小学校长十余年一生从教。1950年出席川北行署先代会(南充)胡耀邦同志任点任接见过。返回时从南充买了8个腰鼓,交通十分不便从南充背回大河口,受县上领导表彰。开创大河腰鼓队之先河。成立了业余腰鼓队,高翘队,打金钱板,(三块班竹板),莲花乐(两块班竹板)逢年过节丰富了大河的文化生活。八二年任大河文化站(退休后任站长)率队代表县在达县文艺表演获二等奖,雕拐杖享誉巴蜀大地,其书法颇有名气,写碑、写祭文,读祭文绘声绘色。老年骑马周游四方,光雾山下芳名永著。

11.李勇,男,一社人,教师,业余(支客司)主持人,红白喜事享有美名,在大河、南江颇受欢迎,哪家有红白喜事必提前预约,在主持中幽默,含蓄,能诗会唱,代主人周到热情,令亲朋好友满意。写碑,写春联,寿联等各种对联,字迹端庄,刚毅有力,在大河、南江、巴中等地享有美誉。



第十章  加工服务

三大队油坊:

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现大河信用社对面,占用面积500多㎡,工人11人,由何贵华、李朝宣二人负责,有液压榨、机压榨各一台,主要对菜籽、桐籽加工成油。方式,以料换油或收料加工等,为解决全村老百姓照明,安上电灯,上世纪八十年代被卖给税务部门,修建大河税务所。

白院河打米厂: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由三村百姓李兆和提议,在白院牧场对面建一打米厂,大家积极响应,修厂房4间,靠水泵带动打米、磨面、挂面。创始人李兆和,李兆康,李兆前,李兆尧等。解决了本村部分社及周边几个村社吃米,吃面的难题,基本告别了擂子擂,碾子碾,兑窝樁,磨子磨,小磨靠手推,吃面条用擀面杖擀的现象。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大大节约了时间。



第十一章  两场

陈东坪养猪场(又名林场)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现大河中学文化广场处。李奖富负责,肖淑英任支书,年养生猪数十头,为解决全区干群逢过节能打上一次牙祭。六十年代初重庆一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进入此场劳动锻炼。如杜俊华、王开蓉、段会琳、等得到了锻炼,学会了种养生猪过程,学会了吃苦。后来杜俊华回重庆西师工作。段会琳到了巴中市财政局工作等。视大河林场为第二故乡,并经常回玉皇村,看望当年的老领导老朋友。

水岗坪养猪场,场址现李朝地同志处,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负责人苏朝珍,工人刘承节等人。大力开展集体养猪事业。为解决全村百姓能在逢年过节打点牙祭,渡过了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关。



后  记

《大河镇玉皇观村志》的编写,于2017年8月中旬成立“村志”编写小组。立即开始采集有关资料。月底完成初稿。此志乃玉皇观村干群辛勤的结晶,由于村上无档案,靠访老农、老干部,再加之时间紧迫编写人员少,编写水平有限虽经努力终于问世。错漏难免存在,肯请百姓及读者批评指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