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非遗保护 - 南江县文化馆

今天是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南江县朱公乡杨岭山村史 钟山村村史 正直镇育林村村史 南江县寨坡乡洋垭村村史 寨坡乡溪口村村史 元潭社区历史 元潭镇元潭村村史 元潭镇下坝村村史 元潭镇五梁村村史 元潭镇彭家缘村村史 南江县元潭镇檬子村村史 元潭镇凉水社区史 元潭镇回龙观村史 元潭镇韩岭村村史 玉皇观村志 兴马乡饮马池村史 杨坝镇田垭村村史 双庙村村史 李寨村村史 熊家坝村村史 兴马乡红岩观村村史 南江县兴马乡罗岗村村史 下两镇天关村村志 南江县下两镇江口村村史 南江县下两镇柑树坪村村志 五山村村史 南江县下两镇瓦坪村村史 南江镇双元村村史 双桂乡红豆村村史 南江县沙河镇星光村村史 南江县仁和乡钟家湾村村史 坪河镇关坊村史 楠坪村村史 渔坝村村史简编 南江县朱公乡刘家塝村村史 南江县朱公乡百坪村村史 南江县正直镇柳树村村史 南江县长赤镇书房村村史 南江县元潭镇字库村村史 南江县元潭镇石寨子村 南江县下两镇黄坪村村志 南江县双流镇磨垭村村史 南江县双流镇黄垭村村史 南江县双桂乡马桑村村史 南江县石滩乡石河寨村村史 南江县沙坝乡三河村村史村情概况 南江县沙坝乡铧尖村村史 南江县沙坝乡大湾村村史 南江县桥亭乡山寨村村史 南江县坪河镇人民村村史 南江县平岗乡桅杆村村史 南江县平岗乡断桥村村史 南江县红四乡沈坡村村史 南江县贵民乡土潭河村村史 南江县贵民乡双田村村史 南江县贵民乡铧厂村村史 南江县光雾山镇大营村村史 南江县关田乡西坪村 村史 南江县关路乡雄岭村村史 南江县关路乡乡史 南江县关路乡邻江村村史 南江县关路乡苍蒲村村史 西沟村村史 南江县关坝镇五郎沟村史 南江县赶场镇长坝村村 史 南江县赶场镇石龙寨村村史 南江县赶场镇白马村村史 南江县大河镇李家岩村村史 庙坪村村史 流坝乡梅岭村村史 南江县红四乡刘家村村史 凉水社区史 红岩乡红寨村村史 红光镇房龄村史 红光镇柏山村史 南江县和平乡孟山村村史 韩岭村村史 桂花园村村史 南江县云顶村村史 南江县高桥乡五山庙村村史 南江县高桥乡龙潭村村史 箭杆村村史 高家河村史 齐坪村村史 甘溪村村志 佛尔岩村村史 凤仪乡永合村村史 凤仪乡清花村村史 凤仪乡东流村村史 大河镇太平山村村史 白珠村村史 正直镇望龙村村史 南江县和平乡油榨坪村村史 红光镇茨竹村史 南江县赤溪镇西厢村村史 文昌村史 蒲坪村村史 南江县赤溪镇金银村村志 侯家乡北峰村村史 南江县红四乡斜岩村村史斜岩村村史 钟山村村史 坪河镇关坊村村史 南江县坪河镇人民村村史 南江县八庙镇小寨村史 南江县八庙镇乡史 南江县八庙镇普照寺村村史 南江县八庙镇谢家坪村村史 团结乡罗沟村村史 南江县关坝镇小田村村史 南江县关坝镇西沟村村史 南江县关坝镇五郎沟村史 团结乡罗沟村村史 南江县八庙镇小寨村史 南江县八庙镇乡史 南江县八庙镇普照寺村村史 南江县八庙镇谢 家坪村村史

序 言

村志是政府基层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一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重大现实意义的伟大工程。习近平主席在谈到修志工作的时候曾经说过:要马上了解一个地方的重要情况,就要了解他的历史。 了解历史的可靠方法就是看志。在2015年第五次全网地方志工作会议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批示指示,地方志是“传承中华文明,发展历史智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编撰志书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它能够很好地保留文化脉络,承传文化的延续。

我天关村先祖大多从“湖广填川”落业此地,繁衍生息至今已经三百多年的历史,他们创造了辉煌的历史文化,孝文化,庙宇文化,碑文化,鼓乐文化和农业耕作技术,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同时还有很多历史故事,民风习俗、民间传说、名胜古迹,姓名的延续等等,更有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特别是近年来精准扶贫、脱贫,在攻坚克难中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和丰硕成果要疏理总结,让下一代学习,并发杨光大。我是一名退休教师,天关村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今年76岁了,我想把我在天关村这七十年来,所看到的、听到的和亲身经历过的写成一个小册子,目的是让后人铭记或传承,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四易其稿,今天终于完成,在写作过程中得到第一书记岳强的鼓励和支持,为此我深表感谢:

由于该书是个人所为,难免有很多疏漏之处,村支部村委会在审核过程中详细提示,我本人表示由衷感谢!

                                                             作者 2017.1.1 

概 述

天关村隶属于南江县下两镇,位于下两镇西南方向元顶子脚下,是云顶茶乡出产地。天关村东与平桥村、柏杨村相连,南于黄坪村接壤,西与落山村相接,北与赤溪乡文昌村相邻,距南江县城58公里,距巴中市37公里,据下两8公里。村内公路三纵三横,出行极为方便。天关村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年的雨量多集中在5-8 月份,平均气温为 37 度。地形属浅山形结构。以山地为主,南高北低,平均海拔830米左右,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日照强,适宜于多种农作物生长。全村有土地802亩。农户216户,总人口914人,下设四个居民小组,由于是山地、森林覆盖率2690亩,最适宜发展种、养殖业。


天关村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有清朝道光年间修建且保存完好的伏魔古殿,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每年香会节的庙会让你感受到佛教文化的无穷魅力。

天关村地灵人杰,人才辈出,众多的国家工作人员、大学生、历届村级领导干部,复原退伍军人和众多的致富带头人,他们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做了不懈的努力,使他们的家乡——天关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天关村人民勤劳质朴,热情好客,无论哪家有大小事情,他都会主动前来帮忙并祝贺。在那里,你可领略应酬嘉宾流利幽默的顺口溜主持词和别开生面的支持仪式,让你耳目一新,同时还可以见识厨师的精湛厨艺。“十大碗”中的坨子肉、酥肉让你大饱口福。


天关村以前由于生产底子薄,交通不便利,当地主要依靠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挣钱来维持生活,没有支柱产业,基础设施不健全,因病、因学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有很多家庭成为贫困户。

2014年天关村被纳入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计划,通过一系列的帮扶措施,2014年有3户11人脱贫,2015年11户44人脱贫,2016年国家增加了扶贫资金投入,对边远户、交通不便的农户实行异地搬迁,全村共建两个聚居点,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并对全村所有公路进行硬化,并计划2016年33户142人全部脱贫,还计划建500亩核桃园作为支柱产业,目前还正在加紧建设中,建成后,我天关村公路将实现“三纵三横”局面,这时人们将过上“出门有车子、家有好房子、真正过上好日子”的幸福生活。


【本村重要的文化遗址,包括各种文物古迹、寺庙等】

有清朝道光年间建修且保存完好的伏魔古殿,已有数百年历史,每年香会节的庙会让你感受到佛教文化的无穷魅力。

【本村的特色产业或者重要特产,种植及养殖特色等】

天关村人民勤劳淳朴,热情好客,无论哪家有大事小事,他们都会主动前来帮助并祝贺。在那里,你可领略嘉宾流利悠然的顺口溜主持词和别开生面的主持仪式让你耳目一新,同时还可以见识厨师的精湛厨艺,“十大碗”中的坨子肉、酥肉均让你大饱口福。

 

【本村获得的重要荣誉和称号等】

大事记            

第一章  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  

第一节  地理位置

天关村位于南江县下两区(镇), 距南江县县城58公里。北与赤溪乡村相邻,东与柏杨村交界,南与黄坪村接壤,西与落山村相接。   赤溪村村平均海拔830米。天关村距南江城58公里,距巴中市37公里,距下两镇 8公里。   

     

第二节  历史沿革

【从古至今的隶属管辖情况,如还有请补充】

东垭早年属于红光,有一条路从下两到红光,要经过此地,那就是东垭嶺,这个名字的由来,就红光而言,它只是东面山上的一个垭口,故称为东垭。1952年在这里建立起人民的政权——东垭乡人民政府,书记是邓忠蓬,当时我村是东垭乡中的一个村。1955年,东垭与同心乡合并成东垭乡,乡址在今的张爷庙,乡名为什么还叫“东垭”呢,有人解释说“东垭不仅只是东垭山上的一个垭口,而且垭字中亚代表亚洲,东垭又解释为东方亚洲的土地。”这时东垭有八个村,共23个行政村,这时就再也无法用序号来代表“村名”了。就用村所在的地域名称来作为村名,所以我村就叫“天关”村了。

解放前,地方政府实行“保甲制”,村“x保”,组“甲”。

1950年12月18日,南江县人民政府成立,全县废除了归乡、保、甲制,成立了县、区、乡、村政府,现在的社仍为组。

1956年3月25日,南江县改乡(镇)人民政府为乡(镇)人民委员会,如东垭乡人民委员会,八村人民委员会。

1958年10月,农村普遍建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如东垭人民公社,1968年8月,南江县成立了革命委员会,乡、村相继成立了各级革命委员会组织,如乡革委、村革委等,由乡、村革委会主持工作,1978年12月,公社革委会改为公社管理委员会,村名“八村管理委员会”。

1980年12月14日,南江县人民政府成立,南江县人民代表大会机构设立,1984年3月,全县成立县、乡人民政府,撤销公社管理委员会,乡以下设村长,村以下为村民设组长沿用至今。

 

第三节  村名由来

天关村原是东垭乡的东大门,称东垭乡第八村。因63年修建八村小学,就选在目前的地方。因为这儿有一块田比其他田的位置高出许多,无法引水上田,从未收过水 ,栽过秧,被人称作“天灌田”。时有东垭小学郭文质校长一副碑联“天灌田黄土埋贞骨”“下两河碧波映中心”为证。2005年,撤区建镇,下两乡与东垭乡合并为下两镇,下两乡有十五个村,东垭有八个村,22个行政村,就决定各村村名由村所在地域的名称来作为村的名字。由于八村的天灌田是通往下两的唯一通道。“牛王庙”的小道十分险峻,近20米高石路紧能一人通过,地理位置十分重要。1933年土地改革改革时,红军和民兵都要在此设立过“哨卡”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要,因此天灌田又改为“天关田”,由此第八村就改名为“天关村”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与物产

第一节  地质地貌

天关村是属于从元顶山向西面辐射的肢体山脉,属于浅山地结构。地形南高北低,五条小溪水由南向北汇入麻柳溪的长滩河经平桥流入南河,小溪的两边是高低有序的梯田,半山中有座座房屋映照在青山田野之中,山顶则是成片森林。如今处处是青山,犹如条条青龙把头伸向河中。

 

第二节  气候条件

天关 是南江下五区的一个村,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最高气温39℃,冬季最低气温-1℃。全年降雨量一般在400毫米,雨量集中在5-8月份。

 

第三节  农作物和野生资源

粮食类: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红薯、杂粮                                                                                                             

经济作物:油菜 、烟叶、魔芋、梨                                                                                                       

瓜果、蔬菜类:青菜 、萝卜、 各类蔬菜 、梨 、樱桃 、李子、 南瓜 、冬瓜                                                                                                   

树木类 :松、   柏、乔木、杂木                                                                                                     

动物类:牛、羊、猪、兔、羊、鸡、鸭、鹅                                                                                                     

 

【其他特产的介绍】

我村野生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山上蕨根、毛竹笋很多、由此每到春季上山采“薇菜”,“打春芽”夏季扯“竹笋”秋季拾蘑菇的人无计其数,林间、田边、沟边的“银羊藿、金银花、夏枯草、石葛蒲”让那些吃得苦,耐得劳的妇女,姑娘们获得很大的经济效益,目前大种药材,像芍药、牡丹来美化环境,创造经济价值。     

                                                                                                              

第四节  自然灾害

八十年代,天关村遭遇天旱,三社全社只栽五亩秧,人均分稻谷十八斤。

八十年代,天关村发生一起雷击事件,当时两死一伤。

九十年代,一场大雪把林木压断无数,大部分油菜苗被霜雪冻死。

 二社,三、四社,多处山体滑坡,房屋受损。

 

第三章  经济建设

第一节  道路交通建设

天关村以往没有公路,运输物资全靠人工搬运,自下东公路通车后,才有一条上可以到东垭公社,下可以到达下两,全长14公里,而通过天关村境内不到1.5公里,而且还在整个林的两边,只有一社几家人收益。

各社之间的公路是在2000年以后自己建的。三社在2002年,何江宗任社长时,在社员处借币一万元, 用来购买产品,其余是由社员投劳,以人定任务而修建的。二社是由外在工作的何东晓利用职务之便,从成都引进资金两万元,用来购买产品。一社和四社也相继修通了从下东公路通向该社的公路。但修通的土路没有硬化,晴天车辆通过问题不大,遇雨天,则车陷泥土,难以行驶。由于无有资金,也无专人养护。造成了谁拉东西谁养路的局面。三社何显江修房子,因培修公路就耗费了不少的劳力。何显煜的父亲何芝宗家住三社何家咀,因住院治疗。无法开车下来,只好把病人顺车身绑在摩托车上,两边用人把车推上大公路。因此,盼望硬化各社的道路是每个天关村人最大的梦想。

2014年天关村纳入了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计划,对全村的公路改造升级,又修建由四社到达三社、二社、一社的村级公路,并设计宽度5.5米,公路宽4.5米,目前正在实施水泥路面的铺设,预计,年底将全面完工,造成后,将使我村公路“三纵三横”,而且全部硬化达标,建成后,各地汽车就可以“风雨无阻”。

随着经济的发展,村里的主要交通运输工具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以前的摩托车,如今大量进入农家的私家小轿车。目前全村拥有私家车的数量超过80辆。同时,不少农户开始购买农用车用于农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也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负担。

                                                                                                                                                                         

第二节 农田水利和农电建设

天关村从1958年后修建了12口山坪塘,随后几年修了无数条大堰引水灌溉,使农业获得丰收。

1966年12月,我天关村参与东垭落山水库的修建,是一所中小型水库,坝高11.2米,储水20万方,可灌溉面积700多亩,一年利用该水库的水通过柴油机提灌可使我村一二社土地部分收益。这个水库75年建成。

从1975年以后,东垭全乡人民在坳盘湾修一座水库。这个水库原来是各社派5—6人作为专业队员,修了四、五年后,最后开始筑堤坝,把任务划给各户社员,每人每天四千斤,但是有三村社员夏壯基一次背四百斤,一天倍十回,这样又背了几年。预计这个水库建成后,可使东垭大部分水库得到灌溉,未完工功已下马。该水库的水,已做过引水工程的源泉,我村在吴永双屋侧已修起一个大的水池,计划把该水库的水引到池内,然后用小管安放到每家每户,即可吃到安全、清洁的放心水。


另外,土地实行承包责任制后,有很多农户在沟边修了石河堰,并建有小型蓄水池,下雨后,可用抽水机抽水到田内,以保证得到合理的灌溉,使水稻获得丰收。我村的农田也是在70年后开始架设并安装的,现在农田进行了一次改造,目前电力公司正在进行更换10米长电杆,输电线路也更换为更粗的,还增加变压器台数,改造后,农村用电就很方便,现在农村的小型打米机、粉碎机、脱粒机已普遍进入农户家庭,同时还为木工、石工,通筑工人提高方便,农村煮饭、烧水、洗衣大大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如果哪一天停了电,农民就有无法生活的感觉。

 

【本村公路建设、乡村公共交通情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工具逐步发展。目前,大多数农家都用小轿车了。                                                       

 

第四章  生产和生活水平

第一节  农业生产

一、 解放后,农民分得了土地,积极性大大提高,但是仍然使用传统的耕作方式,事倍功半。

二、58年到78年间,中国经历了数次变革,建立公共食堂。大炼钢铁、大跃进、十年文革后、林彪集团的清算、四人帮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波及了农业的发展,大部分农民靠吃救济粮,同时,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制度,把发展副业当成资本主义的尾巴进行批判,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使生产生活收到了很大的影响。

三、78年到2003年间,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实现改革开杠全部揭掉“地、富、反、坏、右”的帽子,以往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死、打残的予以平反、昭雪,携全国人民把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到发展国民经济中来,奠定了中国大发展的理论基础。

(二)实行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把土地承包到户,到人,实行按劳计酬和多劳多得,打破了吃大锅饭的局面。

(三)开放市场,搞活经济

解放后,下两逢三六九赶场,人们可在市场购买必需品。到1962年才恢复集市,1966年5月,全县统一规定每月一、六、九赶场,1973年又规定每周星期日赶场,到1979年又改为每周一、五为赶场天,到1980年起,全县的赶场日普遍为三天一场,大河、长赤、洛平为两天一场。以后东垭也兴起了小场镇,集镇的兴起对于搞活农村经济具有重大意义。

(4)农业学大寨,大兴水利和改土工程、为农业生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5)积极推广良种、特别是玉米、水稻等的地膜育秧、宽窄行的栽培大大提高了产量。

(6)寻找致富门路,1974年、正直公社试种了白肋大烟成功,1975年开始推广,我村也有多数人收益。

(7)国家对化肥物资的投入,特别是1984年8月,为解决老少边穷地区人民的温饱问题,拨给南江1002万元,南江按人均收入在120元以下的人口,每人赊销全额为30元,这是三中全会后,贫困的天关村人民获得第一批国家的救助。

(8)尽管生产有所发展,但由于税费过重,老百姓要负担屠宰税、农业税、人头税、农业税附加、特产税、特产税附加、建房未批转要罚款,超计划生育要罚款,于是教师发不起工资,农民交不清提留。

2005年,国家实行全面农业税、结束了2600多年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农民放直补,学校两免一补,使学生少花钱,农村实行合作医疗,住院可以报销医药费等一系列惠民政策,使广大农民真正过上好日子。

十八大以后,国家提出在2020年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2050年GDP达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以“六个精准”为目标,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


改革开放带来的新变化

(一)种田不交税,农业发直补

(二)合作医疗报费用,如今看病不再难

(三)学生“两免一补”而今读书少花钱

(四)山更青、水更绿,环境大改变

(五)老人月领保险金,五保户、低保户有人管

(六)产业结构调整,不在把农业作为重中之重

(七)消费水平上档次,家用电器进农家

(八)交通方便,多家购买小轿车

(九)文化生活大提高,电视、手机普及

(十)80%修起了从此住上好房子

(十一)治安水平提高,犯罪率减少

(十二)人际关系和谐,家庭和睦温馨

(十三)健康水平提高

(十四)政府转变职能,以百姓为中心

(十五)重视教育,提升文化素质

(十六)防受骗意识增强

(十七)妇女地位提升

(十八)一日三餐质量提高


第二节  副业生产

民国初期,家庭副业主要为纺纱织布,换布搭布,自给自足,     集体生产建有猪坊、瓦坊、粉房。由于农业生产投入成本高,税费高,人们开始转变观念,外出务工,由穷变富。                                         

 

第五章  教育、卫生和体育 

第一节  教育

解放前,只有一所私塾,,解放后由于人数增多,借民房维持了七、八年。

人数的剧增使得重新选址、新修学校提上日程。第一次选址因为要修建乡政府和供销社而宣告停工。第二次,就选在“天灌田”,有40多方丈,加之周围的空地,在一方人的努力下,最终完工,却因修建不完善而造成了坍塌事件。后经过装修改造建立起来一幢新的教学楼,教学质量也随之提高。然而,该楼随后又被以不安全和采光度不好为由拆除 ,重修三幢 低矮的土房,由于无人翻修和管理,之后这房屋便全部垮塌,2008年汶川地震后,恢复重建,这才修建了现在的办公室和药房,对办公室的财产也进行看管。该校任教过的老师有:胡文远、谭顶言、廖淑凡、陈秀康,周安奠、王荣生、吴华林、陈顺华、万远明、赵志强、李明、廖永吉、赵文芳等                                                                                                                     

【教师的数量、名单】

何永清,四社人,1955年 生,高中毕业,在东垭水库当会计。77年人东垭小学民办初中教师。在中山村、天关村任教七年。1991年进入中心校任总务主任,报账员 ,小学高级教师职称,2015年退休。

廖永吉,四社人,1945年生,高中文化,1978年从教,一直本村小学任教,小学高级教师,2005年退休。

何柏宗,三社人,1941年生,曾就读于四川外国语学院,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再东垭初中部任教,所教物理、化学两科在全省举行的毕业会考中连续六年获下两区第一,两次评为县级优秀教师,并获“下两区教师十杰”光荣称号。2002年退休后,亦有多部作品印刷成册,收到一致好评。其中:1979年在东垭小学任教,除任初中物理、化学外,还任全校绘画老师,绘画作品被誉为“东垭之最”。2005年为八庙垭戏楼彩画壁画二十多幅,而今又绘制天关村地图,结束天关村无有村级地图的历史。天关村书法艺术绘画要员何柏宗于2016年11月20日已逝世。

张地城,天关村二社人,冉德才二子,中师毕业,现在红光中学任教。

陈琴,天关村一社人,中师毕业,在下两小学教书。

赵文芳,女,东垭村人,因与我村陈桌结婚而落户八村,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现在下两、东垭从事幼教工作。

                                                                                

第二节  卫生事业

天关村卫生室的前身是八村合作医疗站。还是在70年代,一社社员陈玉发,小学文化,率先办起来合作医疗站,由于高度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把八村的合作医疗站办的有声有色。在学校周围开垦荒地,大种桔梗,麦冬,栀子,白芷等,既绿化了校园,又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前来看病者无计其数,在八村,参加合作医疗的民众,给予了广泛好评,并多次获得上级的表彰与奖励。

陈玉发逝世后,其子陈桌因参公把药房转交给何江宗。

何江宗,八村三社人,1952年1月生,小学文化,其父为一名老中医,由于二子考入大学,便让其成为医学的继承人,传授其基本的医疗知识,后又投下两区医院主治医师王大荣学习相关的知识,在所开的药店实习一年。基本具备一个普通医生的条件。后又在合作医疗机构组织的医疗培训项目中,各个科目达到标准,取得“合格医疗证”证书。从83年至今已三十多年。现在每天在天关村卫生室上班。三十年的辛辛苦苦,三十年的辛劳付出,为解除因疾病为天关村人民所带来的痛苦操碎了心。

更为可贵的是,他的儿子何茂平、儿媳妇古巧玲都是医科大学毕业的学生,现在双双在西昌市和当地的县医院工作,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医学世家。

解放前还有两位医生,一位是张医生,一位是陈新鼎医生。

合作医疗室还有赤脚医生何永顺、后有何树然、何联发、何祥奎他们都为天关村的卫生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天关村二社一名老兽医叫张里恩,总是笑脸迎人,医猪医牛是祖传,一直服务于本村及周边地区。后张步元继承了父亲的工作,在家办了一个养猪坊,同时在下两、东垭两地建有门市部、集销售饲料、兽医、预防、治疗于一体的一条龙的服务,深受百姓的欢迎。

本村还有一位兽防医务人员何国发现以退休,八村四社人。


第三节  体育

民间体育主要有: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


第六章     文化

第一节  文化站

天关村的文化活动最盛的时期是在70年代,当时学校谭顶言、廖淑凡夫妇,爱女周兴署为文娱积极分子,王开荣、张前英、陈玉发等基础利用节假日排练,在全村开大会时,将平时排练的话剧、快板、唱歌、说书等节目进行公演,广受欢迎。

后来,以刘志永等人为主在伏魔殿,利用香会节期间、组织锣鼓培训,协议多人参加,并学习鼓乐技术,唢呐技术等的演奏技巧。

何宪宗,三社人 鼓师,一代传承人。

何显国,三社人 鼓师,二代传承人。

何焕然,三社人 刘志永二社人 何国发四社人三代鼓乐传承人。

 

第七章  古迹遗址

第一节 伏魔殿

伏魔殿是天关村唯一保留完好的古代建筑。位于八村二社的少顶山。庙宇是三合院、长三间、两头专教。庙内有一所字板,全文如下  :盖闻凡事必以大同而易,什以恭祝而灵,兹有我地伏魔殿原系古刹也,嘉庆十二年募化建修殿宇神像焕然一新吗,历数载二风雨漂泊,神像减色,庙宇毁坏,我寺目击心伤阖象商等扣化,四围补休陵园,砌彩神象,树立神匾。好善张合珠、美、景原将庙前施地一块,以栽树立字为界,永作林,昭示子孙悔伐神本钱贰仟,今此告竣乘各、多神人均沾长序。

道光二十五年无财日上宪日工 竣立

文化大革命时,毁坏了神台好部分神像,后慈善捐款重塑“伏魔大帝神像”,重新对庙宇进行培修,2004年庙会时节,对于捐款捐物,请何柏宗老师写个名单,让百姓知晓,菩萨明鉴。


第二节 古庙唐家岭

唐家岭位于四社与下两十一村交接的山梁上,建筑时间早于伏地魔殿,规模宏大,一道山门进去,两边是厢房,再在几经石梯后,最高处才是正殿。山门外有几棵古柏屹立于外,俨然几个哨兵日夜守护于此。

传说四十年代一天大旱,多人聚集于此,一个怪物从庙里跑出,人们全力出击、一同追赶直到把怪物撵到水里,这便是人们常说的“撵旱鬼魅”可是过了十多天,太阳依旧火辣。

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庙全部坍塌。2010年四社吴庆富捐款两万,并筹集部分资金在原庙址的正殿上新修了一座砖木结构的庙宇,底部全用砖,上面用木料做成瓦架、呈飞檐走脊式样,上面盖瓦,内塑“如来佛”、“弥勒佛”两尊大像高1.5米,其余五尊小像是:关爷、财神、观音。


第三节 古庙新庙子

新庙子位于三社境内,现在建设中的村道公路从其中通过,这座庙宇的修建年代是清代末期,呈三合院、坐北朝南,四周古柏参天、庙宇飞檐走脊,脊上石灰、瓦类混合成型,内嵌有色瓷片构成图形。甚是壮观精美。

一进庙宇,首先是四道大门、两道对开、两道侧开,正门旁边有“恒侯祠”三个大字。正殿塑有张飞及二位文官的神像,一尊仓颉的塑像,四只眼睛,右侧竖壁方有龙神,土地,所有神像彩绘一新、光彩照人。后经历作为学校和保管室的变迁,如今此处已变成一林地,所有权归集体。


第四节 柏果树

在新庙子右侧不远处,有套被称作柏果树的房子,因早先有一棵大柏树而得名,建房时将树砍伐做了支柱,虽然现今早已被混凝土结构所替代,人们仍旧在此种植柏果树,希望这个名字得以流传。


第五节 磐菠萝石

在何培然的房屋后面,有一石,下约八十公分,上约两米,高二米的一个石像,如“磐”一样,人称磐菠萝石、依旧保存。


第六节 玉林祖墓碑

玉林祖是我三社何氏的始祖,包括十一村、四社、一社所有何姓人家都是他的子孙。据统计,他的后裔共七百多名。


第七节 何仕恭墓碑

位于天关村下面五十米处,有一墓碑,为何仕恭墓碑。

                                                                                                    

第八章  姓氏与人口 

第一节  姓氏

天关村主要有以下姓氏:何姓、张姓、陈姓、吴姓、林姓、刘姓 等。                       

【本村有无大家族?提供家族的传承、历史资料等】

【本村9旬以上老人的名单】

冉思莲 女 三社人 94岁

何礼宗 男 二社人 90岁    

                                                                                                                                            

【本村8旬以上老人的名单】

何显玉 女 三社 82岁

赵秀英 女 三社82岁

廖永宣 女  二社 89岁

林竞秀 女 四社人 86岁                        

 

第九章  党政社团组织

一、历任党组织主要负责人

土改时村长 张前廷

第一任 支书何显仁  大队长何兴田 胡忠诚

第二任 支书胡忠诚  大队长冉旭 会计冉德才

第三任 支书陈林发  大队长冉旭文书  何显海 冉德才何显煜

第四任支书 吴远通 村主任 冉旭何显煜张前海文书何显海

第五任支书张前海村主任何祥奎文书何春


第十章  名人

第一节  历史人物

1933年,李先念、徐向前、陈昌浩、张琴秋等老一辈的 无产阶级革命领导南江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 ,成为全国第二大苏区的中心,在这期间我村何锐宗、何成安二位参加红军队伍,成为烈士。

何锐宗,八村三社人,父亲何成玉、母亲赵氏,所生一子,即何锐宗,一女为哑女,与雷康荣成家。

何成安,八村三社人,父亲何永刚住柏果树,后因分家,何永刚与33年死去,其子何成平和其弟何成文、何成安、何成良、何成才在曾加岩谋生,此时正是33年,参加红军。

陈新鼎,旧时为保正,人称“陈老爷”,学识渊博,精通医术,学徒很多。

何治平:本名何成国,1911年前6月21日生于柏果树,自幼读书,南江初中毕业,后在新庙子教私塾,33年红军入川,在中共下两区任秘书,后在下两廖维新手下任权,后当乡长直到解放,1951年12月15日被判刑15年。

邓忠莲:1919年冬14月生,四川营山人,33年逃难,至本地,与三社何成彦成家,解放后参加革命工作 ,1952年任东垭党委书记,2000年逝世。


第二节  成功人士

何东晓 :又名何刚,下两镇天关村二社人,何显清长子,1972年6月生,大学毕业后,现在成都工作,14岁开始发表作品,有散文《想你的时候》,诗集《横空的短笛》、《落花流水》、《行走的影子》、长篇小说《遥远的许诺》出版,首届全国十佳文学少年。现任成都市武侯区统战部工作正县级干部   

何强:天关村二社人,泸州警官大学毕业,任大河、沙河区派出所长,现任南江安监局局长。

何秋洁:  天关村二社人,大学毕业后,在南四中任教,现任朱公乡党委书记。      

陈桌:天关村一社人,陈玉发之子,大专毕业,在东垭,元潭林业站工作。现任高塔乡乡长。

何述发:天关村四社人,原任下两区副区长.财政所长,县林业局副局长,现已退休。

何干:天关村四社人,何述发之子,大学毕业,现在南江县组织部工作。

何军发:天关村四社人,高中毕业,原在下两区任财政所长,现任高桥乡副乡长.政协组长。

陈林:天关村二社人,陈海青之女,研究生毕业,现在南江县国税局工作。

林金明:天关村二社人,林贵阳之子,研究生毕业,现在绵阳市内工作。

何祥珲:天关村四社人,吴庆富之子,大学毕业,现在巴中市投促委工作。

张平:天关村二社人,冯章祥之子,大学毕业,现任和平乡副乡长。

何娇:天关村四社人,何刚发之女,在读研究生。

何祥宏:天关村四社人,何刚发之子,大学毕业,现在巴州区从教工作。

张凤明:天关村二社人,张前朝之子,大学毕业,现在成都市崇州区工作。

何祥正:天关村四社人,何军发之子,大学毕业,现在巴中市招商局工作。

陈定国:天关村四社人,陈敬保之子,大专毕业,现在部队服役士官。

何文武:天关村三社人,何涌然之子,大学毕业,现在新疆油田工作。

杨文武:天关村三社人,杨秀英之子,大学毕业,现在浙江公司工作。

何文强:天关村三社人,何养然之子,大学毕业,现在成都市建筑公司工作。

何兆国:天关村三社人,何文富之子,大学毕业,现在成都市建筑公司工作。

张和:天关村一社人,张前领之子,大学毕业,现在成都市网络公司工作。

吴上海:天关村一社人,吴永富之子,高中毕业,现在南江矿业集团车间主任。

廖远东:天关村四社人,廖永祥之子,现在南江县内经商.承包工程。

杨小波:天关村一社人,杨友义之子,现在厦门市内承包工程。


第十一章  风俗和生活习俗

第一节 节日

春节:传统习俗是腊月三十日为过大年,正月十四日为过小年,从腊月三十称为“除夕“,这一天中午叫团圆年,合家团聚,饮食最丰富,饭前先敬祖宗家神,午饭后打扫清洁,晚上围大炉旁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到十二点才睡,从第二天初一起叫春节,这几天要走亲戚拜年,各个亲戚盛宴富餐,老人要给小孩红包。


第二节 习俗

一、婚嫁习俗

古时候,婚礼内容丰富,程序复杂,仪式庄重。从选择配偶到正式结婚,大致分为六个部分,所谓“六礼”。

一、纳彩:男家请媒人去女家说亲

二、问名:男家请媒人去女家问女方姓名及生辰年月

三、纳吉:男家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决定缔结婚姻

四、纳征:又称“纳币”,男方以聘礼送给女方,女方一接受聘礼就宣告婚姻成立

五、择期: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求其女方佳期

六、亲迎:新郎亲去女方迎接。“六礼”始于奴隶社会,历代封建法典,都有类似六礼的规定,后来缔结婚姻时,男方付给女方一定的财物作为“聘礼”,就源自六礼中的纳礼与采征。六礼中男方付给女方的身价为主要特征,是归礼教中包办婚姻与买卖婚姻相结合的具体体现。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古往今来的人之常情。在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废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固有的观念,严格遵守《婚姻法》的规定,做到结婚自由,离婚自由,坚决反对买卖婚姻和包办婚姻。


二、寿礼

生日就是父忧母难之时,是母亲生你的日子,过生日就是让人们铭记母亲生你时所受的痛苦,要是对生你的母亲烧化线钱,如写“袱子”就是“母难之期”。

其实,祝寿的真正含义在于:当年过花甲、儿女事毕,事业有成,一声功德已成定局,有的在过生日之时,还赠送寿匾,把寿星的功德风范渗透在寿匾中,由亲友把寿星的品格风范加以总结,让其后代人世代传承。


三.祭祀礼仪

丧葬祭祀:父亲临终时,子女应该守在身边,聆听遗言,称为送终,然后把死者抬到椅子上安坐,停止呼吸后送进堂屋,称作入“中堂”或叫“正寝”,当即鸣鞭炮、烧纸、曰“落气钱”,请人给死者美容净身,紧接着穿寿衣,兽医为单数(夹衫一件为两件),多少不等,穿寿鞋,戴兽帽,用布或草纸掩面,于二十四小时后入棺。

布置灵堂,布告亲友,在灵柩前摆放供桌、放贡品、放灵位,点长明灯。孝氏轮班守灵,并接待参灵者。奔丧着进屋前,要先放鞭炮,死者的长子应穿孝服,包孝帕在门外迎接参灵的人。女丧、娘家亲戚来吊丧者,称为“人主”,人主将至,先放鞭炮,孝氏列队出门,悲哀礼拜,跪接人主,“封棺”,亲子和子女一律守在灵柩前,死者若是女辈,要等家人来检查后才能盖棺,盖棺后,要请德高望重的文人,用新的笔点上朱砂或新红,口颂赞词赞语。并在棺木上写画吉利语言或图案,叫做“压邪”,讨个吉利。

祭奠:在死者上山前,举行悼念。祭奠时,灵堂内烛光长明,香烟缭绕,三牲祭供,请奏哀乐,以示“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孝行。祭文与悼念是一个意思。祭文多用韵文,悼词多用散文。其内容先介绍死者的病因,地点以及享年多少岁,然后对死者的经历进行简要的追述,重点写生前贡献。

祭文分两类:一类是家祭,内容力求具体动人,亲切感人,另一类是客祭,以颂扬为主,力求简明扼要。

出灵送葬:出灵时,引柩者将灵位太初灵堂,由亡者长子端着灵位走在前面,撕“买路钱”的人走在最前面。由孝家及亲友将所有祭品随灵柩送入墓地,待灵柩掩埋后,将祭祀物品焚化。


四.碑礼:

“水有源,树有根,人人都有父母亲,父母养育儿辛苦,儿女长大定报恩,报恩的方式有很多,再生让父母吃好、穿好,百年归世时厚礼安葬等,还有种方式就是给死去的父母立一座碑,把父母的一生功德刻在墓碑上,让后人铭记,传承并发扬光大。”

碑文上继先辈之功德,下垂后世之统续,墓乃先魂之所成,碑乃先人之历史,建树碑墓以示对祖宗的护佑,祭之扫之,以示尽仁孝之感也。如果不给你的父母在坟前立个墓碑,再过几年,你的父母坟在何处,恐怕你都不知晓了。建树墓碑,有人把它叫做《石质家谱》,其实它比“书本家谱”更有价值,因为可以防火和雨。

立碑首先要选日子,先由石匠师竖碑文,读碑,赞碑、拜碑等仪式,孝氏还要给亡者贡献贡品,还要诵读祭文,烧化纸钱等。并给匠师、主持仪式的人发红包。

 

第十二章  民间传说

一.五亩路

有个老头在梅山田梁上砍柴,一个从长赤过来的年轻人,要到下两去,因从未来过,就大声询问老头。

“嗨,到下两还有多远?”  

老头子说:“五亩路。”

年轻人说:“你们怎么用亩来计算?”          

老人反问道:“那你们那儿呢?”

“我们那儿是用里计算的。”

老人听了意味深长的说:“你都不讲里(礼),

我也就不讲里(礼)了!”

二、张家湾的传说

张家湾、大塝上、大坪里,都有张姓人家居住,他们都是张英镜,张合贵得后代。大塝上、大坪里几家张姓人家年年收成好,有饭吃、有衣穿,日子过得好,可是居住在张家湾一里的那家人不是风灾就是雨灾,人家地里红苕亮堂堂,他家光溜溜。于是他去伏魔殿里抽签,得到了一条批语:

门前白岩是祸灾 ,画个和尚笑口开,对面打个石狮子,不到几年福自来。  这个人回家一看,果然大门对面有一处白岩,于是请人在上面画了一个笑和尚。又打了一个大石狮子,大口正对着白岩上的笑和尚。

从此,这个家庭就开始发达起来,三代为官。                                                

                                                                                                                                      

 三、伏魔殿“栽水”故事

在1948年香会节,是伏魔殿的鼎盛时期,前来烧香、还愿的人络绎不绝,有“伏灵山”之美誉。

伏魔殿位于二社的山顶上,山上绿树成荫,就是缺水问题严重。

有一年,住在庙里的唐道士扬言:“今年香会节,要在伏殿梁上栽一股水,好让大家摆脱缺水状况。”       

六月十九那天,大家簇拥着来到山上观看,只见一个宽三尺、深三尺的水塘,里面的水似乎在往上冒。

这件轶事一下子传开了,大家都说唐道士的道法很高,不简单!

然而这塘里一尺多深的水却只管了3天就无影无踪了,原来是道士暗中撺掇,假意骗钱弄出的一场闹剧。于是该水塘就红火了三天便无人问津了。


四、何成怀捕野兽的故事

何成怀家住八村三社,一天,偶遇一个会看相的过路人,告诉他去捕野兽一定能发财,又传授他一些技术。

谁料还真是这样,此次以后他就以此为生,不管什么野兽统统能被他捕到,并靠此发家致富。他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一下子传开了,于是他的生意兴旺,可就是没有老婆。去求神婆,神婆说:“你抓捕的野兽太多,命里没有子嗣。”果然,其无有后代。


五、何永安作画维护尊严

何永安是何述宗的儿子,小时不用功,长大指挥割草,总被老婆瞧不起,对他非打即骂,他有苦不敢言。可他也有一门绝活,就是会画画,于是他就在画里维护作为男人的尊严,他用这种与众不同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尊严。                                                                                                                       

六、新庙子的传说

现在新庙子后面有座山,名曰庙基梁。早年庙宇失修坍塌,菩萨的神像日晒雨淋,有一位好心人为菩萨像戴了雨帽,是夜,该人做了一个梦:梦见菩萨对他说:宽旷山上冷清清,多亏送帽遮我身,若能住进豪华殿,你家定添文曲星。于是,这个人挨家挨户奔走相告,祈求及时重修庙宇,再塑金身。重修的庙宇即新庙子。之后,其后代果然出了一位大学生。


七、 新房坪有一块好墓地

我村有一户人家,请了一位风水先生为自己寻一块好墓地。寻遍乡野好不容易找到一个风水先生满意的地方,并保证会让其后代 人丁兴旺,家业昌盛。

“你有什么标准判断这地好?”

“你找个人躺在这里三天三夜,只穿一件单衣服,将一碗醪糟泼在身上,以观动静。”

原来这块地真是一块风水宝地,第二天就有一大户人家也看中了这块地,但是仆人前来发现躺着一个“死人”,身上爬满了“蛆”,只好另选它处。

于是,这个人终于知道了风水先生的高明处,他不仅算到了这是块风水宝地,还算到了有人亦会看中此地。


八、 是线团不是饭团

1975年,落山水库修建完工之后,就开始修建我村的大堰,当时,我村有三十多人,炊事员是张前英。当时生活紧张,人们十分关注炊事员的,只见每天吃饭前炊事员总是往自己的包里装一个白色的圆团,然后才给大家盛饭,于是自然有人怀疑他偷偷的装饭团。并向村里负责人反映。

一天吃饭时间,负责人向大家宣布了此事,并要求张前英打开包检查。张前英很生气的打开了包裹,原来是导火线上的线团,因为这些可以拿来织毛衣。

从此以后,“是线团不是饭团”就成了人们的口头禅,它告诉人们反映问题一定要谨慎,不要饭、线不分。


九、视钱如命的人

有一个非常好吃的人,自己不舍得花钱,把钱看得比脸还重要。有一天在东垭街上遇到一个卖肉的,取出一块肉,有四斤多,此人看见说:这些肉我一个人能吃完。卖肉的说:你敢打赌吗?此人说:如果我吃完了你分文不取如何?卖肉的答应了。

于是此人狼吞虎咽的吃起来 ,围观的人都在看热闹,只见他刚开始还行,吃着吃着就吃不动了,但一想到吃不完要自己付钱,就又埋头吃起来 了。于是卖肉的说:你吃不完不要紧,喊我一声爸爸我也不要你的钱,这个人立马就跪下去 叫爸爸。卖肉的说:今天不算,明天在我赶场时、走亲时、开大会时分别喊三个才行。此人连连答应:是!是!是! 

                                                                                                                                 

附录:

我为天关村老人点赞

自从邓小平搞改革开放

揭开了中国变化的新篇章

而今富裕了家家都有了钱

日子过得与以前大不一样

餐桌上不再是红苕玉米

穿的也不是粗布衣裳

出门还情愿走路

很多人买了小车

年轻人在年关打牌通宵达旦

输钱几百还很平常

可是我老一辈他们的父母

总是看不顺当

新买的高档衣服

总是放在箱子内

餐桌上的大鱼大肉总说不香

年轻的孩子们你们真是幸福高照

你可知道这福分是何人建造

就说解放后吧

人民当家做了主

可前进的道路

并不是那么平坦那么通畅

建公共食堂三年

给人们带来巨大的伤痛

大跃进 虚报产量

瞎指挥 收成无望

大炼钢铁 把劳力抽走

老弱病残在家乡

粮食连年减产

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

我辈人不求奢望 只求不忍饥挨饿

现如今交通发达 运输方便

不到一个小时化肥便送货上门

六十年代 乡村根本没有公路

甚至有老人没见过汽车

挑土筑墙打地基都是肩挑背扛

那时候农业学大寨

深翻土地开堰修堂

艰苦程度至今难忘

日夜忙碌 辛辛苦苦 每天4000斤的任务

渴了也就喝一口东垭山泉水

饿了就吃一口自己的干粮

一年 两年 五年 六年

因为在那是只能用劳动的双手

才能改变生活的现状

还有文化大革命

又一次给中国带来剧痛

造反派成天武斗串联

多少田土遗弃抛荒

是老一代人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只希望用行动挽回造反派造成的巨大创伤

若不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恐怕中国早就变了模样

胡锦涛主席 温家宝总理

全面免去农业税 还发直补

从此农村才有了希望

现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两个一百年”

年轻人个个赶上了好时代 前程似锦 充满希望

古人云: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可我辈栽种的数木早已成行

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

我们这一代人仍旧是重要的力量

没有吃黄连的人不知道什么是苦

没有出过门的人就不知道天高地厚

没有受过三年灾害的人

不知道艰苦是什么模样

都是为了子孙享福

后人也应该把前人的功劳牢牢记住

本是该退休的老人为你们铺平了道路

你们应将他们的品德发扬光大

居安思危 持之以恒

就一定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

奋斗目标 伟大构想

 

照片:

1. 道路、公共交通的照片,如公路、公共汽车、高速路、车站等

2. 水利设施的照片,如水库、沟渠、水井、水管等

3. 卫生院(诊疗所)、银行、派出所、邮政服务网点、通讯服务网点、电网等基础建设的照片

4. 小学、幼儿园的照片,如校门、操场、教学楼、教室等

5. 学校的奖状、奖牌、奖杯、锦旗等照片

6. 各个学校校长的照片,标准照或生活照

7. 本村考入本专科院校学生的照片

8. 厂矿、特色产业的照片,如厂房、车间等

9. 厂矿、特色产业的相关负责人、获得荣誉的照片

10. 名人书画的作品和作者、获得荣誉的照片

11. 文艺组织表演的照片

12. 各个健身设施、公共设施、文化设施的照片

13. 文化名人,包括各位民间艺人的照片

14. 寺庙的照片,如寺庙大门、大殿、佛像、院子等

15. 各种古迹、老物件的照片,如老房子、古井、石磨、古树、古道、古桥、古牌坊等

16. 寿星老人的照片,标准照、生活照或者全家福

17. 本村模范家庭的照片,集体照

18. 本村成功人士的照片,标准照或生活照

19. 村内现任各负责人的个人照、村委会领导集体照

20. 村委会办公地点照片,如大门、挂牌墙等

21. 村委会荣誉奖牌、奖状、锦旗等照片

照片收集标准:用手机或相机拍摄均可,要求精度高,并保证清晰度,同时,每张照片必须在文件名中清楚标明其内容(如地名、人物名称等)