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非遗保护 - 南江县文化馆

今天是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南江县朱公乡杨岭山村史 钟山村村史 正直镇育林村村史 南江县寨坡乡洋垭村村史 寨坡乡溪口村村史 元潭社区历史 元潭镇元潭村村史 元潭镇下坝村村史 元潭镇五梁村村史 元潭镇彭家缘村村史 南江县元潭镇檬子村村史 元潭镇凉水社区史 元潭镇回龙观村史 元潭镇韩岭村村史 玉皇观村志 兴马乡饮马池村史 杨坝镇田垭村村史 双庙村村史 李寨村村史 熊家坝村村史 兴马乡红岩观村村史 南江县兴马乡罗岗村村史 下两镇天关村村志 南江县下两镇江口村村史 南江县下两镇柑树坪村村志 五山村村史 南江县下两镇瓦坪村村史 南江镇双元村村史 双桂乡红豆村村史 南江县沙河镇星光村村史 南江县仁和乡钟家湾村村史 坪河镇关坊村史 楠坪村村史 渔坝村村史简编 南江县朱公乡刘家塝村村史 南江县朱公乡百坪村村史 南江县正直镇柳树村村史 南江县长赤镇书房村村史 南江县元潭镇字库村村史 南江县元潭镇石寨子村 南江县下两镇黄坪村村志 南江县双流镇磨垭村村史 南江县双流镇黄垭村村史 南江县双桂乡马桑村村史 南江县石滩乡石河寨村村史 南江县沙坝乡三河村村史村情概况 南江县沙坝乡铧尖村村史 南江县沙坝乡大湾村村史 南江县桥亭乡山寨村村史 南江县坪河镇人民村村史 南江县平岗乡桅杆村村史 南江县平岗乡断桥村村史 南江县红四乡沈坡村村史 南江县贵民乡土潭河村村史 南江县贵民乡双田村村史 南江县贵民乡铧厂村村史 南江县光雾山镇大营村村史 南江县关田乡西坪村 村史 南江县关路乡雄岭村村史 南江县关路乡乡史 南江县关路乡邻江村村史 南江县关路乡苍蒲村村史 西沟村村史 南江县关坝镇五郎沟村史 南江县赶场镇长坝村村 史 南江县赶场镇石龙寨村村史 南江县赶场镇白马村村史 南江县大河镇李家岩村村史 庙坪村村史 流坝乡梅岭村村史 南江县红四乡刘家村村史 凉水社区史 红岩乡红寨村村史 红光镇房龄村史 红光镇柏山村史 南江县和平乡孟山村村史 韩岭村村史 桂花园村村史 南江县云顶村村史 南江县高桥乡五山庙村村史 南江县高桥乡龙潭村村史 箭杆村村史 高家河村史 齐坪村村史 甘溪村村志 佛尔岩村村史 凤仪乡永合村村史 凤仪乡清花村村史 凤仪乡东流村村史 大河镇太平山村村史 白珠村村史 正直镇望龙村村史 南江县和平乡油榨坪村村史 红光镇茨竹村史 南江县赤溪镇西厢村村史 文昌村史 蒲坪村村史 南江县赤溪镇金银村村志 侯家乡北峰村村史 南江县红四乡斜岩村村史斜岩村村史 钟山村村史 坪河镇关坊村村史 南江县坪河镇人民村村史 南江县八庙镇小寨村史 南江县八庙镇乡史 南江县八庙镇普照寺村村史 南江县八庙镇谢家坪村村史 团结乡罗沟村村史 南江县关坝镇小田村村史 南江县关坝镇西沟村村史 南江县关坝镇五郎沟村史 团结乡罗沟村村史 南江县八庙镇小寨村史 南江县八庙镇乡史 南江县八庙镇普照寺村村史 南江县八庙镇谢 家坪村村史

目   录

首  页     编写小组成员及分工                     1

第一章     村概况简介                             2

第二章     村沿革史迹                             3

第三章     村现任及历任村级“两委”群团机构要员   12

第四章     现实宏观规模                           15

第五章     村内逐年建设名录                       16

第六章     脱贫攻坚                               20

第七章     存档图片及说明                         22

第八章     《村规民约》                           25

第九章     教育·科教                             27

第十章     医疗卫生·妇幼保健                     29

第十一章   老红军、各战争时期军人、复退及现役军人 30       

第十二章   文化名人                               31     

第十三章   文明“三星”                           33  

第十四章   旅游风景                               35        

第十五章   民俗新风                               36  

第十六章   文明(世)家风                         38

第十七章   后 记                                  40

 本史(誌)编写领导小组 

组  长:石文杰、蒲美元

副组长:赵其忠

组  员:岳  浩、刘建云、岳东阳、李明书、李  平

        刘正初、邵国相、刘荣龙、毛胜党、岳瑶琳

        岳大才、蒲东元

执  笔:蒲东元

编审小组:石文杰、蒲美元、赵其忠

 

第一章 太平山村概况(简介)

太平山之名,数百年来,一直沿用至今。太平山村位于大河镇北部,距镇七公里处,由一观二梁一山环抱一府。自东北向西南走向的太平观,大包梁、大梁、尖山子横亘于北,中岭二包梁纵贯于松树梁之间,太平府端坐其中成轿状。东有太平观纵贯桅杆坝、邵家坝,西有尖山子纵贯张家梁(佛石坝村七社)形成两湾——曹家湾、盖匠湾。地势向东南倾斜与松树梁呈倒“山”状。两湾肥而水活,几梁两坝贫瘠而水旱,占村耕地总面积75%。村海拔高度750—1150m,东接李家岩村;南接大营坝村;西南连佛石坝村和关门乡柏垭村;北与关门乡白果树村接壤;东北与关门乡金银村抵界。幅员总面积4.8平方千米,辖8个社485户,总人口1825人。

全村农林地积6420亩,其中耕地1734亩,林地覆盖率达62.8%。村级办公室设在太平府,包括医务室、村文化读书室、老年活动中心、体育活动场、儿童游乐场、爱心小屋及两座厕所,北面是古刹、占地约250㎡。

公路户户通,全公路总长27km,其中包括尚未砼化的户通公路15km。传统种植水稻、玉米、油菜、土豆、小麦、红薯、大豆。

 

第二章 沿革史迹

“好个太平府,银子二万五……”这句话来源于民谣,要说追根溯源还得从头叙来。

(一)太平古庙

太平府原古刹也,原无“府”之称谓。据考证,古庙已有500年余年之历程。最初建于1510年(前明正德四年),仅有一庙及东端耳房,正殿供石像及僧人诵经拜佛,耳房供僧人生活炊宿之用。时隔六十余年后,值万历鼎盛期间,1537年(万历葵酉年)重新培补扩建,以原庙址为中心,扩为九级宏厦上至店子梁,下至垭口田,设九级十殿,殿殿雕梁画栋,飞檐龙脊,金碧辉煌,壮观无比。传说阎王殿最为恐怖,每到夜间,殿内灯火亮堂,传出阎罗公差叱咤鬼怪唱令声,鬼怪受刑之惨叫声、呻吟声及抽打鬼怪之鞭挞声……有大胆之人也只敢远听,不敢近看。

(二)诱人入迷的民谣

 明末清初。清廷鉴于川地素来以“天府之国”的美称,因人烟稀少,土地肥沃而荒芜。于康熙十年(1617年)颁旨,鼓励全国各省移民入川开发。当时,两湖两广人口相对稠密,遂定为“湖广”是移民重点省份(以后简称“湖广填川”)此项政策持续到(1776年)乾隆四十年,移民结束。

湖广填川政策逐步落实,太平山人口逐渐增多,随之对土地开发逐渐加剧,本地经济随之繁荣起来,人际交往频繁起来。有人发现庙址废墟瓦砾堆的蓬荆之中,有成群的银白色老鼠嬉戏游弋,或觅食或打斗,且不惧人。人近观之,鼠投以好奇目光,驻足而望之。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群集众人围观其鼠,鼠仍若无其事,出没自由,当人以击掌或跺脚故意惊吓它们,鼠则藏匿于瓦砾蒿草之中。后来人们把白鼠出没当做新闻传播,传递过程中和或添言加语,逐渐神秘化,加之当时科学知识尚未普及,人们对美好愿望寄托神灵来实现的迷信意识,传播成“白鼠乃银子之征兆”。于是后来就有了这样的民谣。谣曰:“好个太平府,银子二万五。若是谁捡二万五,依旧还个太平府”。

(三)即是庙,更是“府”

直到清光绪十一年(1883年),国学公山书院主讲张南,路过太平山,有本地人相告于南曰:“古庙旧址处,夜里有火光冲天,远望则明,近寻则灭”。南为之感慨,曰:“火非他神地之旺也,果有灵乎?”于是倡议立庙祀之,并请南的同窗(本邑保长)张清和为首领与连属毗邻首事们合谋。募捐化钱,投物出力,相其旧址。鸠工备材。土石木瓦兼营,历数月正殿告竣。殿内首列三教圣人石像(高达1.5m-2.0m)左居文昌,右尊武圣。再历数月,将后壁退阔,数十诸神石像凭依雨庑,并添设小房于殿之两端,以求宽阔。用于学舍,利于学子课读及塾师食宿。(自此,太平山有专用之学府,太平府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由于远近好善乐施之士的资助,再添置两厢耳房,以备保甲办公之用,府第告成于1884年(甲申)九月初,九月十二,正梁太极之旁,突现数朵灵芝,至九月十九灵芝形若巨菌状,大如尺径盘子,五色生辉。世人见之皆惊讶,奔走相告曰:“此乃神仙显灵也!”

光绪十三年(1885年)始,太平府既是古庙,也是太平山辖区的学府,还是本辖区保甲(村)级行政办公府第,太平府成为本辖区的政治文化中心。

(四)今朝更好看

先说政治:

太平府为本辖区政治中心,解放前的民国廷用前清保甲制,其办公府第仍设在此;解放后,更保甲为村社(队),仍选太平府办公。随时代进步,现在村有村民委员会和村党支部,不再用古庙附设房,而是落址太平府古庙右前方,两层楼的洋房,钢筋水泥结构,洁白漂亮。办公室前是砼化的大操坝,既可以供开村民大会场地,也可供游人玩耍,还可以供村民锻炼身体,还可以供游客停车和师傅教授新手司机的校场,操坝的东西边各有小花园两个(扁状)。园内花木四季长青。走进办公室,窗明几亮,壁画满墙(都带政治色彩)各项制度,职责表格,规划等办公室外墙贴满党建资料,财务公示,习主席八项规定,扶贫攻坚宣传及政策落实情况,党政干部帮扶村民展示图等,目前我村是全县脱贫样板村迎来上百辆小车,载数百人来我村现场办公、取经。同时也是巴中市第一个脱贫村。我村的干部,群众没有白流汗。凡来参观的都对太平山村的干部友好的伸出大拇指:“你们辛苦了!”


再说文化:

(1)桃李满天下,自1885年(光绪十三年)起,由京痒弟子杜海峰(本籍人)首任塾师坐馆,续后直至解放,历经六十四岁,从未间断授业,解惑之业,其间多为两位教师。解放后,由于社会稳定,人口逐渐增多,办学坚持“两条脚”走路(即公民办并举),学生大幅增长,太平府小学生员最多是1974年——1984年区间(学生348人,老师10人,除6个小学班,还设立了2个初中班)。84年以后,小学改制6年,初中班撤走,添设一个幼儿班,生员保持200多人。2007年至2014年春季,由于当时生育政策原因,由四个班减至两个班级,2014年秋被全撤入镇中心校。前后历时130年,本籍享有6代人在太平府读书的不少;太平府小学曾具备图书上千册,体育器材室,科学实验室和实验园地。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所出的大学生,文化名人和创业名人,致富名人等不少于千人,遍及全国各行各业,她们的成功,他们不敢说与本小学教育无关。

(2)远程教育:解放后,党和政府一直重视提高农业人口的素质,要提高农民素质,坚持普及青少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和办好成人教育相结合。50年至90年,对成年人实施读夜课班,由小学教师轮流授课,89年冬,农民全部脱盲。90年以后改为“成人教育”,农村设农民夜校,目的是传授科学种田知识。跨入21世纪后,实施远程教育。由专人负责,时间,地点及人员安排,订成制度。有记录及实录图片,定期查验,年终评价存档。学习内容广泛:法律知识、健康知识、创业经验、旅游介绍、烹饪技艺等。

(3)小学班的“爱心小屋”,这是最近兴起的新生事物,各村都设置由国家扶持资金,太平山村也不例外。切实做到每个儿童能得快乐健康地成长,特别是远离务工父母的留守儿童,不孤单。全社会的人都来关爱她们,使他们远离父母无忧,也能和其他孩子一样,身心健康,成就他们的梦想。每到星期六、星期日,“爱心小屋”里挤满了孩子,小到3周岁,大的也只有七年级的,他手拿各种玩具,互相嬉戏,欢乐无比,并有专人照看,组织有趣的游戏。呵护人定期家访,有责任帮助留守儿童洗衣、料理家务等。总之,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从小就有“关爱他人是自己的快乐”的美德。

(4)后说旅游文化。太平府之文明史随时代变更,经历两次劫宕;第一迭,自1635年至1883年,由张献忠之过而造成;第二迭,自1950年至2016年,下面重点解说第二迭及第三崛起繁荣。

1950年春,解放到地,减租退押。51年、52年彻底打倒封建地庄,太平府古庙定为国有公房(用于办学和村级行政办公),在破除迷信的大形势下,经理540多年艺术雕像被彻底粉毁,有缺脚少胳膊的,有没头缺手的。用来填茅坑粪池之中,一埋就是半个多世纪。

2017年春,随社会文明的进步,老百姓对旅游文化的追求,心愿迫切。村民们推荐本村创业功臣李仕清领头,倡议再次恢复古刹。八方募捐筹资维修,也可捐物投劳。百姓之腰包鼓了,乐善好施者多了,仅一月募捐两万多元。有钱,人胆大,投劳者将被埋之遗像请启,洗净归位,并花巨资请画工为遗像补缺彩衣。古刹面貌焕然一新,墙壁内外及穿柱,永红漆全粉刷,内外地板全用地砖铺成。正殿内供有佛像观音,三教圣像、文昌、关公及医圣孙思邈等十多尊塑像,大小不等,彩画活现;彩像前备有常明灯,左右两侧备有纸钱(方便游客之用,免费),正殿内两端各备一张崭新八仙桌和四条长木凳(供游客歇息休闲之用),正殿东端延出一大间,备有锅灶、碗盘,炊具样样齐全,自来水常用自来,以便游及香主饮食之用,还专备一张餐桌及四条长凳。古庙恢复之消息不翼而飞,迎来远近新老游客,无论天晴下雨,还是假期与否,游客络绎不绝,远的驱车,抓娃带崽,一饱眼福,重游的,滔滔不绝地谈及前后,今昔之变化感慨,或憧憬着未来之美好。

(五)补叙

1989年春的一个晴天下午,笔者当时小学毕业班班主任(个人包班负责制),学生食宿在校。课间休息时,发现两只白鼠在古刹右侧林中游弋,觅食。(长约5-150px),不怕人,来去自由。以后,有意寻之不着。当时发现,还有三位学生在场。现在推测:府址白鼠或已灭绝,或已迁穴。

                                   

尖山子八勇士传奇

南江大河太平山村尖山,红军革命纪念地之一(纪念馆正在建设中),红军战士曾在这里顽强的与日匪作殊死拼搏,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代代相传,永远激励着太平山人。

尖山位于太平山村最西南端,处于两乡(大河、关门)三村(柏垭村、佛石坝村、太平山村)交界处,海拔高度约为1030m,因山的形状而得名。上小下大:顶端有一平地,约60㎡,一座古庙端其上,其庙无史考证建于何年,庙内一周列有十多尊石雕神像,大小不等;上有飞檐画梁,瓦盖其顶。四周坡度陡峭,翠柏、荆棘繁茂;山的东北有一崎岖小道可登其顶。地势险要,给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感。

1931年冬至33年春,红四方面军到地开创川陕革命根据地时,红三十七师部属来到太平山打土豪,惩恶霸,建苏维埃农会,革命运动红红火火。蒋介石大骂刘湘剿共不力,缱国军二十九路军邓锡候率部围追堵截红四军。红军利用游击战,与二十九军的刘汉雄所部周旋。从通江陈河过来,一站七星包,二战鸡公嘴,三站铲除孙家山匪首孙玉舒所部,连续大捷。

1933年1月14日(农历壬申腊末)红军一个连(建制不足)来到太平山,目的是要铲除还乡团,却被国军刘部一个加强连(五个营)的兵力围攻,连续六天六夜激战,由于敌众我寡,红军受损很大,减员到只有12人有战斗力,排长带头抢占高地尖山,继续抵抗。当时连续数天大雪,我红军身陷绝境却信心十足;子弹打尽了,拆掉庙子木头,瓦块,石头,掩体巨石和石像,利用有利地势,勇敢杀敌,粉碎敌人数次冲锋。粮绝了,以雪充饥,坚守阵地。1月20日,是除夕,敌军伤亡惨重。敌团长悬赏以每人100个大洋组成二十多人的“敢死队”,团长亲自督战冲锋。红军还有(连轻伤)8人的战斗力,在除夕夜,面对敌人敢死队,沉着应战。待敌近了,更近了,突然巨石,滚木猛砸下去,敌团长当时见了阎王,其他敢死者也死的、伤的十来个,惨叫不已,剩下有腿的,拔腿后退,撂下缺胳膊少腿的伤兵和被砸死的尸体,自己逃命去了。然而我红军8勇士巍然挺立在尖山顶上。

敌团长命丧黄泉,使刘汉雄暴跳如雷,气急败坏,勒令重组“敢死队”。第二天清晨(是33年正月初一),敌人猛扑尖山,却扑了个空。据敌侦察兵报告说:“从雪地脚印来看,红军撤向紫岭山去了。”原来我红军战士,当夜乘雪下山,掩埋好烈士遗体,迅速转移了。

1974年,太平府小学专门请来尖山八勇士之一,岳崇山老红军战士讲尖山红军战斗故事,他回忆说:尖山战斗是他亲身经历的,也是他经历中悲壮惨烈的战斗之一。尽管红军由不足一个连,减员到不足一个排,最后仅剩8人(其中包括伤员),处在弹尽粮绝的境地,8个人拧成一股绳,为了坚定的革命信念,置生死于度外,敢于徒手与武装到牙齿的敌人拼搏,砸死敌团长,打死打伤敌人百多人,真是让人惊心!

第二年,学校编写《乡土教材》把“尖山八勇士”的传奇故事纳入《乡土教材》之中。当时,同学中流传着这样的口头禅“狼牙山由五壮士,尖山有八勇士。”

 

[补充说明]:

1.岳崇山:石滩乡铺垭庙村人,老红军战士,离退休养中,回原籍走亲访友,巧遇我村一户人家与他有亲缘关系。正值老人在这家玩耍时,我村小学聘来专门为学生讲尖山红军战斗故事的。

2.《尖山八勇士传奇》题目是笔者加的。整个故事情节和时间、人物都是由老红军战士口述的,笔者当时是一位听者。

3.此故事是笔者根据老战士口述材料整理而成。

4.第四自然段第二行“……国军刘部”应为“……国军刘汉雄部……”


第三章 现任及村级两委组织要员

 

一、现任村支部:  

第一书记:石文杰

村 支 书:蒲美元        副 支 书:赵其忠

村 支 委:蒲美元、赵其忠、刘建荣

二、现任村委会:

主 任:赵其忠

文 书:岳  浩

委 员:赵其忠、岳 浩、岳瑶琳

三、现任督察员:李 平

四、现任群团组织:

妇代会主任:岳大才

村民兵连长:刘正初

团支部书记:刘建荣


五、历届村级两委要员:

1、支部书记:李天明   1959年11月——1971年3月

刘云龙   1971年3 月——1983年3月

李明书   1983年3月——1987年12月

刘云龙   1987年12月——1990年3月

蔡灼洲   1990年3月——1993年3月

李明书   1993年3月——1995年12月

刘荣龙   1995年12月——1999年3月

杜金堂   1999年3月——2000年3月

赵其忠   2000年3月——2017年1月

蒲美元   2017年1月——至今


2、村主任(大队长):

李天明  1959年1月—1959年1月

岳映文   1959年1月—1960年12月

杜北辰   1960年12月—1964年3月

岳平华   1964年3月—1971年3月

李明庄   1971年3月—1981年3月

蔡灼洲   1981年3月—1987年3月

刘宝荣   1987年3月—1990年3月

李明书   1990年3月—1993年3月

蔡灼洲   1993年3月—1995年3月

毛胜党   1995年3月—2001年3月

罗 兵   2001年3月—2004年3月

李  平   2004年3月—2007年3月

赵其忠   2007年7月—2011年2月

李  平   2011年月2月—2014年2月

岳东阳   2014年2月—2017年3月

赵其忠   2017年3月—至今


3、村文书:     

刘荣龙   1959年1月—1971年3月

蔡灼洲   1971年3月—1983年3月

李兴才   1983年3月—1987年12月

赵其忠   1990年3月—2000年3月

蔡灼洲   2000年3月—2002年3月

李  平   2002年3月—2011年2月

岳东阳   2011年2月—2014年2月

李  平   2014年2月—2017年3月

 岳  浩   2017年3月—至今


4、村督察员:

岳东阳   2008年3月—2011年2月

刘光云   2011年2月—2014年2月

刘建云   2014年2月—2017年3月

李  平   2017年2月—至今

5、村妇代会主任:   

李兰芳   1959年1月—1971年3月

岳映才   1971年4月—1986年2月

李会文   1986年2月—1988年3月

岳碧珍   1987年3月—1990年3月

岳映才   1990年3月—2011年3月

杨  梅   2011年3月—2014年2月

岳映才   2014年2月—2017年3月

岳大才   2017年3月—至今


6、民兵连长:      

岳映文   1959年1月—1960年12月

岳光顶   1960年12月—1971年3月

蔡灼洲   1971年4月—1982年6月

刘保云   1982年6月—1995年6月

岳  刚   1995年6月—2004年3月

赵其忠   2004年4月—2011年2月

刘建荣   2011年3月—2014年9月

刘正初   2014年9月—至今


7、团支部书记:    

刘荣龙   1959年1月—1971年3月

李明庄   1971年3月—1982年6月

刘保荣   1982年6月—1990年4月

岳  刚   1990年4月—1999年5月

赵其忠   1999年6月—2000年3月

李  平   2000年3月—2011年2月

杨  梅   2011年2月—2014年3月

刘正初   2014年3月—2017年3月

刘建云   2017年3月—至今

 

第四章 宏观规模

在落实党的一系列惠民政策以来,在各级党政的具体领导下,以及农村信用联社、教育等各行业大力支持下,我村级两委带领全村人民艰苦奋斗数年,终于面貌一新,将在本年底全面脱贫。

目前砼化公路四通八达,并通及各院户。北连关门、南江;东接关门金银坎村;南通大河镇佛石坝村;西接关门柏垭村、白果树村。各类车辆马达轰鸣络绎不绝。各类电线密若蛛网,电讯网络全覆盖。全村变压器13台,大型水库2座,中小塘库13口,微型塘30口,大型饮水工程1处(待完工),中小型鱼池百余个。青山环抱绿水,星罗棋布的碧波映蓝天。山顶是牡丹园1200亩,农家乐2家,游乐广场3个,凉亭2个,革命纪念场馆1个。站于山顶俯瞰,山下一排排,一栋栋新房亮丽耀眼。村民聚居点更是让人惊叹不已。走进农户,会让人心旷神怡,崭新家具,各类电器,电脑,机械农具齐全,手机铃声此起彼伏。走到户外,房前屋后是核桃园、牡丹园及蔬菜园,葡萄园,排排桂花树,棵棵银杏树。走进田野、金灿灿的稻谷,随风翻起金波,丰收在望,传来机器轰鸣声,那是村民在收获稻谷;不是伴有笑语欢歌,令人留恋。

  

第五章 村内逐年建设名录 

一、2008年至2011年扶贫新村建设:

1、新建文明李强处至(途径李明书处)店子梁丁建武处屋下1km。新建标准村级办公楼(两层,四大间、六小间)及室内设备(各类)。

2、学校文明石梯及舞台。

3、水利工程:<1>新建山坪塘一口(罗定保)。<2>整治山坪塘;一社跑马梁山坪;二社店子梁;三社邓元成处;五社新堰池李明凤处;六社冯家堰池,红岩子堰池,牛场梁堰池;七社蒲家湾堰池;八社老房子堰池,邵承蛟处堰塘等共11口。

4、微水池补助:一社:毛胜党,李子贵;二社李子仲,岳映林;三社邓元成;四社李茂蛟,何桂全,岳四川,岳映中;五社丁建武,李强,李明书;七社段现章;八社邵国相,董义荣等以资代补。

5、铺村公路的路沿石沙路,从大河到太平观,从蒲家湾到李明玉处,从店子梁到岳法华处,共8km.

6、新建公路:从岳光碧处至蔡金洲处0.7km。

 二、村公路砼(硬)化

(一)2012年国家补助及村民捐款砼化9公里。

(二)2013年土地整治,硬化公路7个社,10段,共3.2km。

(三)2014年村争取“重点贫困村”,国家给予大力扶持,并列入县重点连片升级。

(四)2015年9月,争取扶贫资金10万元,硬化村操场1100多平方米。

(五)2015年回乡创业人士符海筠兄弟二人到我村创业,村流转闲置土地300亩。

(六)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及资金:

 1、农田水利建设:

 (1)山坪塘整治:店子梁、尖山子   970600元

 (2)茶场梁新建山坪塘             197.87万元

 (3)续后工程                     20万元

2、人畜安全饮水工程(神包梁):     121万元。

3、牡丹园水保工程:330万元;整治山坪塘6口;建设生产便道5.5km,护坡多处,渠堰4km。

4、牡丹园新建及硬化公路:266万元。

5、园区喷灌泉:60万元。

6、危旧房改造:36万多元。

7、新村(聚居点)建设,入住39户,146人,金额未计算。

8、异地搬迁、散建:16户,61人;进城购房:4户,14人。散建每人2万元;进城购房,人均3.5万元。

9、农网电力设施改造(升级改):高压线路8km,低压线路24km,电杆(8-12m)448根,新置变压器13台。高压线型      90#—70#,低压线型30#—50#。


三、2017年村内建设

1、村级卫生标准卫生室1个。

2、《爱心小屋》一间。

3、村办公室楼上楼下铺设地板砖。

4、新建村民健身场地(并硬化)及健身器材,设置等,场地300多平方米,乒乓球台(网)二套,篮球架一对......

5、新建文化墙一处。

6、新建村《公示栏》一处。

7、新建农民文化读书室一间,图书室一间。

8、建标准村级读报亭一个。

9、建标准男女厕所各一间(各三个蹲位)。

10、党建工作展示栏一个。

11、《文化路人》展示,《感恩》展示板,《社会主义价值观》各一处。

12、《村史馆》一处。粉壁围墙21m * 2.5m。

13、新置图书(含文学、科教、农技等各类)7000多册。

14、村风貌改造:70余户。


四、旅游景点改造工程

1、由村民李仕清带头培修太平府景点,捐款、募捐、投工投物,修复太平府史实场馆,计4万多元,面积约500㎡。

2、馆内设置:供游人参观娱乐食饮:厨房、餐厅(合用)大间一间,游乐厅一间,陈设凳12条,方桌3张。

3、古刹板壁油涂面积(里外)约1200㎡。

4、室内外铺地板砖等150㎡。

5、供游人餐饮及生活用水设施(全套)一套。

6、建设两个招呼站。

注:第2-6项款额尚未结清。

 

第六章 脱贫攻坚   

<一>、核定

全村总户:485户;8个社,共计1825人。

按中央至县镇各级识贫标准,我村被视为国家级贫困村。核定我村贫困户95户,人口359人。

<二>、制定计划

子2014年起,四年脱贫,三年巩固,逐年完成。并遏制贫困发生率上升。

2014年底脱贫9户26人;  2015年底脱贫23户95人;

2016年底脱贫14户62人; 2017年底脱贫46户154人。

2018年底脱贫4户人。

<三>、措施

1、强化村级两委凝聚力和战斗力,支书和村主任建示范园地;党员带头,责任到人,并有意识的注意培训党员中年富力强的,委以重任,锻炼提升能力。

2、发扬民主,广纳群众意见,聘有致富经验的能人介绍致富经。

3、发挥好致富带头人示范作用,宣讲创业功臣的业绩及奋斗精神。

<四>、实施方案及落实情况

1、“五个一批”情况:异地搬迁39户148人;产业发展79户132人;医疗救助15户15人;低保兜底37户40人;灾后重建1户3人。

2、聚居点建设:瓦池梁聚居点一个,入住39户146人,其中贫困户15户55人。

3、引进回乡创业:流转集体茶山300亩,业主符海筠种植油牡丹1000亩,发展养种兔500只,巴山土鸡2000只,带动村种养大户6户。

4、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栽种核桃175亩,银杏180亩,套种牡丹175亩。

5、金融扶贫:全村发放小额贷款68户,计265万元。

6、帮扶单位扶贫:信用联社免费为31户建卡贫困户赠鸡苗1100只,牡丹种苗补助5万元;猕猴桃种苗补助1.4万元;为64户贫困户捐赠3.2万元;党员捐赠1.8万元。

7、2017年度:(1)发展养殖业:种兔900只,巴山土鸡2万只,带动全村养殖大户和建卡贫困户21户。(2)新一轮种植牡丹200亩。(3)建大型人畜饮水点一个。(4)完工聚居点工程建设。(5)拓宽公路及塘库建设(公路拓宽1.8km,塘库  11  口)。

8、农网升级改造:总长32km,其中高压8km,低压24km;电杆448根,高度8m—12m;新置变压器13台;高压线型号90#—70#,低压50#。

 

第七章 档存图照集

1.jpg 


2.jpg


3.jpg

第八章 村规民约

一、产生:

1、组建《村规民约》领导小组:由村支书挂帅,村委会主任作为副组长,成员由老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及村委会全成员等组成。

2、民意调查、访问、调查记录(时、地、人)九份齐全。

3、意见征求:征求表24份,建议性问题多达三十二条

4、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及表决大会(三次),并附现场实况。

5、初稿、复稿、三稿及修改实况:并附各次会记录4份。

6、村报镇级机关《审查申请》及镇级《审查通知》各一份。

二、村民大会上宣布施行。(2014年11月1日起)

三、最完善全面的《村规民约》摘录(十八条)

1、自觉保护耕地、山林。禁止随意处置或用于非农建设,流转需报村、镇审批。未经批准,强行占地,坚决拆除,恢复原状,并罚款处理。

2、建房、服从村总体规划、经村级讨论、经镇政府、县国土局批准备案,先建后批者违法。建房不得妨碍公共设施,违者勒令拆除。

3、安全用电,防火、节约用水,教育监护子女安全防范水、电、火情险。

4、自主学习并掌握应急避险知识。一旦发生险情,服从村“两委”统一指令,并主动参与应急抢险。

5、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严禁“三超”(载、速、高)禁酒驾和行车拨手机。禁止非法营运和无证驾驶。禁搭黑车、农用车等。

6、自觉爱护公共设施设备。道路、塘、库、堰、供水、供电、通讯等遵照“谁受益谁负担,谁管理谁维修,谁损害谁赔偿”的原则。

7、主动参与农村各项政策性保险。如农业险、老赡、医疗、人身意外险等,不得错过规定时段,若造成损失,自负其责。

8、自觉保持环境卫生。坚持人畜分离,保持室内整洁,庭院洁净,物品摆放分类、整齐。

9、村民之间互尊、互爱、互助,建立良好邻里关系。反对迷信,反对铺张浪费及不文明行为。争取做“文明户”五好家庭及“守法户”。

10、赡老是子女义务,哺养未成年人是父母义务。不得虐待老人及未成年人。不听劝告者追究法律责任。

11、自觉遵守生育政策。提倡晚婚,取缔无证婚,违反政策生育受行政处罚。

12、遵守动物管理及防疫法规。主动配合防疫工作,若因畜禽造成损失,照价赔偿(包括医疗费)。

13、遵守信访条例,合理诉求,规范程序,打击有故意诬陷的行为,不受理不合流程规范的诉求。

14、移风易俗,树立新风,遵守殡葬条例。提倡、鼓励火葬、文明祭祀,预防火灾。提倡“重养轻葬”。反对迷信及铺张。

15、有劳动能力的村民,提倡自觉参加义务劳动。

16、提倡文明新风的推广,普遍提升村民素质,鼓励见义勇为,争做有文明新风尚的村民。

17、实督查、监督、举报制,对违反上述条款的人和事,迅速解决处理,若不听其劝告,借助公安、法律、法规力量强制实行,以免扩大影响,增大破坏力。

18、推崇文明“三星”的示范形象。教育村民注重个人仪表,环境卫生,孝敬爱幼和创业争先。年终评审,及时表彰先进模范典型事迹,使我村新风尽早成为镇级文明村。

 

第九章 教育·科教

一、教育

我村由解放初的十四、十六村合并而成。十四村以太平府为中心校点,两个教学班(皆复式)教师2人(公私各1)。十六村以桅杆坝为教学点,一个教学(复式)班,办公教师1人。55年冬,新修大教室。由于教育教学需要,村级两委组织数次扩建。至三七年,太平府设8个班,教师8人,桅杆坝设两个班,教师2人。四社龙神坪增设一个复式班,教师1人,全村教师11人,共有356人(含初中班两个,78人)。至80年后为适应发展需求,拆除四社教学点,初中班撤去大河镇,新增两个幼儿班,生员覆盖毗邻关门乡两个村,大河镇两个村及本村随计划生育的落实,生源逐年减少。至2007年集中于教学点—太平府。只设1-4年级,至2010年只设1-2年级。2014年秋,学生全部撤入大河中心校。

二、科教

1、我村两委素来重视对村民的法制教育,利用广播、标语,并指定专人组夜校,请普法讲师,召集联社大会及大小会使百姓知法、懂法、知道每个公民的义务、权益和责任,组织村民订立村规民约(有档可查),特别是自电讯网络覆盖后,定期对党员、村干部及村民进行教育培训,并规定写出心得。

2、科学普及全村,定期培训农技员,请技术员下乡排查禾苗疫情,检查技术落实情况,发放科学种植技术宣传资料,引进良种,淘汰传统物种。如银花、杨梅、葡萄、土豆、核桃等。以保证受益快、高产、稳产。

3、科学养殖技术全面推开:组织学习肉兔、肉鸡养殖技巧,引进优良品种,网络搜集资料发放到户,检查消毒情况。推荐养鱼、养猪、发展养牛大户并给予扶持。

4、采取党员示范工程帮扶指定到人,扶持种养大户。由点到面全面推开。

第十章 医疗卫生·妇幼保健

解放后,早有杜南阳、邵维富、邓朝阳等老中医出名。六二年后,退役军人邓忠孝率先负起红十字药箱走家串户,专以西药为村民预防接种和解除一般小恙。六五年后,村设赤脚医生,专建医务室,设住院铺位两个,定点太平府,专职医师杜金堂,护理师岳利云,中西药房齐备。直至2012年中途有数次人员变化,刘智、刘光荣、王军等(其中岳利荣最久)。有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可寻,专职人除随时出诊外,还定期接种预防,定期更换保健知识宣传栏,定期集中到中心医院集训和技能测试。条例明文规范,中心医院定期检查村医疗中心工作,年终评定,给予奖惩。

定期对老人例行免费检查身体,对患肺结核、肺心病、糖尿及三高老人建卡治疗具县妇幼惠民中心院检查免费检测和免费发放药物。妇女、儿童每人一卡,病历存档,发放保健知识宣传资料。新生儿童,出生即建卡,定期走访并做笔录,定期免费发放婴幼儿营养增补乳。

村专设老年人活动中心,儿童游乐和爱心小屋,关注老安康。村干部随时走访,及时为高龄老人排忧解难。为了务工外出人员分忧,老有所养,老有所医(依);对儿童学有所成,健康有人保,身心校内外都所关照。

 

第十一章 老红军、各战争时期军人及复退现役军人

老红军:

(1)长征老干部:李丁山

(2)长征战场牺牲老战士:张现斌

(3)西路红军:刘仕银、蒲天斌

(4)流落红军:李绪山、邵礼相

解放战争中投诚军人:邓忠孝、刘仕宝、蔡明态

抗美援朝老战士:岳安华、岳光碧、岳诗禄、赵光裕、岳光周、岳平华、黄立强、

复员·退伍军人:刘金龙、刘光荣、李子刚、李子荣、李桂林、李  明、张  超、李  凯、岳宝川、李绪平、邵国相、邵  敏、蔡国洲、蔡阳洲、刘刚初、刘华懿、刘  文、黄  超、邓朝明、邱盛文、赵  跃、岳大雨、段  朗。

已故复退军人: 蒲华元、李天顺、肖坤元、林近文

现 役 军 人 : 段志林、杜明港


第十二章 文化名人

李光耀,男,1962年生,大学本科文化,中共党员,太平山6社人,已故。曾任国家统计署驻西南特派员办事处副处长。先后为南江电信局争取资金100万元。为太平山争取公路补助金10万元。

岳友川,男,1971年生,专科文化,中共党员,太平山村4社人,现任大河工商局质检所所长。

邵强国,男,1960年生,中共党员,专科文化,太平山村8社人,曾任赶场镇税务所所长,南江县税务局工作,巴中市国家税务局办公室主任,现任该局机关党办主任。先后两次获南江县委、政府建设特别贡献奖,2000年被评为省委级先进个人。

冯小平,男,1957年生,中共党员,太平山村6社人,公安专科文化,一级警督,副县级退休干部,先后任公安局侦查员,办公室主任,副政委、副局长、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公室主任。曾荣立三等功四次,获省优秀警察称号,两次被县委表彰为优秀党员,著有《心声》诗、文集面市。

姚忠第,男,1963年生,中共党员,专科文化,太平山村6社人,现任南江县政协委员,县商会会长。曾先后任贵民供销社主任。县罐头厂厂长、支书、巴中市糖酒公司副总经理,县食业公司董事长,大瑭公司总经理。先后为太平山村小学村公路、农电设施捐资11万元。现为我村社会福利事业捐1万元。

王丽萍,女,1965年生,太平山村3社人,中专文化。90年到县矿业集团工作至今。先后任巴中市评选第二、三、四届人大代表、,曾被聘为县纪委、工商局行风政风督察员。为太平山村道路捐资10000元。

董义奎,男,1960年生,中共党员,中专文化,太平山村8社人,现任南江镇人大代表。自90年5月至今从事县猪屠肉食品加工业。先后为太平山村砼化公路,农网改造及本社道路砼化捐资32000元。

杜林森,男,1973年生,中共党员,太平山村2社人,专科文化。现任大河镇副书记、镇长。96年至2012年分别在关门、白院、石滩、元潭乡政府工作;2012年任天池乡副乡长,2014年任天池乡副乡长兼纪委书记。2015年任南江镇副书记。

张军,男,1971年生,中共党员,主任医师,太平山村6社人。现任南江县医院党组织书记、院长。先后在上两任院长、县妇幼保健院院长、县疾控中心主任等职。

冯登弟,男,1938年生,中共党员,太平山村6社人,自58年参加工作。1983年8月起,到退休,分别任大河乡、区文书、区文教助理、区团委书记、县委(府)办秘书、县志编纂等,特长写作,被省政府晋升为副编审,著有《蓝台》诗、文、字集。

刘刚初,男,1956年生,中国党员,太平山村1社人,高中文化,1978年12月至83年12月应征服役,驻新疆、山西,84年1月转入铁路15局三处办公室任秘书,劳资料任干事,2008年3月至2011年10月,任三处人力资源部兼劳务经理,党委书记,2011年11月内退,返原单位工作,2015年10月,正式退休,又受原单位聘回工作。

 

第十三章 (闻)文明“三星”

一、创业之星

李仕清,男,76年生,初中文化,太平山村7社人。主要经营运输,为百姓修建房舍而备砂石、材料而忙于奔驰,诚恳厚道,乐于助人,结识朋友甚多,交情甚厚,目前经营大重卡一辆,铲车5台,小面包车一辆,光机械设备百万元,兼营砂石,年收入超十万元。

岳百川,男,1963年生,初中文化,太平山村4社人,勤劳苦干,有经济智慧,及早多种菜蔬少种粮,一年四季以卖蔬菜为主,供四个孩子读书和奉养两位老人开销。起早贪黑,风雨无阻,驾车送菜,卖菜,年净收入6万元。

赵德生,男,1972年生,初中文化,太平山村6社人,养殖为主。自2015年起,从异地务工转回乡创业,目前养母猪8头,年出栏仔猪120头,肉猪20头,年收入8万元;兼种植西瓜1.5亩,奶奶收入15000元。

符海筠,男,1977年生,中专文化,本镇仙龙湾村5社人,回乡创业人员。来太平山投资2800万元,流转土地1200亩,建植物油牡丹园1200亩,建筑房舍,场地,亭等面积2000㎡,旅游餐旅宿馆500㎡,住宅500㎡,游乐场、停车坪3000㎡。砼化公路3km,院内便道(砖道)5.5km,塘7口,亭子2个,餐饮馆容400人次同时用餐,住宿能容纳120人次。现已建养兔厂1个,已养500只种兔(已投产),各种水果园200亩,待建养猪场1个,预计约300亩。养鸡场1个,养鸡200只(已投产),置变压器2台,置园区喷灌泉。

二、孝道之星

岳大春,女,1944年生,太平村2社人。15年来精心侍奉公婆,甚获好评。婆婆赵百英中风瘫痪在床,大春接尿端尿,擦洗身体,洗浆铺床被褥,从不怨言,极为辛苦,老人80岁后,又添痴呆症,胡说乱骂,大春并不计较,还得耐心侍候,喂药喂饭,随时确保患者服装整洁,床铺及房间无臭味。2012年大春同志被评为全镇十大孝心之一,授予“孝道之星”称誉。

岳莉云,女,1957年生,初中文化,太平山村2社人,其父岳良,退休老教师(现91岁),其母陈传华(91岁,已逝于2017年春),其人素来体质差,常年多病。进入80速高龄后,全靠女儿精心侍奉,衣食住行考虑周到,菜味喜好,饭之软硬,汤之配料,营养搭配,无微不至,春暖夏凉,关心入微,至逝世,一如既往。现还有其父,已过91岁高龄,该同志正在尽其义务,终日陪伴。


三、整洁之星

罗荣寿,女,1950年生太平山村5社人,小学文化。该同志五十多年来如一日,勤劳、干净、利索,特爱整洁,穿戴朴实洁净,一家老小三代,穿着整洁得体,庭院干净。家具洁净,摆放整齐,农具专地专放,井然有序,极受人效法和敬重。

 

第十四篇 旅游风景

本村景点重有其三:

牡丹园为首。占地面积1000亩,东起太平观前沿,西止土地垭,中有大包梁、二包梁、全坪梁和大碑梁。砼化公路绕园之中,新建住房  30 间,兼营农家乐、小卖部、餐厅、停车场、游玩凉亭两座。每逢春夏之交,花海无涯,引来有课,车水马龙,人欢车驰,笑语声声。人在花间行,胜似仙境游。

其二是尖山—革命纪念地。远望尖山秀,近看尖山陡。随砼路驱车南行,越过土地垭,绕过大包梁,尖山在眼前,梁与山之间有一开阔平地,那是供游客停车、游乐之场地。纪念场馆瞩目,游人凡参观者无不为当年红军应用顽强之精神所感动。另设农家乐、小卖部、餐饮店及歇脚纳凉之亭子。若再驱车南行,可取关门乡柏垭村;北行可去关门乡白果树村。若不惜汗水,徒步登上尖山顶望一望,那才不妄游一遭,举目远眺,四方山水尽收眼底,给人以万山尽在脚下之感。

其三是太平府(即村办公地)形若绿茵拥抱中之瑰宝。正北是古刹,村民李仕清,应村民之心愿,自觉承头,组织村民投工,找回隐埋半个多世纪的巨大石像,修复原像,修补缺失部分彩画。修复古庙,整洁地面,粉饰板墙,翻盖屋顶,迎石像归位,并指定专人负责环卫,以供游客赏鉴。古刹正殿两侧有耳房,两耳房之间是“乡村大舞台”,舞台下有大场地,可供游客停车游玩。大场砼化,四有围墙,大场西边村级两委办公楼(二层),大场东是医务室,老年活动中心,妇幼保健室,爱心小屋,阅览室等,围墙及办公楼南墙有“和谐”园地画,村党图展,脱贫照片展及财务公示栏。办公楼北端各级党政要员亲临现场扶贫图展及创业、孝道、整齐清洁等三星图展。他们是脱贫、文明村的带头。游人看后,一定对他们肃然起敬。

 

第十五章 民俗新风

村民普遍素质提高。

一、自觉关爱公共设施:全村公路除专人养护外,随时村民过路发有障交通,不利行人,或有损公路的现象,“举手之劳”每逢大雨,背沟有人排水,而且不名,五社丁建武、六社岳高兴等冒雨排水护路。树条有障行车,谁发现,自觉方程除掉。电线密若蛛网。电杆也多,拉线更多,自觉地离电杆,拉线较远处放牛,砍柴。有碍通电的竹木自觉砍除,以免事故发生。

二、“大道之行”:务工外出村民较多,农村劳动缺失。毗邻互帮互助,合作栽种或收获,相互帮衬。若需住院,有人陪护,有人帮助照料猪牛及家务和小孩。贫困户熊玉清(1社、女)去年住院40多天,花费六万多元,国家免费。由邻居夏光英(女、1社)照料陪护40多天,直至出院。阴代贵(男,67岁,6社人)困难户,去年曾两次住院,共花七万多元,其费用免96%以上。其子女读书,委托邻居及学校老师照看。真正实现“小有所长,老有所养”,“道不遗失,夜不闭户”的“大道之行”。

三、在“孝道之星”的影响作用下,尊老,敬老,爱老蔚然成风,首先是村级两委干部带头,随路过都专门陪退职退休老人聊聊天,问寒暖,发现老人有难,立即解决,残疾患者,派专人服侍。定期节日问候,老党员干部,并带上慰问品、发放困难救助金。(有档可查图照等)

重视教育、教养:

随物质生活丰富,时代的进步,村民把教育教养问题提到议事日程的首位。刚满一岁多到两岁,开发智力性的玩具至少四样,图文并茂的墙壁画必备无疑。两岁,必有专人专程送入幼稚园,孩子从小听不见脏话和骂人语句;留守儿童不孤单,学校有教师,同学;放假有专人看护、关怀。每到暑假,村民们总要关注谁家孩子“高中”—金榜题名少不了到时光顾,庆贺一番。以此鼓励学子成材,实现“少年强则中国强”之梦想。


第十六章  文明家风 

书香世家:李子凡,男,中师文化,退休老教师,现年88岁,原籍太平山村1社人。其人三子一女,教养有素,教子有方。本家族人才济济,致富最先。

长子:李思中,中师文化,退休教师,曾获地区级表彰三次,县优秀教师,赛课优胜,特级将,优秀党员等数十次,并撰有文集面市。镇级、大河中心校表彰、奖励数十次。其下代一男一女;女李春林,大学文化,从商致富;李晓林,男孩,大学本科毕业,现已成家于成都。职业,从政于成都市。

次子:李思国,中学文化,亦工亦农,致富先锋。其下代两男。长子李成林,先东北军区丹东林大毕业,后由哈尔滨军政大学选入再攻读军政大学科班课程,直至毕业,服役期满,转入大连市政府工作。次子李桂林,大学文化,党员,退役军人,现从事建筑业务工。

三子:李思俊,大河中学老职员,其妻闫兰,个体商户,早已支付。其下代李森林,大学本科毕业,从政,安家于成都。

四女:李思勇,大学专科毕业,从上,成都落户,早已致富。

文明世家:刘正初,男66岁,初中文化,村委干部,兼民兵连长,一、社社长。本人带头发展农副业(白肋烟、土烟、蔬),养殖(鸡、猪)业并举,有致富经验,带领大片村民致富。并随时注重自身整洁,庭院洁净、整洁,配以花草园地、水池,十分美观,室内更是窗明几净,壁上琳琅满目,家具摆放整齐且干净。本人平易近人,乐观活波,说话风趣幽默,是关心村民的贴心人。

刘明初,男,69岁,畜牧专科毕业,中共党员,原籍太平山1社,曾在县农牧局任干事、局长、党支书记,工作出色,多次别表彰,调民政局任副局长,劳动局局长等职,退休后,人闲心不闲。为两子帮助料理政务。

刘刚初,男61岁,中共党员,高中文化,78年12月服役,驻防新疆。81年至83年志愿兵(干部),屡次建功。84年1月至2008年2月直接转入铁路15局第三处办公室任秘书,秘书长。08年至11年人本局第三处人力资源部兼劳务部经理,党委书记。2011年11月内退,2015年退休,退后仍被原单位聘回工作。

上述三刘,乃同胞兄弟,本家族内外发达,可为文明世家。



第十七章  后  记

本史(誌)编写小组成立于2017年9月10日。由于史(誌)的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泛,要求时间紧迫,工作量大,谋些资料缺失,通过走访老农、老干部及大型工程施工负责人和某些项目当事人;有些工程尚未竣工;加之笔者能力欠佳,尚未把全村干群的功劳业绩完美地、准确地表现出来,必有缺漏,难免出错,敬请给予指正评价,笔者诚恳接受,以便及时纠正,删补。尽量使本志更准确、完美。

——执笔人·蒲东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